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某件事情上有了很深的感悟,可以拿起笔写一篇体会,我们在写体会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的思路梳理好,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郑州720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1
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2
7月20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初心、信心、决心,着力提升抗洪救灾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定为民“初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升“向心力”。进入夏季汛期,各地汛情不断,特别是河南等地遭遇“千年一遇”的强降雨,防汛应急响应由三级提升为二级,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汛情面前,考验的就是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各地各部门闻“汛”而动,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吹响了防汛救灾的“集结号”。灾情发生后,中部战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派出3200多人、80余台装备投入抢险救灾,陆军第83集团官兵连夜加固沿江岸坝区,7省1800名消防员战士增援河南,一群群“逆行者”的身影,在抗洪一线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为民初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一线、凝心聚力,筑起抗击灾情的“钢铁长城”。
坚定抗洪“信心”,勠力同心、众志成城,提升“凝聚力”。灾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号角。面对暴雨的肆虐,洪水的冲刷,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河南挺住,我们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河南一定行”等字眼成为了热搜的头条,这里既有感动,更有信心信念。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险关头豁得出来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担当作为,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带领人民群众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做最美的“逆行者”,当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守护者”。
坚定必胜“决心”,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提升“战斗力”。面对“洪魔”的肆虐,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压实抗洪救灾的主体责任,做好统筹谋划和风险预判,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党员巡逻岗”,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凝聚起抗洪救灾的强大合力。越是危急越向前,广大党员干部要切身扛起责任,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主动到灾情最严重、任务最艰巨、挑战最巨大的地方去,妥善转移受灾群众,全面排查隐患风险,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负人民”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3
我参加了__省名师小学语文培训。虽然只有10多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几名师工作室老师给了我们具体的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这次培训,我明白了阅读的真正意义,从大处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从小处说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生活。所以,阅读不应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更应该具体地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从书中来,历史、哲学的、自然的、科学的……我们都应有所涉猎。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课程中也说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直接培养能力。可事实上,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新课改的真谛呢?此外,老师也告诉我们: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
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这也是我在阅读教学方面的感悟。语文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有独特的个性,这就是语文的本。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本,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传统教学中可取的东西。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起来,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4
7月20日开始,一场特大暴雨连续席卷郑州、新乡、安阳等河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原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中原大地,因这场暴雨,瞬间仓促和捉襟见肘起来。在我们的固有印象里,中原大地历来都是百姓生存、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土地平旷,沃野千里,春种秋收,风调雨顺。人们在这片大地上享受着,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域少有的安逸、稳定和祥和。但是这场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彻底刷新和改变了人们的这种固有认知。人们终于知道,特大暴雨究竟是一种何等级别的杀伤力;原本水波不兴的小城小河一旦汹涌澎湃起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洪水猛兽;原本四通八达、无所不能的现代城市,在一场暴雨面前是如何的不堪一击……这种以杀伤、破坏和死亡为代价的灾害与灾难,带给人们内心的冲击,以及认知的洗礼,实在太为深刻。
发生暴雨的这几天里,我因为一个偶然的际遇,孤身在外,没有在郑州生活和工作。但即使身处异地,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的刷新和推送中,我依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场暴雨带给人们的悸动、震撼、惶恐,以及在抗击这场灾害中的人们所体现出来的勇气、文明和力量。我思考良久,有几点心中的想法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也是一种和大家的交流。
发达如斯的现代文明,真的是无所不能吗?为什么造物主不把灾害全部消除殆尽,没有一丝灾害的自然不是更好吗?从177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人类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这二百多年里,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都要大。但是这些巨量财富的创造,却是以自然资源、能源的消耗为代价的。多少个山川草地千疮百孔、遍体鳞伤,多少个湖泊河流或枯竭干涸、或乌臭难闻,多少个物种生灵面临濒危、几近灭绝。城市的高楼越盖越高,不断刷新着世界记录;房子的装修越来越豪华时尚,生活品质越来干净整洁;城市地铁越挖越深,地面道路越拓越宽,地上立交越来越蜿蜒曲折,立体化的交通格局越来越庞大惊人;高铁的速度越来越快,四个小时基本上就能从郑州抵达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人工智能越来越先进,机械重复、危险系数高的工作,正越来越多的被机器取代;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无论是在平原还是高山,都能因网络信号的全覆盖让信息传递变得即时和高效;航天技术的持续性进步,让空间站生存、火星探测越来越拓展深化……
这一切的一切,让人类看起来已经进步到几乎无所不能。但一场暴雨,让人类这种超能力瞬间击垮。三个小时的降雨,就让一座城市淹没在洪流中,不知所措。交通瘫痪,自来水停供,电力和网络信号相继中断。地铁被淹没,大量乘客被困于其中,任由洪水一点点淹没身体直至耗尽最后一丝气息;电梯无法运行,三四十层的高楼大厦,让原本上下楼只需三五分钟变成三五十分钟;城市、写字楼、社区成为一座座孤岛,人们要在长久的黑暗中忍受没电没网的孤独、焦灼、单调和无聊,原本干净整洁的家居环境也因为没有自来水的冲刷,卫生间恶臭难闻。屋外是大雨瓢泼,洪流滚滚,屋内是断水断电,与外界失去联系。曾经依靠信息的高效传输与交通的便利通达而高速运转的城市,在顷刻间被锁死,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经受这场暴雨的考验。人类依靠工业机器建立起来的城市文明,在这场暴雨面前变得脆弱不堪。无论人类凭借智慧头脑创造了多么先进的生产能力,都不得不承认,在大自然的面前,一次地震,一场暴雨,就能让这些所有的财富在顷刻间被毁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依赖于这片自然之地繁衍生息,但也要不时经受自然的破坏和毁灭。这究竟是地球的bug,还是一种造物主对人类生存施加的危机教育?
