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撰写读后感能够有效促进我们在写作和逻辑思维方面的成长,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理解的一种形式化表达,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管理要狠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管理要狠的读后感篇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在四十年后的中国,被公认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相对于其他深奥难懂的管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确称得上“简单”,书中八个章节阐述五个重点,条理清晰,字字珠玑。由于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3个月,以前在大学中学到的管理学知识很浅显且由于对管理学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看懂。
德鲁克首先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对管理学有这么深的见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同属于一个大的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方向,从表面上看起来两个研究方向可能风牛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后,往往能结合两者共同具有的优点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说,用完全不同的学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现象、定理、公式、规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比如很多心理学家研究管理学,积极理学理论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经典的管理心理学定理,获得诺贝尔奖。这其实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也是一个看事情角度的问题。早年一个很流行的广告,一个小女孩告诉自己的妈妈,苹果里有星星,妈妈不相信,“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把苹果横向切开,里面果然有星星!原来,我们从小就被成切苹果要纵向切开,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横向切开会有什么发现,但是,可爱的孩子没有经过定势思维的'训练,敢于大胆的尝试,于是,从苹果里发现了美丽!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除了第一章破题“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强调读者卓有成效学得会,以及最后一章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强调读者一定要学,一定要会,在短短的175页,八个章节当中,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为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以及有效的决策。够简单了吧,只要你学会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简单归简单,学得会不等于做得好,很多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刚开始时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小子,后来偶得一武功秘籍,刚开始练时,还很稚嫩,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苦练了n年之后,终于成为名震武林的大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卓越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
在一个公司中卓有成效讲究的是绩效,绩效的好坏,要有个客观的标准。判定的结果才会让人心服口服。让知识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让他们将原本是外界的目标压力,转化成内心追求成长的动力,不用浪费精力为落后找借口,专心致志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辈做得到,不服输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个人,像是一个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个人成长,帮助公司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
德鲁克老前辈将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商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决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的队伍扩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而不论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工作有效。作为一个行业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等这些社会资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价值,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绝大部分是组织、整合、协调、沟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内部绝大部分员工应属于管理者的范畴,管理者不应只局限在中高层人员,也不能只局限在有下属的人员。公司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及自己优劣势的情况下,适时提出了战略目标,怎样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有赖于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们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这是我读书的一点点感想,书中还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后要加强管理学方面的学习。
管理要狠的读后感篇2
总觉得心理学是一门玄奥的学问.这种想法主要源自于少年时代读书中的惊讶与崇拜,如诸葛孔明的空城计,赵子龙将军的偃旗息鼓, 诸如此类的等等.经过简单初步的管理心理学学习,还是有一点收获,算是揭开了玄奥的表皮.关于管理心理学,我觉得它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与分析,说明和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它能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自量,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中国古代就有.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
行军打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要有绝对的纪律素质.所以自古以来军队都有从大至小的建制,都有系统的监督和执法人员.但汉飞将军李广带的部队就没有,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他的才气在他带兵的奇特方略上表现的格外突出.他行军不按建制不成行列;驻扎不按建制,各随其便;夜间不打更巡逻;大帐很少使用文书.军队的战斗力在于建制,建制一乱,队伍即一盘散沙,这是通常的说法.而李广带兵是非常将带兵,才将带兵,不拘一格.
他注意抓心理,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如何正确成功的不拘一格,这么做还会使士兵们少受了许多辛苦,加上他对待官兵体恤过人,所以都乐于跟随他出征,力拼死战.史实证明李广将军的这支部队没有因为没有建制监管就一盘散沙毫无军纪,它是一支骁勇善战军纪严明的部队.惟可惜的是,李广难封.通过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我发现它是一门和生活很近的学科,学好它且能正确的运用好它,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可以优化生活的人际环境.
