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价值的观后感是需要结合相关的情节抒发自己的感受的,大家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可以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董从瑞电影观后感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董从瑞电影观后感篇1
要学习她们百折不挠的坚定。对于中国女排来说,一路走来虽然摇摇晃晃,但她们依旧眼中坚定,摔倒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擦擦脸上的汗水继续大步向前,这就是她们的信仰。共产党人最讲坚定,讲信仰,要讲党性、讲政治、讲纪律,时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牢记党员身份,在党言党,才能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和应有的敏感度,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学习她们扎实精湛的功底。任何一个人,做工作、干事业都需要精湛的职业技能,这是取胜的基本保证。缺少精湛的技能,再多的精神鼓励也不可出现奇迹。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才能不畏强手,挑战自我,产生自信。这种职业操守需要日常的付出,要吃得了苦,吃得了亏,把基本功练扎实,关键时就管用。比赛绝对不能想当然,也不可能一口吃个热馒头,没有平日的基本功是不能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共产党人要学习她们兢兢业业工作,认真细致处理好每一件事,追求严谨,最求过硬基本功,真正做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学习她们团结拼搏的奋斗精神。中国女排姑娘们能排除一切困难最终登上荣耀顶峰,这是团结的力量。场上她们时刻相互提醒补位,真正做到扭成一股绳,产生让对手畏惧的强大合理。这种团结是真正的团结,是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团结,是为荣誉而战、国家而战的伟大团结。没有团结就没有今天的女排成绩,赛后当问道女排姑娘如何逆境中取胜时,她们说的最多也是团结。其实一个团队取得骄人战绩时一定是这个团队作风正,能团结才能战斗,一盘散沙,不注重相互补位、互相保护怎能挑战强大对手。当下,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上国人最需要这种民族大团结,团结可以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团结就是力量,中华儿女要以此发扬女排的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精神。
董从瑞电影观后感篇2
中国女排曾夺得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后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四度夺冠,共九度成为世界冠军。中国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获得冠军奖杯的队伍。
“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当代“女排精神”可概括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自强不息。
“女排精神”的关键人物当数“铁榔头郎平。”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女排和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仅是赢得冠军,更是知道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郎平这样鼓励她的“战士”。
30多年来,中国女排就是以这样的拼搏精神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就算状态处于低谷,就算实力不占上风,但她们咬牙坚持,绝不后退。正是在高峰与波谷的颠簸中,在赞美与质疑的嘈杂中,在胜利与失败的摔打中,在诱惑与谩骂的交替中,中国女排不迷失、不信邪、不动摇,把所有的困难照单全收,把所有的不利化为动力,任惊涛拍岸,看潮起潮落,一次次以拼搏的'姿态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
其实我是个怕困难的女生,“女排精神”对我有很大的鼓舞,今后我要把女排的这种精神用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习中碰到难题,不要退缩,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生活中碰到困难不要马上向大人求助,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做个迎难而上,积极立志的女生,加油!
董从瑞电影观后感篇3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很多时候我们的明天并不是丝毫不可琢磨的,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命运轨迹始终若隐若现,指引我们去做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选择。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给自己造成烦恼。有时即便用尽全力去对抗也还是徒劳无功,不如学会转念。这样无论环境怎么变化,我们都能永葆热情,快乐自在。坦然接受真实的自己,不要尝试改变他人,而是改变自己的看法,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并采取行动。
有人说年轻是本钱,可以肆无忌惮,无所畏惧;有人说年轻是本钱,可以放手一搏,拼尽全力。大冰说:“这世界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既然你想要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就别在应该拼搏的年纪选择安逸。”
