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心得体会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为了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我们一定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好,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孝道感悟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孝道感悟心得体会篇1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为仁,而孝为仁之本。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孝道是责任、是义务、是品行、是良知、是感恩、是回报,孝道始终是摆在第一位。没有孝道就没有人道,一个缺乏孝道的社会,人间就没有友善和亲情可言。
“百善教为首,孝道大于天”,这要从小孩启蒙教育开始,让这传统孝道在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孝道的光芒成为人间永远的温暖。
天地有情,孝道无价,不尽孝道,何以为人?孝道:是人性和品德的张扬,是生命和道义的舒展,是心灵和良知的感应,是持之以恒的坚守,是无怨无悔的付出,是言传身教的表率。
没有天,那有地?没有父母,那有子女?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血脉的骨肉情缘。父母为撫养教育子女,含辛茹苦、历尽艰辛,操劳一生,把爱和亲情都倾注在子女身上,谓之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博大厚重的情怀,无不在每个子女的心灵里留下刻骨记忆。现在父母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理应得到子女的关心和照顾,让老人享尽天伦之乐,安度幸福的晚年,这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也是老年生活幸福的憧景。作为晚辈的要有一颗感恩之心,要回报父母养育之情,为他们创造舒心的生活环境,让孝道的光芒温暖着老年人的心灵。
生命有轮回,人生会苍老,每个人到了年老体弱,步履蹒跚之日,就是子女回报父母之时。孝道更有行为的示范效应,可说是一个人品格的形成,也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取向。对父母尽孝,其实就是给子女树立榜样,为自己晚年生活铺路,孝道的美德就是要言传身教去延续,才得以流传弘扬。
孝道不能虚情假义,利益当头,不能因为父母的偏心而耿耿于怀,不能因为财产继承问题而寻找借口,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经济条件差就不承担义务,更不能因为父母年老多病而推卸责任,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成为不尽孝道的理由。
赡养老人不仅是自己的父母,也包括配偶的父母,俗语云:“女儿孝不如女婿孝,儿子孝不如媳妇孝。”至于婆媳关系,历来是孝道的焦点难题,只要每个做儿媳的多点宽容、多点大度、多点谅解、多点真情,心间就自然会产生出孝道。
孝道是一点一滴的汇集,是一丝一缕的关怀,是春风化雨的滋润,是冬日阳光的照耀,是心灵深处的呼唤,是岁月留痕的践行。
孝道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多的是要在精神和情感上的关怀。老年人需要心灵的关爱,老人的一生阅历,有丰富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多是忆旧寄怀,故此,为人儿女的应该尽量多抽点时间去陪同老人聊天,以慰藉其心灵上的孤独和寂寞。
为人子女要尽孝。须知生命是有极限的,正所谓孝心有期,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则是一种抱恨终生的遗憾,尽孝要趁早,人生永无悔。
孝道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体现在家庭的和谐中,体现在社会的关爱中,体现在生命的品格中,体现在岁月的检验中,体现在人性的良知中……
孝道感悟心得体会篇2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孝道讲座,东山书院,丽江学校以及我们华南中英学校的许多优秀少年都讲述了他们的事迹。其中一个大姐姐的演讲让我最是感动,同时也让我对“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那是一位六年级的大姐姐,她的爸爸在建筑工地当工人,工作非常辛苦,她的妈妈也经常在那里干活。每当大姐姐看到她的父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时,大姐姐决定开始到工地帮父母干活,减轻他们的负担。开始的时候,大姐姐的手上布满了茧子,因为这项上作实在太累了。但想到父母的劳累,她坚持了下来,还帮她爸爸争到了不少工资呢!
我在我们学校也被评选为十佳孝心少年。有一次我妈妈炒菜时不小心被烫伤了,我连忙放下手中的作业,问道:“妈妈,您的手没事吧?”妈妈说:“没事,只是一点小伤而已。”但我还是赶忙拿了一些烫伤药帮妈妈擦上。妈妈很高兴的说:“我们家的小家伙开始学会关心人了!”我听了,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但现在想想:和这位大姐姐比起来,我做的这点小事真的算不了什么!常言道“百善孝当先”,孝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前我一直认为孝就是听爸爸妈妈的话,但听过报告会中各位小孝星的分享后我深深的体会到孝是表现在多方面的:体贴父母,听爸爸妈妈的话是孝顺;理解与尊重父母,为家长分担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孝顺,等等。
以后我也一定会向以大姐姐为代表的优秀少年们学习,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做一个真正有爱心,有孝心的好少年!
