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启发他人的兴趣,读后感是一种表达自己情感和思考的方式,能够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享幸福的教育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享幸福的教育读后感篇1
每一个人,都如同飞蛾扑火般追求幸福。那么教育额幸福在哪里呢?这个夏天,我拜读了美国作家内尔·诺丁斯的《幸福与教育》,对教育与幸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教育的功能在于育人,育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我们可以说教育是充满幸福的事业。
一、教育的理想表现幸福
理想就是目标。教育理想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的理想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教育的理想,就是要使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促使人们对真、善、美的满足和追求。教育对真、善、美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人性在社会生活中对真、善、美的幸福追求。二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共同渗透于教育的理想之中。正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们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教育理想的全部就是追求幸福。
二、教育的实践创造幸福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马克思认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按照一定的方向,选取适当的课程,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质,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实现了人的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的根本转变。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我们的完美生活作准备的。”教育的对人性的内化是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教育的意义在于使人成为社会的人,由此它创造了人性的最大幸福。
教学是一个生动而活泼、严肃而紧张的艺术活动,教育将成为一个充满灵性和张性、快乐和幸福的过程。马克思说:“那些为共同目标而劳动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教师的幸福源于学生的成长。
教育创造了教师自己的幸福,也创造了学生的幸福。在幸福的教师那里,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有意义的生活;不是一棵蜡炬,而是一缕光辉;不是说教,而是创造。
三、教育的延展充满幸福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播手段。教育成就人的未来。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贯穿人类社会的全过程,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传承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途径。在古代社会,年老一代为了维持或延续人们的社会生活,使新生一代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并有效地参加生产劳动,就把积累起来的生产生活经验、文化知识传授给新生一代,这就产生了教育。如果没有教育,前人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让后一代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教育再生了人类文明,也延伸了人类的幸福。走向海洋读后感550字《小王子》读后感800字爱丽丝门罗逃离读后感
享幸福的教育读后感篇2
曾经有无数的人在问:“幸福是什么?”,而且也有许多人在寻找着幸福。很多腰缠万贯的人,他们并不幸福,而那些没有太多钱的人,他们却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看来幸福跟钱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
那幸福是什么呢?在我眼里,幸福是一份纯洁的,高尚的爱;幸福是同学对我的关爱;幸福是生命中一件很平凡的小事……我曾经告诉过自己,不要过分奢求富人的生活,其实那是痛苦的,根本没有自己的自由;不要觉得上帝抛弃了自己,其实他还爱着自己;不要去埋怨父母对自己的严加看管,其实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存在……
我小时候是外婆的开心果,无论到哪里,只要有我,总能听到嘻嘻哈哈的笑声。虽然爱闯祸,毫不考虑后果,但她从来不怨我,这也使我对外婆有了一种莫名的好感。那时候,我还小,一天到晚总喜欢在娃娃群里钻来钻去,整天一副人小鬼大的模样,不禁让人感到好笑。
我躺在外婆的怀抱了,总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不知不知多少日子,我这才发现:那曾经还让外婆骄傲的黑发转眼间已是满头银丝;那曾经对我眯着的双眼如今已是爬满了皱纹;那曾经抱过我的双手也已长满了茧子……多怀念骑在外婆背上时的喜悦,可现在,外婆老了,饱经风霜的她真的老了。
我扶着她,走在回家的路上,她对我笑了,眯着双眼,慈祥地笑了!我好开心啊,多少年前,我见她笑过,她为儿女操碎了心,为子孙甘愿受罪,她永远为别人着想,从不考虑自己的安危。就这样,我亲爱的外婆终于扛不住了,她倒了,再也没有回来,永远的走了……
