当我们欣赏完一部电影后,可以通过写观后感来记录,写观后感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上甘岭故事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上甘岭故事观后感篇1
看完影片《在太行山上》,我仿佛又走进了那段充满血雨腥风的抗战历史,眼前不时闪现出我们中国人民与日军斗智斗勇的悲壮场面。那密集的子弹,纷飞的炮火,滚滚的浓烟,殷殷的鲜血,震撼了我的心灵,也引起了我的沉思。
朱德领导的八路军是智慧的。作战中,日军的飞机对我军造成很大的威胁。在没办法击毁敌机的情景下,我军悄悄地潜入日军机场,出其不意地用手榴弹、炸药炸毁了停在机场上的敌机,还炸死日军数百人。日军自作聪明,破译了我军发报机的密码,我军临危不乱,巧妙地用俄语对话,气得日军跺脚吼叫,可又无计于施,最终落了个溃不成军的下场。
战斗在太行山区的中国人民是团结的,战士间同仇敌忾,军民情同手足。一个八路军的胸口被一日军捅了一刀,鲜血淋漓。可他拼着最终一口气,死死地抱住那个日军,旁边两战友顺势捅死了那日军。当残忍的日本军把村民们关进一间屋子,威逼村民说出朱德在哪,村民们都一声不吭。日军气急败坏,把毒气蛋投进屋子,村民们仍没有一个为苟且偷生而向日军泄密的。把日本军国主义赶出中国的共同心愿使军民的心紧紧团结在一齐。
以朱德为首的革命先辈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团结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班里一位同学的铅芯笔坏了,却不知坏在什么地方。好几个同学便争先恐之后帮忙,都说自我会修,抢着去修。结果你争我夺,弄巧成拙,铅芯笔被弄断了。同学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一意孤行,自作主张,难免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历史不会重演,但先辈们的团结、以智取胜却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典范。“人心齐,泰山移。”作为生活在此刻安定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更要在炼就自我的聪慧的同时,齐心协力,这样才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辉煌。
上甘岭故事观后感篇2
昨日,我市组织党员干部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榜样》专题节目。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机关事务局等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各单位集中收看了专题节目。
该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受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和风采。我省受到中央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会原副主任罗官章退休后带领老家村民致富的先进事迹也在节目中播出。
“看了榜样的事迹,我备受感动、深受鼓舞。虽然他们面临的环境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但他们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这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品质。我要向榜样看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给身边的人做好榜样。”市财政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成进看完专题节目后说。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财政干部,我要向榜样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履职到位、服务到位、担当到位、创新到位、安全到位,为十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市财政局经建科科长王志峰表示。
市农业局植保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李敏说:“看了专题节目,我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向我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官章看齐,扎根基层,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引领农民增收致富,服务我市‘三农’工作。”
上甘岭故事观后感篇3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只小狗的故事。它叫饭团,因为它很白。
我是在一个教情商和作文的老师那里知道饭团的,这位老师姓林。饭团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白狗。
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在林老师家吃饭,我们发现饭团生了六只小狗,它们和饭团一样可爱。当我们吃完饭后,去看那些小狗时,发现它们都依偎在饭团身边,而饭团则侧着身子,用前爪呼唤孩子们来吃奶。小狗们争先恐后地往饭团怀里钻。饭团一边用爪子护着孩子,一边机警地看着四周。
