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为了凑字数而写观后感,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定观看不少影片,是不是都有写观后感的好习惯呢,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参观蒙草观后感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参观蒙草观后感篇1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用心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资料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情绪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就是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就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的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的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我,与他们相比我实在就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的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参观蒙草观后感篇2
位于无锡太湖广场的无锡博物院,由无锡博物馆、革命陈列馆、科技馆“三馆合一”组建而成,一个充满科技的博物院,形象地展现出吴文化的丰富,展现出吴文化的悠久。
进入博物院,我们首先来到了球幕影院的走道。虽然只是一个走道,但那立体感和艺术美,让我们啧啧赞叹。
紧接着,我们来到徐悲鸿艺术展馆。徐悲鸿的《立马》、《月色》、《天寒翠袖薄》、《猫蝶》、《天马行空》、《平安》等等,都是他的国画作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平安》,这幅画上面有一些竹子和一只大公鸡,讲解员说“竹报平安,所以画了竹。为什么画公鸡呢?因为公鸡每天都要报晓,所以这幅画叫平安。”国画对面是油画和素描,我们对其中两幅画很好奇,因为徐悲鸿把其中某一个部分又画了一遍,讲解员说:“徐悲鸿画这幅画,不是为了画画,而是为了练画,所以他又画了一遍。”我十分佩服徐悲鸿的画艺,他那一幅幅画让人赏心悦目,就连用来练习的画竟也这么出神入化。
随后,我们到了惠山泥人展区。一尊尊泥人塑像呈现在我们眼前,大家迫不及待地冲到泥人前,真想摸一摸,看看是不是真的。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有的很调皮,嘴都笑开了花;有的表情严肃……看着这些惟妙惟肖的作品,我们还边听着讲解员讲述故事,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故事当中。
最后,我们走进了无锡漫长的历史画卷中,从泰伯禅让王位,立国梅里,到无锡今天的辉煌,吴文化历时三千多年,泰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吴文化。那一个个古老的用具,一部部古老的机器,仿佛在诉说着吴地人民勤劳创造的一段段真实的故事。
悠悠吴文化,绵绵至德情。吴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极其丰富,外延源远流长。无锡博物院把这说不完的历史长河生动地体现了出来,让我们能够深入地了解它。这次参观真是大有收获呀!
参观蒙草观后感篇3
几十年后的七一又参观博物馆,也许还是现在学生时代,每次参加什么活动,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写观后感的习惯,此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让我又想写点什么,本人酷爱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不论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条件许可,都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首选,他是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脚步。
记得小学时代,第一次参观天安门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那时对那些古人类创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义所在,只对刀枪感兴趣,也激发了我动手的能力,参观后就动手用木头,削刻了一支形驳壳枪,在以后的观展中看了中国的印章,他让我萌发了学习篆刻的兴趣。而今在进入博物馆,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与感受了。
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我欣赏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释着。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我已不再解谈其中的内容,站在远处看,你似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芸,感觉妙不可言。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了什么事巧夺天工了。
在浏览神采各异的瓷器时,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风俗展又让我联想去探讨,为什么祖先会把皇城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走马匆匆时进午,走出博物馆还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临睡前有习惯的拿起枕边的一本《禅悟》翻悉看到中国古代有一个禅宗和尚青源惟信禅师得到以后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加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到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段充满禅机的话,看到此语顿觉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吗?
其实我们的人生,还有艺术不都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吗?人生三境界,说的是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参观蒙草观后感篇4
在凝聚中华情,共圆中国梦的主题思想下,支部党员依次参观了《真理的力量》《领航新时代》《伟大的变革》《共圆中国梦》四个展厅,认真听取讲解员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重温党的入党誓词,通过一系列珍贵的照片和影视资料,真实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治理下新疆的发展和变化,真切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根植在祖国的每一片沃土之上。
在党的百年非凡伟大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就在今年1月4日,祖辈父辈三代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的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在喀什大学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支部党员来到他解救儿童的湖边英雄纪念广场,向时代楷模致敬,这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成就来之不易。
参观结束后,支部党员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学史知史懂史,担当作为、务求实效,在对口援疆工作中以优异的成绩向我们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思政基地,追忆革命先烈的峥嵘岁月,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烈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扎根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汲取红色养分,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同学们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跟党走,牢记党员的职责义务,以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激励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换的背景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往一直寄托在课程体系中综合与通识教育模块中的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学分不低,可是发挥的作用却有限。其主要问题是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内容抽象空洞、言之无物、脱离实际等,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教得疲沓、无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陷于孤岛化、边缘化、空泛化的地步。如何打破思政课程的瓶颈是当前面临的巨大课题。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常常问学生这样的问题:你将来毕业想做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将近有一半的学生说还没有考虑过或者不知道。很多大三、大四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这也说明我们的大学思政教育还存在着缺陷,学生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没有明确的取向,甚至迷茫。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上急功近利,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目标,过分强调个人本位,一味强调索取,忽视对社会的贡献,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表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还处在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青年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认清时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就要求高校的思政教育必须有个大的改善和转变。