孝道感悟心得体会篇3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让我们知道,孝是第一位的,我们想要得到别人尊重,首先就要尊敬父母。
历史上确实有不少孝子,但在今天,很多孩子在家里还是称王称霸,完全不考虑父母的感受,而且很多父母对孩子还很是溺爱,就算是溺爱,在父母没有达成你的心愿时,居然还反过来教训父母,孝心何在?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我们这辈子都无法报答的事情,还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弥补,来尽量报答,可是现在的我们,居然把父母当作自己的仆人,还跟父母吵架。
懂事之后,就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你小的时候,他们细心照顾你,你懂事之后反而变本加厉。什么事都让父母做,不是因为你还小,而是父母心疼你,可你们就不心疼父母吗?当你在责怪父母时,有没有想过,父母会怎么想,你在他们面前呼风唤雨,他们又要求你什么了?这是想让你健健康康的成长就好,把一切的事情都压在身上。仔细想想除了父母外,还有谁会对你这样。所以,对待父母,要将心比心。
无论你贫穷还是富贵,无论你生病还是吵闹,无论你近在眼前还是远在他乡,无论你怎样责骂父母,怎样不理解父母的心,父母始终会对你好,一直牵挂你,挂念你。
作为儿女,孝顺,不须要组织繁琐的预言,有时只要一句“天凉了,多加件衣服,爸妈多注意身体”就足够了。
当然,我们要孝敬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只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小时候是他们来照顾我们,现在,正是回报的最好时期。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感受到我们的孝心。在今后繁忙的的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让所有的父母们长辈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孝道感悟心得体会篇4
“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和流传。
孔孟儒学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就载: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为德之本的思想在儒家其他著作里也有所反映。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认为孝是仁的基矗孟子则说:“亲亲,仁也。”又说:“仁之实,事亲是也。”将侍老奉亲之孝作为仁的实质。《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载:“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指出“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大经大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法则。
百善孝为先,万福家是源,孝道感恩,幸福人生。学习了传统文化《弟—子入则孝部分,我有感于父母的养育之恩。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在懵懂的季节里,很多事情我还没有学会,是父母耐心的牵引我,给我了依靠和安慰。寒冬的时候父母为我盖暖被,夏日为我拭去汗水。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父母的精神是我一生中最真、最善、最美的的财富。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们不管做什么,都离不开5个字:学、做、教、悟、得”。父母从我们的生命诞生起,就期盼着一生的精彩,为我们忙碌,为我们操劳。那是一种乐意的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自觉,那是千万条爱河汇成的恩情之海。父母的关怀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父母的慈爱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庇佑我们一生的“神”。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
孝道感悟心得体会篇5
孝道!自古以来流传千古的中华美德,在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反复冲刷,仍能焕发耀眼夺目的光芒。然而,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经黯淡无存了!
现在的青年,不专心学习,打架、逃学是屡见不鲜的了。有的,不顾父母的辛苦,回家后母亲做的菜不合心了,抓起碗就往地下摔,一跺脚,指着父母的鼻子就“开战”,什么难听的话都蹦出口了!有的还是网吧里的“大地主”,一坐就是一两天,不吃不喝,更谈不上回家了!让父母在家担心不已、坐立不安就罢了,末了还得等父母三请四请的请回家,有时磨破嘴皮,到最后还被子女大骂一通,撞了满头灰。有的,挥金如土,把这种习惯当作阔气的表现。经常不回家,父母的好言相劝全当耳边风了,左耳进右耳出。好了一两天,又不见踪影了,还三天两头的打电话要钱,久不久还惹出了事。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难道,这流传千古的中华美德就这样被青年们“征服”了吗?噢不,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不能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虽然我们没有亿万家产送给父母,但我们能送一束鲜花;虽然我们没有豪华的小轿车带父母出门旅行,但我们能牵着父母的手陪他们散散步……其实父母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只需要一点温暖。我们应该尽我们的能力,为他们尽孝道!
朋友们,你们扪心自问:孝道,你们做到了吗?
孝道感悟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