这时,有个小朋友就走上前去想摸一摸这些小狗们,可饭团立刻翻过身,凶狠狠地盯着我们!那个同学吓得迅速抽回了手。我心想:饭团平时对我们可不这样的,看来狗做了母亲也会像所有的母亲那样爱护自己的孩子。动物也有感情,甚至亲情。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要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吗?因为我看了《忠犬八公的故事》这部电影。内容是这样的:帕克在车站捡到了迷路的小狗—小八。帕克和小八每天都形影不离,小八每天送帕克上班,每天五点准时来接帕克。有一天,帕克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小八尽管知道帕克去世了,可还是每天在车站等帕克,整整等了九年!在小八死前,还想到它见到了帕克。
动物中,不是只有饭团和小八有这种感情,其它的动物也是这样的。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的。
上甘岭故事观后感篇4
一般人喝茶,是解渴,是提神,不讲究茶的品位、性格和文化。像我喝茶,就是这个德行。大早起来,烧水,清茶缸,撮茶叶,洗茶,冲茶,泡茶。嗜好地方绿茶,上中等品位,茶太嫩太好,娇气,嗲,经不起三烫六滚,一道两道,清汤寡水了,淡漠薄情,索然无味。倒了惋惜,不倒寡淡,甚是尴尬。喜欢“粗茶淡饭”的日子。粗茶,是春茶,有修养的那种,像少妇,透着一种韵味,一种成熟,一种懂得,一种厚爱,一种说不上来的诱惑。
粗心人喝茶,把茶当成了颜色水。细心人品茶,把茶看成了意中人。
“人走茶凉”,道出了人世百态。
早晨看一篇微信: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人走了,茶不凉,是人生境界。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予的是你的想象,心即茶,茶即心。
我眼里的茶是情。喝茶多了,就恋爱了,缠缠绵绵的,一刻都离不开。就是晚上睡觉前,还要泡杯浓茶,一口一口亲吻半天。上床前,陪着茶聊。上床后,等着打呼噜做香梦。
“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本草纲目》对我没束缚,不喝茶,心痒痒,难过。
陆羽《茶经》开篇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嘉木生嘉叶,多像好花开一树?苏东坡把茶叶爱称叶嘉,意味茶叶“嘉”,佳,美男子,世上最好的叶子。
“茶”,很有意思。一个人,坐在花草树木中间,隐居,陶醉,是陶渊明,是商山四皓。像王维,佛陀一样,吟诗作画。也像陆羽,痴迷茶林里不愿出来。还像卢仝,悠闲的,一碗一碗的喝,喝了六碗,两腋生风,飘飘然,悠悠乎飞上茶树坐着,疑问青天:“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蓬莱山在哪儿?在茶树上。
自古高山出名茶。茶树生在高山,长在半山腰,茶把自己把握得刚刚好。高了,寒冷,寂寞,电打雷击,风花雪月的,遭罪造孽。低了,庸俗,红尘滚滚,乌烟瘴气,身体灵魂都不得干净。在半山腰多好!淡泊、宁静、致远、清高。爱茶的人,要抬着头看,仰视又不会疼脖子。走一程小路,拐几道转弯,上一箭坡就到,努力了又不累人,喝起茶来喷香。茶和感情融合,茶就香的醉人。
和茶亲密的物什,都是美胚子,好得高攀不起。金灶、汉唐、天福、恒福、茗匠、华艺、郑源、华祥苑、同欣、龙福,听着这些茶具品牌名字,心都酥软了。紫砂壶、青花盏、紫檀木鱼。这哪是茶器?分明是修养极高的江南才子。
茶具,忌讳用纸杯、用塑料杯。纸杯泡茶变色,变红又变黑。塑料杯泡茶有塑胶味儿,茶心软,有点怪味就遭受糟践,茶心变坏。平常人用不起品牌茶具,可以用玻璃杯泡茶。把杯子洗得透光明亮,捏一撮新茶,用烧开的泉水一洗一冲一泡,绿格莹莹大半杯,不加盖,丝丝香气氤氲满堂满室,喝一口,神清气明,通透爽快。
茶水,山泉水最好。《茶经》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我家住深山,自然不缺好水。凉水泉儿的水虽是井水,但活泛、洁净、清亮,提回家烧开泡茶,味道鲜美香醇。妙玉约黛玉、宝钗吃“体己茶”,用梅花上的雪煮茶,矫情,玩味,闲得没事干。陈年雪水泡茶,有啥好喝头?“融雪煎香茗”、“细写茶经煮香雪”、“夜扫寒英煮绿尘”,这都是诗人意象出来的茶味,是诗词小令的味道。
要说喝茶最诗情、最风雅的要数,“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一片青山入座,半潭秋水烹茶”,“寒窗里,烹茶为雪,一碗读书灯”。贫寒书生,挑灯煮茶,有明月、白雪、青山、秋水相伴,活得多么安逸沉静、淡泊名利!我曾经给乡亲写过一副灶屋对联,“雪水烹茶天上味,桂花煮酒月中香”,赞美农家妇人的厨艺,认同古人雪水烹茶的味道天上人间。
喜欢茶的芳名。龙井、普洱、雀舌、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月光白。当地还有毛尖、仙毫、仙茗。比人名还讲究,唯美、悦耳。
“禅茶一味”,茶就是佛。茶道茶道,茶就是道。微信中说的段子,是从历史中来、从生活中来。喝茶,喝出来苦味,喝出了香甜,悟透了人生百态。
做人,要像茶一样,清纯率真,苦口婆心,人见人爱,情缘好。
上甘岭故事观后感篇5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电影几乎可以算是一个日本秋田犬(japanese akita)最华丽丽的广告长片;只是,我们会那么心甘情愿地掏钱给这部广告长片买单,并且我们还被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幽幽轻叹:这钱花得值啊。呵呵,现代人呀——我们会为自己的眼泪买单,并且除此之外一般我们都无法落泪。是的,我们在大银幕前苦修多年把自己的泪腺练得几乎水火不侵之后,电影人拖出一条满脸哀怨的大狗后,我们苦修得来的免疫力瞬间被它给彻底瓦解了。