2016年11月19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2016)学术年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在会上围绕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设计。会上专家认为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建设,局限于狭义的思政课,没有从育人的本质出发,应该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这样一个广义的、内涵更加丰富的领域延伸。就学校教育育人阐述了基本思路:第一,学校教育应该是360度的,只是教育的方式、内容、途径有所差别;第二,教书育人要落到实处,要以课堂为主战场;第三,从思政课程单一的表现形式转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从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体系。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换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形成了。
二、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这一过程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正如著名哲学家冯契提出的化理性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基于此,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换也绝不是简单的文字顺序调换,其理念以及内涵完全不同。思政课程是以课程为主概念,是专门从事思政教育的课程,在大学教育中主要是指综合与通识教育模块中的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而课程思政则是以思政为主概念,是以课程为主要形式进行的思政教育。这个课程其实就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包含广泛,可以指所有大学的教育课程,既包括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通识教育以及所有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育人的基本实现形式,也是学校最具效能的实现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
因此,课程思政真正的意义上说是一种课程观念,而不是指具体某一种课程,即以高校思政教育贯穿所有的课程教育中,融入到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和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相结合,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的大框架,构成360度的德育教育大熔炉。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政治思想会议上所指出的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教育和文化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所有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融通,既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又结合了通识教育和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方位的大思政的教育目标。
三、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我们在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首先,课程思政绝不能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那样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的枯燥面目出现,一定要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课程思政虽然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但是如果仍然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面目出现的话,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抗,就会成为另一种思政课程。所以,课程思政要求各类进行思政教育的课程一定要结合各自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特点,分别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合于课程教育内容之中,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其次,课程思政的内容绝不仅仅是传统思政课程的内容,而应该包含诸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传统文化等丰富广泛的内容。如上海科技大学近几年开出的系列课程《中华文明通论》、《世界文明通论》、《科技文明通论》,以一种跨时间、跨空间的维度,对文明及文明现象进行了详细论述,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还有上海师范大学开设的天下系列课程,讲述天下—国—家—自我的观念,以扬弃传统文化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课程都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其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必将提升。再次,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素养,增强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同感。高校应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加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这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提升教师素养,一是要加强专业、学科本身的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强化专业教师对本学科、本专业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加强育人意识培养,深化专业课教师对自身以及学科育人职责的认识,强化其内在价值认同,引导教师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自觉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培养一批学高、身正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以身作则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参观蒙草观后感篇5
今日午时,我么全班去硒都小学参观流动科技馆展览。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我也很激动,不知会有那些趣味的东西。
我们走了一会儿就到了,我一进入科技馆的大门,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太神秘了!我觉得最奇怪的就是那个“球幕影院”了。它十分大,比两头大象加起来还大。它是一个半球形的,灰色,还是个充气的!这时,球幕影院里会放些什么影片就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有的说会放恐怖片,有的说会放喜剧,还有的说回放动画……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半晌,曾教师说:“能够了,大家进去吧。”话音一落,我们一个二个挤了进去,随便找了一个地方坐下去,开始看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恐龙灭绝之谜。电影刚刚开始,就有一只凶猛的大恐龙张着血盆大口向我们冲过来。胆子小的同学开始尖叫,胆子大的也不敢直视大恐龙。之后,影片像我们介绍了:翼龙、腕龙、长颈龙和马门溪龙。可就在这时,镜头突然转向了外太空。怎样回事?原先是一颗小行星就要撞上地球了!这颗小行星撞上地球后产生相当于十万枚原子弹的力量,恐龙就这样从地球上消失了。
电影结束后,我们又去观看了机器人表演。
第一个机器人叫“小优”。它即会唱歌又会跳舞。它随着音乐跳起了轻快的舞蹈。“小优”的表演结束后,同学们赞叹连连。接下来是小型仿人机器人的表演。它的本领可大了,会倒立、雄鹰展翅、金鸡独立,它还会调机器舞呢!它的表演结束后,同学们更是对它的表演赞不绝口。
看完了表演,我们又去玩了一些机器和模型。我玩了:声驻波、对称脸型、光的路径……玩完之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这次的参观让我了解了不少的知识,祖国的科技真发达,我真高兴!
参观蒙草观后感篇6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三、四、五年级去参观威海科技馆,在科技馆内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魅力。
上午大约8点30分,我们走着去金谷超市门前坐大巴,差不多半个小时的就来到了威海市科技馆,一到科技馆就感到了科技的力量多么震撼,科技馆的外观骨架就很美,体现了一种力学的魅力。
随后我们排着大队走进科技馆内,然后我们分成三组每组一个讲解员阿姨,给我们讲解这里面的科学知识。阿姨讲完了我们就开始了自由活动。
参观中国科技馆观后感600字3篇参观中国科技馆观后感600字3篇
首先我们进入了“时光隧道”,它长不过三、四米,里面就像一个大万花筒,拱形的巨大的led屏幕上闪现着绚丽多彩的点点色块,中间是一条笔直带有栏杆的通道。刚走了两三步,忽然觉得眼花缭乱,led屏幕上的色彩飞快地向自己扑来,感觉脚下倾斜起来,站立不稳,必须得扶着栏杆才能前行,待走出“时空隧道”,以旁观者的身份再回头看时,才知道其实一切都是自己的错觉,脚下的路一直都很平稳,是眼睛欺骗了自己,让人觉得脚下的路摇晃起来,
才站立不稳的,回来后我经常想如果我闭着眼睛走,结果会如何呢?世界或许就是这样,亲眼所见的也不一定是真的,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些错觉蒙蔽了心智。
展厅里涉及到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像滚轮机械(一个滚球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中间涉及到各种机械原理)、电磁理论基础设备(手摇发电机、人体导电、阻尼现象)、双曲隧道(一个斜直的长柱子绕中心点旋转,它怎么就能形成类似蝴蝶形状的轨迹呢?),立交桥、道路、艺术设计等、漩涡的形成(中间的水流速快,四周慢)等等,这些似乎难懂的理论却在生活中各种科技应用广泛,处处存在,服务于人类。
参观蒙草观后感模板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