有外婆的时候是幸福的,因为外婆让我有家的感觉,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心理感受,看自己的心在乎什么,如果你在乎家庭的话,那你永远美满的家庭,那就是幸福的,如果你在乎事业,如果你拥有成功的事业那就是幸福的。
享幸福的教育读后感篇3
生命如流水,只有奔向前方浪花翻滚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有意义。而我们的幸福,也会如春夏秋冬般呈现不同的形式。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戒毒所里有一个清秀的女孩,她本应该和其他女孩一样享受父母的关爱,而她却不得不依靠强制治疗,摆脱对毒的依赖。她上初中前,是班上的好学生,可上初中时她父亲去世了,母亲又结了婚,很少关心她了,她感受到生命失去了意义,没有了幸福,于是她就开始吸毒。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她就离不开毒了,可毒太贵,她妈妈给的零花钱不够,就开始偷家里的钱,还不够就再偷别人的钱。生命之中,幸福无处不在,只要你细细地去品味,你就会发现,幸福的内涵原来是如此丰富多彩:获得是幸福,成功是幸福,奉献是幸福,挫折也是一种幸福。请你热爱生命,幸福就在你我身边。
还让我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今年春天,因为一点儿小事我与爸爸吵了一架,爸爸生气就让我出去,我就摔门而去。外面很冷,而且有点黑了,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我低着头走着走着,无意间走到了夜市,路边有一个大排档,看的一位阿姨正在炒面条,我忽然感到很饿,便想买一碗,这时发现我没带钱,我便站在旁边,久久不愿离去。阿姨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便问明了原因,这位好心的阿姨请问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炒面,我被感动的热泪盈眶,阿姨说:“我只请你吃了一碗面,你就感动的落泪,可你的父母为你做了多少顿饭啊,你感动过吗?”我听了呆了半天,马上跑回家,发现爸爸和妈妈正在门口焦急地四处张望,见我跑来爸爸说:“饿了吧,快回家吃饭吧。”我后悔的对爸爸说;“爸爸,我错了。”
幸福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一个赞许的目光,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要知道,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创造美好幸福的每一天。
享幸福的教育读后感篇4
国庆期间,潜心细读了一篇文章《教育为了幸福》。文中写到“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幸福。我们的教育帮助学生和我们自己实现人生幸福,这就是教育的价值。”读过之后引起自己深深的思考: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通过教育让学生实现幸福呢?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所有的真爱都源于一份尊重,教育成功的秘密也在于把学生看成有理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差生,由于他们或学习成绩差,或品行差而往往被编入“另类学生”名册,很难被一视同仁。人们往往对好学生倍加宠爱,对后进生都是挑剔多于宽容,刻薄多于尊重,训斥多于照顾。“差生心灵上的自尊得不到尊重,便产生了矛盾。实际上差生的心灵深处往往藏着难以名状的痛苦。想痛改前非,又怕老师和同学不信任自己,由于他们较少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一般都比较敏感、多疑。心理学家指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需要,一个人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久而久之,自尊心就会向病态的方向发展。所以,对学生尤其是差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堕的露珠一样。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么,许多教育失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意味着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对所谓”差生“,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倾注更多爱心、耐心和信心,其实这些学生要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爱护。班级中让活泼的孩子多练篮球,让文静的孩子勤于写作,要求班里的孩子每人有一项特长,家庭富裕的学学乐器、舞蹈,拮据的可以练练跑步、乒乓球,让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的爱好,变得自信、变得幸福快乐。这样的培养,将来他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想来定是有益无害的吧。
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与尊重中,《教育为了幸福》这篇文章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启发!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尊重,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力争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同时改变心态,更多地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坚信学生的未来繁花似锦,自己的未来也会璀璨生辉!