看到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东西,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多少,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或者初开的朝阳欢呼雀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这部影片通过四代人,四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会有不同的事物干扰和阻碍,面对纷扰复杂的选择,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真诚,坚守善德之心,无问西东,勇往直前。
我们不能决定世界怎样对我们,但我们可以决定我们怎样对世界。珍惜善德之心,人生无问西东。
电影《无问东西》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作品,讲述四个不同时代的清华大学的学生面对不同时代的学择,他们在时代矛盾中坚持自己初心,不问东西,坚持做自己的故事。他给与年轻一代的启示也是蛮大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无问东西》个人心得体会800字”,供您参考。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100年清华史,四代清华学子,四种不同的热血青春,《无问西东》讲述了不同时代的四代青年的故事。
无问,不要问。西东,方向。
主角之一吴岭澜是一名文科成绩极佳而理科成绩却总是不及格的理科生,他之所以选择理科是因为优秀的学生都选择理科,他陷入了迷茫,每天游离于同学之外,一人思考着,是要遵循自己的内心,还是,跟随主流?沈光耀出身富裕家庭,是家中独子,不愁吃穿,但却有着一个做飞行员的梦想,奈何其母亲不辞跋山涉水带着家规劝他,不要去。是该遵从家规,还是,坚定自己报国的信念?陈鹏是清华大学高材生,王敏佳陈鹏和他是高中同学,王敏佳被诬陷为与其恩师偷情,作为“同谋”的李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没有站出来澄清,导致王敏佳被活活打的没气。李想面对的,是诚实、友情与梦想的斗争。所幸陈鹏赶来,不知是感动了天还是一个悲伤的灵魂唤醒了一个绝望的灵魂,王敏佳奇迹般的活过来了。而他们之后面对的,是如汹涌浪潮疯狂袭来的恶意,这份爱情是否还能在晃动中坚定。张果果是公司的上层,为了一个奶粉项目,与一家刚生了四胞胎姐妹的家庭产生联系,而他却被上司算计,自己被卷入了商场的尔虞我诈,四胞胎家庭在北京的生活,也似乎,全由他负责了。他被阴谋算 计,过来人教他,还击回去。他似乎被四胞胎家庭赖上,过来人教他,尽早摆脱。他该做社会浑水中那个游刃有余的“成功者”,还是坚定内心的善良?
而他们四个,都做到了,无问西东。吴岭澜最终坚定了自己的方向,成为一名老师。沈光耀在矛盾中毅然决然的成为了飞行员,尽管最终没能回来,可也是带着信念,牺牲在了奉献中。陈鹏没有放弃王敏佳,虽然陈鹏在远方做研究,但也会给王敏佳寄来一盒一盒的雪花膏,而王敏佳,在失去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后,也坚定了要永远和陈鹏并肩同行的信念。张果果在愤怒与无奈中,仍然决定,承担抚养四胞胎家庭的重责。在面对难以抉择的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做?如果让你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吴岭澜告诉我们,了解真实的自我。
沈光耀告诉我们,坚定自己的初心。
王敏佳陈鹏告诉我们,即使眼前万般刁难,也不要放弃,握紧身边人的手,走下去。
张果果告诉我们,举世皆浊,我仍要,坚定本真的内心。
这世界太繁杂,这人生的路,太漫长,对于那些未知,对于那些难以抉择,我们只需要进入自己的内心,不要问那些方向,让内心告诉自己,我该怎样,坚定自己的本心,守护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只有做真实的我,才会是无悔的我,才算得上,认真的活了。所以放手去做吧,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真实……
?无问西东》主要讲述了四个来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在不同的时代迎接最艰难的选择:陈鹏在爱情和理想之间徘徊,张果果对四胞胎提供帮助后,怀疑四胞胎的家人赖上了他,还被上司算计离职;沈光耀不顾母亲的劝阻,投身战场,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吴岭澜在转专业的问题上犯难……
整篇电影都在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梅老师说: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泰戈尔说: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是啊,在生活之中,我们应该不顾左右,用平淡的心看待一切,寻求自己的真实。
再来看看沈光耀。沈光耀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他的母亲管的很严,当他的母亲发现他要当飞行员时,立即就跟他讲起了家规。她说:“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可是沈光耀最终受不了自己的祖国被侵犯,最终为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时是1940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为艰难的时刻。枣宜会战中宜昌沦陷,日军以此为基地开展对陪都重庆的大轰炸;后来美国来中国支援并组建了飞虎队,沈光耀便加入了飞虎队。我不禁想到,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战争,可是我们却坐在空调房里,躺在软沙发上,比起沈光耀他们,我们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我们应珍惜现在。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题记