管理要狠的读后感篇3
?杜拉拉升职记》这本畅销小说,我连续看了两遍,很喜欢,可以说是一个拉拉迷。小说语言简洁、条理清晰,语气轻松诙谐,逻辑思维缜密,值得职场白领认真研读。全书以杜拉拉职场生涯为主线展开,走正规路线的杜拉拉没有背景,受过良好的,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从开始进入db时的销售助理,到最后脱变为行业中成熟的经理人,一路上不免辛酸与艰辛。拉拉聪明能干、谦虚好学、意志坚强,别人不愿做的工作,交到她手里总能出色的完成,证明了自己不俗的能力,进而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甘甜。穿插进行另一条线索是杜拉拉与王伟的感情,在公司“搬家”引起的冲突中,王伟对拉拉有了不错的印象,之后展开热烈追求,经历了恋人之间的甜蜜、误解、分离后,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全书也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析:
主人公杜拉拉工作勤奋努力,不惧怕压力,勇于接受挑战。每当工作中出现困难或者与上级的沟通有障碍时,她非常善于总结自己的不足,并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倔驴杜拉拉处在支持部门,做的是不被看好的行政,拉拉评介着倔强的个性,在很短时间就做出令人刮目的成绩,随着工作的推进,自己的职业规划逐渐清晰。拉拉身为70后,接受的是典型中式,不懂得争取与劳动相同的报酬,在跨国公司历练中逐渐被美国文化同化,不再是傻干的黄牛,知道按劳取薪的规则,在自己的争取下终于得到了经理的职位,收入也颇为可观。
成为经理后的杜拉拉:首先挑战与压力并存,拉拉聪明好学、钻研业务的能力是一流的.,她的快速成长得到了上级老板的夸奖和同事的认同。可坐在经理的位子上,拉拉仍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了。她工作不计辛苦,关健时刻挺身而出为有知遇知恩的大老板解决最棘手的工作。当然,为了让老板器重自己,防止下属有机会超越,也做了一些防范。
与同事和属下相处:拉拉沟通协条能力卓越,精彩之处不止一次的让人叹服。因此和各部门同事关系良好,也能够提携下属。虽然炒帕米拉有个人原因,但帕米拉自身也存在一定问题。
在爱情方面,拉拉与王伟的感情为全书增色不少,我欣赏拉拉对王伟感情的把握。王伟条件好,对女朋友要求较高,能够倾心于不是十分吻合他条件的拉拉,可见拉拉独特的魅力。姿色中上的杜拉拉收获这一份感情,是以学识、能力、智慧取胜。
拉拉的优点:善于沟通、勤于思考、做事积极主动,学习能力较强。
拉拉的缺点:刻薄,不太能够原谅自己和别人犯错误,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过她改进的很快。
因为我喜欢这个人物她也是小说的主角,所以分析的比较细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管理要狠的读后感篇4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很多年前,我第一次接触管理岗位的时候,就被推荐了这本书,但受阅历限制,比较无感。
这本书最深刻的是在两点。
一、卓有成效这个词是针对管理者自身的,也就是说德鲁克认为要做好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成效。
二、认为卓有成效是可以训练得到的。为什么我觉得这两点很深刻呢,因为管理一般来说往往会和沟通协调、绩效激励、团队建设等关联在一起,都和他人直接有关,训练需要得到他人的配合,难度可就大了去了。
德鲁克的观点是管理能力只是一种自身的能力,只要自己一个人训练就可以,把训练难度大幅降低,变成了一件可以立即实践的.事情。这本书能这么的风行,这个应该是主要的原因。
在具体训练的方法上,德鲁克提出了五个方向:
1、时间管理。
2、专注于工作的贡献,而非工作本身。
3、发挥自己和他人的优势。
4、要事优先。
5、有效决策。
这五点,是管理工作与普通工作的差别。随着管理层级的提高,影响力会越发增大,代价是会带来负作用。
1、时间受到牵制,不由自己掌握。
2、机构层级的增多会导致目标的分散。
3、工作结果受他人的影响。
4、日常事务增多。
这几个代价我觉得只要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工作,都会深有体会,尤其是对程序员出身的我们来说,这种转变会尤其的痛苦。而解决这些问题就是靠上面说到的前四个方向。
每个方向的训练都有很丰富的内涵,我说一个比较简单的,也就是第二条:专注于工作的贡献,而非工作本身。我的理解是,why比what更重要。简单推理下,在个人能力的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获得反馈,反馈的质量决定了成长的速度。反馈是由目标来决定的,目标越真实,反馈的真实性越强,质量也就越高。所以对我们来说,就要提高目标的真实性,就要多问why。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增加一个页面筛选"和"给用户节省一分钟的时间"这两个目标的差别。微信张小龙在前段时间的公开演讲中也着重提到了要警惕kpi,因为kpi不能解释why,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德鲁克的这本书很薄,提出了训练的可行性和总体的方向,只是入门,后面的路还很长。无论如何,行动起来,坏计划比没计划强,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
管理要狠的读后感篇5
关于稻盛和夫的书,这几年跟着老师读了不少,从《活法》系列到《干法》,从《六项精进》、《垂直攀登》到如今的《心灵管理》。这本书简单易读,推荐序开头,具体案例结尾,中间的内容也和之前读过的书相似,稻盛和夫和大家分享他的成长经历及领悟,读起来熟悉而亲切,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敬天爱人”,“作为人,何为正确”,“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书的正文分为三部分“对人生的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生决定于在命运中与什么人相遇”,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巨大而深沉的话题,都引人深思。
思考人生,人生是一个贯穿古今的话题,也是一个追随生命始终的话题。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时不时都会思考,回忆过去,总结当下,畅想未来。在我们小的时候,大家一定都有一个成为某某家的梦想,梦想着改变世界。慢慢的`长大,随着见闻的增多,才发现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改变世界,改变国家,甚至是改变我们小小的家庭都是那么的困难。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于是我们跟着别人一起投入到了人云亦云的潮流中,人生的道路变得越来越迷离扑朔。有的人跳进了所谓的一线城市,只为寻找机会为之一搏,还有的人不堪沉重的压力,喊出“逃离北上广”。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干什么,懵懵懂懂地摸索着前行。人生几十年,并不算太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但不论长短,轰轰烈烈或是平平庸庸,我们都不应该虚度自己的年华,多一分思考,少一分迷茫。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想必很多人都没去认真想过,亦或是想了但没有答案。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有的人追求金钱地位,渴望活在别人的称赞声中,也有的人追求名誉为了获得自我满足。所有的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我们该知道除了物质还有精神。