享幸福的教育读后感篇5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李白写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陆游笔下那优美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都是古人感受到的幸福。在我的心目中,幸福又是什么呢?我觉得,能在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同去大自然放风筝是幸福的;能在放假期间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品尝各地别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是幸福的;能在完成作业后看看《宝贝争爸赛》也是幸福的;当然,能陪着外公外婆在阳光下散散步也是幸福的……
我曾经读过这样的故事:在纽约的一家鞋店前,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儿,他光着脚,呆呆地望着屋里琳琅满目的鞋子。一位女士走近男孩,对他说:“你为什们看得那么认真?”“我曾经请求过让上帝赐我一双鞋子。”男孩回答。女士牵起他的手,带着他走进店里,并让店员拿来一些袜子、鞋子,让店员打了一盆热水,又问店员能否拿条毛巾。“当然可以!”店员回答。于是,女士给男孩洗了脚,又拿毛巾给她擦干,给她穿上袜子、鞋子。女士正准备离开,男孩拉着她的手,含着眼泪说:“阿姨,您是上帝的妻子吗?”这个男孩非常幸福,这袜子、这鞋不仅暖了他的身体,更温暖了他的心。
跟小男孩相比,我明显要幸福得多。我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有疼我的外公外婆、爷爷姑妈,有关心我的老师、同学。每逢节假日,我和爸爸妈妈游山玩水,不是坐飞机,就是坐火车,我才十岁,已经坐过几十回飞机了,还去过十几个城市,去过香港、澳门,还去过韩国呢!每次,不管去哪里,我都会拍许多照片,留下了童年无数美好的回忆。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一句温暖的祝福中。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一杯热水中。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一个浅浅的微笑中。幸福在哪里?只要你热爱生活,它无处不在,他就在你的身边!
听!幸福已经在敲门啦!
享幸福的教育读后感篇6
不久前,我阅读了王君老师的著作《教育与幸福生活》,阅读过程中,内心一直涌动着无比的感动与幸福。该书展示了王君老师普通而鲜活的生命在讲坛上欢快流淌的情景,上课,备课,谈心,读书,反思,写作……一切都是那么平淡,但决不平庸。读着,读着,我仿佛读到了昨天的我——一样的执著,一样的激情,一样的浪漫……
我小时候的梦想不是当老师,是在一位老校长的指引下报考了师范学校。踏进师范校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名句便深深影响了我,于是我有了个美丽的教师梦。多少年来,心中那盏亮闪闪的灯一直亮着,心头的梦想也时时刻刻萦绕在我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然而,随着对高分数的追求,对流动红旗得失的在意,对培养多能力高素质人才要求的提高,竟感到无以言状的累,就是在这样一种矛盾中我阅读了这篇著作。
王君老师的篇篇教育叙事里,无不表达着这样的一个观点:教育的幸福,首先体现了教育细节的幸福。这些细节可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眼神,微笑,泪水,叮咛,抚慰……它们也许不能直接带来高学分,带来高荣誉,带来高回报,但无数幸福的细节便构成了校园生活全部的成长和教育生命的所有魅力。
回想起我23年来的教育生活,原来这是一段丰富、美丽而富有情趣的历史:一下课,a同学跑来告诉我,她查问了妈妈一种治疗喉咙沙哑的特效药,并问明地址,要我快去买来试试看;教师节,b同学的电话把我从梦中叫醒,向我祝福;c同学费力查询我的新号码,就为了告诉我他取得的成绩与进步;路上,d同学老远就笑着向我挥手;病假回校,背后听到同学们的欢呼:老师来了,老师来了!e同学从不及格到90分,f同学从粗暴到温和;早读课上朗朗的读书声,写字课上埋头苦写的静寂……走进我的故事,我的心也被幸福和感动涨得酸酸的,满满的,才发现我的故事与篇中的故事一样甜美,一样收获,一样快乐和幸福。在选择教师事业的同时,我们选择了用灵魂濡染灵魂,用心灵培育心灵。面对一个个纯洁可爱的孩子,我们的智慧在闪光,我们的爱心在流淌。我们在耕耘,我们也在收获。我们用真诚的努力引导成长的灵魂,而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茁茁壮壮的成长不也给予我们欣喜及幸福的情感?
王君老师在著作中展示了其教育之梦,我想说,我也有梦,而且美丽而幸福。可是,事实上能否达到既定的目标?我想,我应该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下去,不断地汲取营养,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最后,我想有布鲁肖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这篇读后感:我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因为,我是一名老师。
享幸福的教育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