四代人,四个时代,不同的人经历着不同的路。他们心里都想活得更加真实,追求更美好的事物。荧幕下,一群清华学子追求着自己的生活。
四个时代,交错着电影的每一个小节。有辛酸的泪,也有激动的笑。
镜头起初落在现代的张果果身上,他遇到了一对四胞胎并向他们展开援助。但因为许多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他想过要放弃赞助他们。他淡视了别人的生死,但因为一件事打动了他。在清明节那天,父母坚持要去扫墓,为了报答救他们一命之恩的李想。他们曾经是支边队员,李想救了他们一命而牺牲,他的最后一句话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张果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决心赞助四胞胎。他活出了自己的真实。
第一代人,吴岭澜和梅贻琦。梅贻琦任职清华大学校长。吴岭澜在学习当中遇到了问题,就去找梅贻琦讨论关于换课的问题。梅贻琦提到了“真实”两字让我深有感触。学习是为了什么?只是追求成绩的排名和学科的好坏吗?功名利禄都是次要的,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后来他来到了一次泰戈尔的演讲,深有感触,真实二字深深的印在他的心中。
第二个时代,日本侵华时。清华改为西南联大迁移到了昆明,在那里建起了茅草屋,铁皮顶,条件十分恶劣。军队到学校来招生,报名的人寥寥无几,他们害怕牺牲。没有令人想到的是,家境富裕的沈光耀主动报名。他是一个努力学习助人为乐的人,他没有自己的家吗?他不害怕失去生命吗?但他认为,成为一名飞行员,为国报效更加重要。当他见到母亲,遭到了极力的反对。他承诺不去参军,作文却又瞒着他们继续来到飞行队。他令我感动,也让我感到敬佩。感动的是,他偷偷带着食物,开着飞机到贫民窟播撒食物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即使受到处罚,他也无怨无悔。令我敬佩的是,他为了战斗,驾驶飞机撞向军舰,结束了他的生命。这既让人感叹,又让人悲伤。
第三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不久,清华大学迁回了北京。陈鹏,王敏佳,李想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陈鹏和李想,都对王敏佳有着爱慕之心。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但是结果却大不相同。王敏佳和李想,想帮助中学老师摆脱婚姻,写了一封信寄到他家,却被老师的妻子发现。他的妻子追究到底,最后找出了王敏佳。从此,王敏佳受到牵连,变成了反革命分子被批斗。李想为了去支边,没有站出身来承认。在王敏佳的批斗会上,她被打得头破血流,陈鹏发现他后,给她洗去了伤痕,立下的墓碑,代表着和过去再见。第二天,王敏佳醒来后,陈鹏把他安顿在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陈鹏便要转身去往核基地,他碰到了在王敏佳墓碑旁哭泣的李想,只说了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李想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逃避了事实,放弃了真实。他的后半生充满了忏悔,他在支边的路上救死扶伤,活出了他的真实。几年后,陈鹏回到了小村子,发现那里已经荒无人烟。王敏佳踏上了寻找陈鹏的路,寻找她自己的真心与所爱。
电影结束,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结局,不知道是哭是笑。尽管结果不是那么美好,但他们都活出了自我。像电影里所说,我们要为自己和他人而变得更加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一家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无问西东》。里面有一段故事是说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叫沈光耀的学生从香港来到清华大学求学。当时因为战争,学习环境很差,教室都是用稻草做的。尽管他是个富家子弟,但他也希望获取更多知识报效国家。当他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祖国遭到了袭击,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去当兵。在军营里,他不但给贫困地方的孩子送东西吃,而且最后勇敢地走上了战场,打死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最后不幸英勇牺牲。
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我发现那时的学生是这样求知若渴,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好艰辛啊!以前的学习环境很差,教学的仪器又很少,比现在落后了太多太多。我们现在有明亮、干净的教室,有教学用的电视,还有这么多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也没有那么多战争和颠沛流离。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业不轻松,作业要求也很高,但一想到电影里沈光耀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也刻苦学习,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机会,努力学习。看到电影里沈光耀在生活物资如此匮乏的情况下,也省下自己的口粮,送给穷苦的孩子们。我觉得在新时代,更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很喜欢帮助同学,当一个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可以主动帮他带作业,帮他补课。以后我还要更关心周围的同学和伙伴们,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友爱之手,使大家一起进步!