如果地球一直是风调雨顺,祥和安定,人类会不会一直陶醉于自我能力的膨胀和傲慢之中,会不会一直忙于资源的掠夺而争斗无休?如果地球是七分安定,三分灾害,人类会不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会不会对于自然多一份敬畏之心,会不会因为要共同抵御和战胜灾难而更加地团结?存在即合理。既然造物主创造了人类,但又不将地震、暴雨、洪涝这种自然灾害剔除殆尽,一定有它的意义所在。也许,这些灾害存在的意义,就是造物主想让人类知道自己的能力不管如何强大,也是有边界的。人类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永远是渺小的,不懂得敬畏自然,就必然会被自然吞噬。它不断警醒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要懂得团结,要同呼吸,共命运。无休止的争斗只会把人类带入死胡同。人类在一条船上,只有摒弃成见,团结一致,才能驶向更加遥远的宇宙和未来!
灾难中的救援,为什么总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更优先?在这次暴雨灾害的救援中,有几个细节,让人感触颇深。一是郑州地铁5号线乘客从被洪水淹没的地铁里拯救出来之后,男生为女生让道,优先让女生走在前面,男生断后;二是在泄洪区转移灾区人民的时候,消防员的救援都是以老人和孩子为优先。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5
短短的培训使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这次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培植健康、和谐的教育文化。本次培训中两位教师以她们深刻、睿智、幽默的见解和指导不时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悟,她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在与学友们交流学习中,大家共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我具体总结如下:
一、践行师德规范,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示范去塑造、教育学生。其中“育人”是师德的终极目标。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她们人格、教她们学会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时代新人。教师是种特殊的职业,不但要以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还要以自己的榜样的作用去影响、感化、引导她们。
现实生活中,孩子接触的社会越来越复杂多样,而她们此时正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教师作为一个对她们影响颇为深远的角色,若能在各个方面去以身作则,会给学生以巨大的的启迪和激励,甚至使学生终生难忘。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比如鲁迅先生能成为一个笔耕不辍的正义大文豪,,很大程度上与他在日本留学时受藤野先生的影响有关;而作家“三毛”的自杀,则很难说那个给她阴影的教师没有很大的责任。
教师是个特殊的、被赋予光辉责任的工作者,角色示范性是无法忽视和替代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展现良好的职业道德,奉公守法、爱岗敬业,在教学和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正直、富于爱心的人,从内心深处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用知识去传授、用言行去引导、感化她们。努力像陶行知一样去去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升华自己。
二、精心钻研、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效率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应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精心准备、认真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和现实中与生物教学有关的例子,对教学进程进行精心编排,设计中坚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氛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环节引导下,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她们的发散思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确实学到了知识并提升了能力。
高效课堂的实现,不光靠教师自己设计,这样是闭门造车。备好课后应积极与本教研组同仁积极交流、探讨,及时改进,以使设计达到最优。另外,课下还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结合自己的反思,不断优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咋自己不断地成长的同时,上好每一节课,实现高效课堂,完成“三维”目标。
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永葆教师职业活力
时代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自省之后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新课标下的教师,既是教者又是学者。我们的知识内存是有限的,通过对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以使我们在教师的岗位上会更得心应手。
记得最早的说法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而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应有“一泓流淌不息的泉水”,我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应坚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的学习可以在社会的任何一个场所主动的进行学习。它正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原先的传统学习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和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教师来抓住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机遇,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要赶上发展地区就必须不停的学习新教育教学方法,更新自己,适应现实的社会。
通过这短短培训使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我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转换。希望今后的我能够立足课堂,跨越时空,让我的课堂更能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作为教师,我还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通过学习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6
自从市教育局、进修学校组织学习、学校组织登录远程培训台学习以来,今年又报名参加远程培训,今年本人又从网上中学习到其它以前所没学过的,及一些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的理论知识,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本人从学生到教师才7年的时间,各方面的理论及实践都没有老教师充沛,自从报名以来及远程培训的开通本人坚持每周利用时间上网学习,并认真地做好相关的学习笔记,教研时认真的与同事探讨所学的内容,并多向老教师取经,经过这期的培训,本人认为语文教学是很有内含的一门学科,本人就这次远程培训的学习及个人的实际教学浅淡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三、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四、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首先,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五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问题探究法;2、情境探究法;3、自主探究法;4、合作探究法;5、纵向探究法;6、逆向探究法。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7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各省发生了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面对肆虐的洪水,全国人民没有被洪水吓倒,大家携力同心,同舟共济,形成强大合力。从政府到民间,从军队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都发扬了军民团结、干群团结、党群团结的优势,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救援体系,保证了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运送,使救援工作迅速取得进展,让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无数撼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场面,构成了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的动人画卷。
我跟领导到发生泥石流的河上参加被埋的货运车打捞,可以说在昨天一天的打捞过程中,没有一分钟是不惊险的,也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军人气质,谁才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真正目睹了什么是"惊心动魄",什么是"不畏艰难险阻",一整天我都在想:如果我是作曲家,我将用最动听的旋律谱写他们、如果我是诗人,我将用最美丽的词汇来描写他们!真心的对那些战斗在抗洪一线的解放军同志们,致于最深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
在抗洪救灾中,不仅我们的子弟兵、我们的武警战士,每个党员,每一个群众,都行动起来。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广大军民坚守大堤四十多天,顶住了五次洪峰的冲击,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一胜利的取得,是由于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抗洪抢险第一线数百万军民的团结奋战和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有改革开放以来大大发展壮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长期努力建设起来的水利工程体系。我们的人民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的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的军队经受住了考验。这充分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经受住一切风险的考验,不断夺取我们事业向前发展的新胜利!
郑州720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