人生有成功,有失败,有幸运,有灾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人生的风浪磨练人的灵魂。在死亡到来之际,人生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都无法带走,拼搏奋斗的也好,处心积虑得来的也罢,统统变得毫无意义。就像稻盛所说的,我们应该修练心性,提升心智,祈求死亡时的灵魂比我们降临到世间时的灵魂更为高尚,寻求心安,寻求理得。
人生决定于在命运中与什么人相遇。在现实生活中,朋友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稻盛在他的人生路上,遇到了多位良师益友,在他们的帮助下,自己拼命努力,最终取得巨大成就。但我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也未必黑,关键在于自身。
有人曾说:“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能登上巅峰。”君子固然能有帮助,小人对于我们的成长中也必不可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识千般人,才能有全面的进步。
管理要狠的读后感篇6
根据管理学老师的推荐,我有幸拜读了德鲁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受益匪浅,此书看完,不由得反思,自己做到了其中的几分呢?全书只有短短的170几页,还有很多的空白供你注释。但正是精简才铿锵有力,发人深省。此书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成于1966年,却在四十年后的中国被一群中国职业经理人评选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经典之所以经典在,在于历久弥新,在于经历了四十年后书中活跃的思维,敏锐的观点,到现在依然切合实际,依然有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一本不难懂得书,深入浅出,管理大师德鲁克一再给我们看见,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也是必须学会的。并在书中重点阐述了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
一、重视目标和绩效管理。通过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让自己的工作更有计划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的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团队的目标,要通过组织来实现。这要求我们要加强组织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
二、做好时间管理。我认为要更好的实现目标,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将宝贵的时间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划分。
三、用人所长。如何发挥一个人的长处,使他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们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的目的。这要求我们根据工作中时刻变化的形势,对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合理搭配班子、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
四、进行有效决策。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决策,这必然分散他的注意力,降低决策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关注经营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经营结果的核心业务上,从关乎企业命运的战略目标着手,审慎制定战术策略和行动措施,按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充分发挥组织内各人的专业学历、经历特长,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分析和换位思考,把握机遇,有胆有谋,进行有效的`决策,完成组织目标。
五、关注运营体系建设。达成目标要讲究方法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运营管理体,使组织内各人各负其责,按照既定规范,最大效率的完成日常工作,将更多的经历和时间给予“危机管理”,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其浅显的道理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然而疏于思考或者懒得思考,逃避问题积压矛盾在,在问题积压至爆发时依然陷于推卸责任的桎梏不肯走出来,直至损害了自己挫败了组织。当学会管理后便是另一番天地,有效的管理成果是在问题集中爆发之前已被优秀的管理者所预见并采取了恰当有效的措施处理,危机长存,而化危机为机遇才是王道,所以我们有必要训练自己成为一个管理者,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者不一定要是企业的大bo,一个机关大头,和生活习惯一样把保证效率和质量溶于呼吸和血脉,遇事专注理性,做出正效应更多的决策,如是而已。也可以说,一个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不想碌碌无为、甘于落后者必然不断催促自己成为一个管理者,培养有效的管理思维,锻炼有效的管理能力,管理事业,管理人生。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是培养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燥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才能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要认真去读,要身体力行,必定会有新的新的收获。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虽然面对的是不同的事实,却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你不曾说、更不曾想到的理念,令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管理要狠的读后感篇7