我们现在在一个新时代,没有战争,只有和平。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时间一去不复返,我要好好把握它。当别人在随意玩耍的时候,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我现在年纪还小,等我长大了以后,要像沈光耀一样,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勇敢的冲出来,报效祖国。现在先要打好基础,以后才能为祖国多出一份力,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记得古文《少年中国说》里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这远大的志向,承担这重大的责任。
董从瑞电影观后感篇4
苏伦导演、编剧,雷佳音、张小斐、张宥浩领衔主演,沙溢、刘敏涛、余皑磊特别出演,丁嘉丽、吴彦姝、杨恩又、曹桐睿主演,岳云鹏、杨迪、徐志胜、宋家腾特邀出演,将于2023年大年初一上映的合家欢喜剧电影《交换人生》曝光“哈哈哈哈”特辑及一组“大头贴贴”版角色海报。
电影中雷佳音和张宥浩交换了身体,与女神张小斐的几次约会既有“甜的心跳”,也有“油的心慌”,特辑则揭秘了那些油腻又油麦的约会幕后故事。不止戏里雷佳音的大油头让女神张小斐不忍直视,戏外雷佳音的造型也让张小斐开启欢乐吐槽模式,直言“眼神一接触就弹开了”。不过张小斐这场约会的造型也有意想不到的笑点,和龙虾撞衫,让饰演服务员的杨迪,在片场忍不住调侃“为两位服务我都掉价”。
伴随特辑还发布了一组“大头贴贴”的角色海报。雷佳音戴着草莓头套,委屈的小表情让人想笑。张小斐头戴兔耳朵头套,和马上来临的兔年春节气氛绝配。张宥浩戴着“鹅”的头套,暗含电影剧情中的笑梗。整套海报“萌度”超标,又充满浓浓的。年味,让人迫不及待想感受电影中的欢乐了。
“鞍山老乡”默契十足
雷佳音张小斐首次合作喜上加喜
电影《交换人生》讲述了雷佳音饰演的仲达和张小斐饰演的金好相亲后,意外和暗恋张小斐的少年——由张宥浩饰演的陆小谷交换身体,还误打误撞交换了家人,并由此展开了一段充满欢乐的奇“换”之旅。虽然这是雷佳音和张小斐的首次合作,但同样来自辽宁鞍山的两位演员自带默契,无论是戏里戏外,一个抛梗一个接梗,相当欢乐。张小斐的喜剧天赋,也让雷佳音忍不住现场夸赞,“往常拍电影我是搞笑的那个,看来这个戏并不是”。特辑里,一场对手戏需要雷佳音推开张小斐,在摇晃中,雷佳音担心张小斐会受伤,赶紧拉住她,十分暖心。两位过往给观众带来无数欢乐的演员,此次还将带来哪些惊喜,着实让人期待。
从心动到心冻
雷佳音张小斐“下头约会”太拼了
电影中,换身后的雷佳音为了不让女神张小斐爱上自己的“外壳”,先从穿搭入手:大粗眼线花外套,紧身风衣配油头,每套造型都狠狠“踩雷”,令人捧腹。拍摄前,张小斐看到雷佳音的油头后也忍不住笑出声,还给出了精准狠的评价,“这个造型,让人一接触到眼神就会弹开”。雷佳音也忍不住“嫌弃”自己,“我穿上这身都不自信了”。采访中聊到此次电影中的造型,雷佳音笑言“我本来想说帅,‘帅’就在我嘴边,但我咽下去了”,十分好笑。
电影中,雷佳音一套套造型配上一系列操作,让张小斐从“心动”到“心冻”。不过,张小斐的“龙虾裙”也和雷佳音的“烟熏妆”一并遭到了杨迪的“吐槽”,“为两位服务我都掉价”。张小斐也自我吐槽,“我们两个油出天际的人,都不忍直视对方”,更将杨迪评为“现场最清爽、最帅气的男孩”。现场趣事连连,也不由让人好奇电影中还会发生哪些好笑的故事。
特辑里,饰演服务员的杨迪和雷佳音、张小斐在片场擦出了许多火花,“原地造梗”即兴抛包袱,喜感十足。剧情中雷佳音为气张小斐,故意和龙虾嘟嘴合影。雷佳音对杨迪说“虾”,没想到杨迪以为是“瞎”,立马翻了一个白眼,摆好pose一起自拍,这个包袱正是来自杨迪现场攒出来的梗,也立刻得到对手演员雷佳音和导演苏伦的认可,也让这个对手戏的喜感再翻一番儿。
此次也是杨迪继电影《超时空同居》后再次和苏伦导演合作,依旧饰演令雷佳音“语塞”的服务员,让许多观众惊喜不已,坦言这次梦幻联动是五年后《超时空同居》的“超强售后”。现场,导演苏伦也开玩笑表示 “应该给杨迪弄个服务员番外”,着实让人期待起来了。电影中的喜剧人们还会碰撞出怎样的“笑果”,令人期待不已。
董从瑞电影观后感篇5
今天,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观看了一部电影一一《叫我第一名》,看完后陷入了沉思之中:残疾人难道不可以有志向吗?志向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影片讲了布莱特。科恩患上了先天性妥瑞症,从此,他不能正常听课与读书,因为他经常发出怪声音,做出怪动作,而他却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小时候经常招来异样的目光。课堂上,老师从不正眼瞧他,在图书馆或电影院里,别人总会将他赶出来。