这是个挺奇怪的现象。多少次镜头里的俊男美女们哭得七零八落时我们报以之笑场,可是这条大狗拖出来之后仅仅只是让它安坐在镜头前的花坛上安安静静地坐着,用大量的胶卷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特写的同时讲述一个颇为姗姗动听的故事,却能将我们的最后的那道心理防线完全地击垮。我想过这个问题,然后有一天突然间就豁然开朗了。因为动物对我们往往更真诚一些,而且它们还没有进化出能够思考的大脑来,它们的本能决定了它们不会跟我们玩心机游戏,所以它们对我们也更真诚一些——要什么不要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全凭它的动物本能。所以对着一头看起来颇有些可爱的动物,我们总会更轻易地卸下防备进而与之坦诚相对;如此一来,它们总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轻松一击。
上甘岭故事观后感篇6
“今天,我们要看一部有关于动物与人类的电影一一《忠犬八公的故事》。相信很多同学最后都会十分感动。”兴趣班的老师说。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人与狗的情谊,一只找不到主人的小狗机缘巧合之下竟然与救它的主人公成了“伙伴",甚至是“家人。”我看了一半就觉得不太理解,为何主人公愿意留着这只狗呢?为何这只狗愿意接受这个主人呢?人类与动物能达到多好的关系?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外婆家有一只猫,一天中午,我将手伸向它,希望它能够跟我握个手,做“好朋友”,然而就在下一秒,小猫伸出了锋利的爪子,猛向我袭来,眨眼间,我的手上就出现了三根长长的爪印。因为这件事带来的阴影,我从此以后就有些惧怕小动物,我认为小动物是无法与人类成为朋友的,它只会一味地攻击人们。
回过头来,我接着观看这部电影。故事继续发展着——善良的主人公竟然因病去世了!不知道小狗狗是否能够理解到死亡的意义,或许:是它不愿相信主人的死去吧,不论春暖还是冬寒,不论晴朗还是雪天,也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它一直在一个特定的地方等待着主人,那双深情的双眼、那声带着企盼的狗吠,那颗热情的心,它一直忠诚等待着那个人回来。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鼻子酸的酸的,我旁边好几个同学都哭了。等待一定是痛苦的,从八公这只小狗一次次失落的背影中看得出来——这是人与动物之间的爱。
我想我可以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了真正的爱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是主人公的善良碰上了狗狗的忠诚。对于一只狗来说,主人可能就是它的全部了,时光可以流逝,它的生命可以流逝,但是它的执着忠诚绝不会随之流逝。不要辜负身边的缘分、亲情、友情。
上甘岭故事观后感篇7
6月23日,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全国开讲”,展示新闻战线在2019年重大新闻事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来自江苏省各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师生及基层干部群众代表进行了线上观看,并以评论留言等方式参与互动交流。
直播现场,14位巡讲人以朴实生动的叙述和简洁有力的镜头,分享自己的一线采访经历和所思所悟。他们透视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架构起党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见证大国制造的责任担当,亦展望“一带一路”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记录奋斗历程中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也敏锐地捕捉当下愈发丰富多彩的时代梦想……湖南记者张兴莎讲述了穿行在大山深处、“每站必停、一站一元”的绿皮慢火车如何成为沿线农民走出贫困、追求梦想的“专线”;河南记者杨书贞回顾了走访53个小区、132位老人的经历,通过不懈的努力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安装动工,让美好生活与人们走得更近;来自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选手姜超楠,以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娓娓道来一个军属家庭隐藏了十年的秘密,因公牺牲的父亲、坚强勇敢的母亲和懂事的孩子,无声的大爱让观众感到既“揪心”又温暖……一个个满怀真情的好故事,让昂扬的时代精神在观众心中激荡。
中国记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中,好记者们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倾情讲述采访经历,全面交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真实感受和深刻感悟,感情真挚、精神饱满,充分展现出扎实的新闻理论素养、高超的新闻采编水平、高尚的新闻职业道德,树立和传播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希望通过优秀记者讲亲历故事、谈采访过程、说内心感受的新颖形式,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造践行“四向四做”要求的新闻工作队伍。
上甘岭故事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