一、作者简介及评价:
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著有数十部有关管理、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专著,大都成为管理者奉为圭皋的经典,并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发行全球。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其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商业周刊》称其为“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经济学人周刊》更称其为“大师中的大师”。他被公认为是管理学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关现代组织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响,读者最广泛的思想家和作家。德鲁克同时还是多家有影响刊物(如《哈佛商业评论》)的专栏作者。
二、主要思想:
他首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和目标管理,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阐释。2002年,德鲁克荣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德鲁克开创了“管理学”这门学科,而“管理”曾经被认为是少数所谓的管理者的事情。德鲁克最核心的思想之一是:“人人都是管理者”,至少,每一个人都需要“自我管理”,当目标一旦确定后,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组织目标,行动起来的永远是个体或个人,他们应该是这样的:不是被别人驱赶着工作、而是自己驱赶自己奔向目标。
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的序中说:一般的管理学著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他人,本书的目标则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
德鲁克通过讲故事般的叙述,以其卓越的睿智告诉人们: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是有助于提高机构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象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德鲁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效性是可以学会,但不是可以教会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
1、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他认为,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时间一去不复返,因而永远是最短缺的。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费时间,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
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这包括三个步骤: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2、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贡献”是指对外界、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贡献。一个单位,无论是工商企业、政府部门,还是医疗卫生单位,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顾客、想到服务对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服务对象尽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视组织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
3、善于发挥人之所长
德鲁克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应注重用人之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对人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而问“他贡献了些什么?”也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问:“他能做些什么?”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
4、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
他认为,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
5、有效的决策
他认为,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一项有效的决策必然是在“议论纷纷”的基础上做成的,而不是在“众口一词”的基础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而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
以上是对德鲁克个人以及他的《有效的管理者》的认识。
三、个人启示:
读了德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给我启发最大的是第二章《认识自己的时间》中的一段话:“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些突发事件中表现英勇的人和事的确激动人心,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停留在对这些英雄人物大张旗鼓的表彰上,而是要扎扎实实建立避免发生这类突
发事件的机制。这是我们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
结合我国管理工作的种种案例,也充分证明这个道理。例如:过去政府应对许多特发性事件相对薄弱,平时疏于预防,而且政府行政结构对待突发性事件反映也不够灵敏,人员也没有具体分工,缺乏整体应对机制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要狠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