长大后,他找工作时也经常会遭学校嫌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当上了老师。在学生面前从不避讳妥瑞症,于是他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考上了硕士学位,评为了最佳教师,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布莱特。科恩的瑕疵便是妥瑞症侯群,以致招来很多异样的目光投向他,这些目光使当事人很自卑。其实这种异样的`目光是具有杀伤力的,在片中科恩说了一句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话:“我只是想让你们用正常的眼光看我。”是啊,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正常的眼光看身有残疾的人呢?但这并没有阻挡布莱特的远大志向一一做一名好教师,并且一直为这个志向而努力。
志向,仿佛一束光,照亮了布莱特的内心世界,激励着他不断前进;志向,仿佛一杯水,洗涤了他的心灵,让他变得乐观向上;志向,仿佛一粒粮食,哺育了他的生命,让他健康成长;志向,仿佛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成功之门……是布莱特的志向激励着他勇往直前,从而战胜了疾病所带来的困扰。虽然没有办法不让自己发出怪声,但他志向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布莱特之所以能够走上成功之路,与他的远大志向不密不可分。志向的力量促使他忘记了自己的疾病,一心只顾努力学习,乐观向上的生活,不向命运卑躬屈膝,不向命运低头认输,逆流而上,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志者,事竟成。”是对这部影片的最好诠释,这短短的六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布莱特做到了,这怎能不令我们为之惊叹呢?
董从瑞电影观后感篇6
电影原名《中国女排》,后来改名《夺冠》。这个名字放在今年的大背景下,却是极具戏剧性。因为《八佰》刚刚问鼎了今年的全球票房第一,这是中国电影的首次夺冠。只是这个夺冠与其说是中国电影的胜利,倒不如说是中国抗疫的胜利,毕竟全球疫情啥样大家心里都有数,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何况这算是综合国力的胜利,并不全是运气。
体育类电影本来就冷门,即使搭上了中国女排的大品牌,也因为老人对女排的耳熟能详,新人对女排的一知半解,导致大众观影热情不高。而我之所以走进影院,也是因为最近迷茫得有些累了,又有点不甘沉沦,只好四处找鸡汤,恰好夺冠上映,所以就决定是它了。
女排精神出现在一穷二白的80年代,可以说是新中国奋斗的代名词,很多人以为它的核心是奉献和牺牲,其实并不是。女排精神首先讲求的是团结协作,其次是顽强拼搏,永不言弃。无论是现在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是80年代的“振兴中华”,都需要团结为先。排球区别于乒乓球的地方正在它是一项团队协作的运动,乒乓球影响力不如排球的原因也在于此。
从电影观赏性和难度看,描绘众生相的电影和阐述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自然是后者更具观赏性,而且主线贯通,容易理解。群像电影要描述的人物太多,时长有限,镜头分散,所以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有前期了解,观影体验一般不会太好。《夺冠》需要在两个小时内描述好新老女排两代人,时间跨度40年,因此需要一个主线串联起整个故事。陈可辛选择了郎平作为整个纽带。作为世界排坛的传奇人物,中国排球十次夺冠,郎平参与了八次,由她作为纽带,绝对众望所归。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新女排队员的演员,超越了本色出演,达到了本人出演。
电影前半段非常感人、也让人振奋,本来就是冲着这个去的,算是值回了票价。难得的是电影后半段多了一些思考。电影重现了08年郎平作为美国队主教练带领美国队击败了东道主中国队的一幕,观众的嘘声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当年我也是高呼卖国贼的一员,回头再看,卖国贼这个称呼绝不属于数次临危受命,挽救中国女排的郎平。电影中一句“还是不够强大”让我明白了自己的狭隘。真正的强大不是不会输,而是输得起。就像《夺冠》一样,目前看,它的票房已无力赶超《八佰》,更不用说来势汹汹的国庆档电影,但各人有各人的精彩,不是非得夺冠不可,踏踏实实的人生也有别样的精彩。
董从瑞电影观后感精选6篇相关文章:
★ 论电影观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