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练习不仅限于课堂,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同样是重要的素材,通过生动的故事,读者能在作文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幸福,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没年味的作文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没年味的作文篇1
一进腊月,许多敏感的人就开始嗅着那浓厚的“年味儿”了。尤其是把“灶神”送上天之后,“年味儿”一天浓似一天。
十年前的我,常常依在奶奶的怀抱里,听他讲“年”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年”是一种怪物,每逢年终岁末都来村里吃人。后来,人们偶然发现“年”怪害怕火光、红色和爆竹声。为了吓跑它,人们在年终岁末就会放爆竹、挂红灯、点火堆。此法果然奏效,“年”怪真就不敢来了。我竟然相信世上真有“年”怪,所以过年那几天晚上是断然不敢出门的。尽管心里害怕,但我还是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奶奶做的糖瓜子、花生、年糕、饺子等,还能穿上新衣,得到心爱的压岁钱。
俗话说“过个大年,忙乱半年。”春节前扫尘,是我们的传统习惯。大人们将扫帚绑在竹竿上做成“长扫”,洒扫庭院后,洋溢着“欢欢喜喜辞旧岁,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还要贴对联、剪窗花,有的人家不会写字,就拿着红纸请村里的私塾先生帮着写春联和“福”字。姑娘、媳妇们则比赛谁的手巧,剪出“金猪拱门”、“娃娃抱鱼”等各种图案的窗花贴在窗户上。
那时候过年,置办年货似乎成了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
大街小巷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完全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人们辛勤劳作了一年,就是为了过年时好好享受几天。于是他们会毫不吝惜的将一年的积蓄拿出来卖肉、杀鸡鸭、蒸年糕、打香酒、置办丰盛的年节食品。新年讲究一身新,女人们带着孩子到集市上添置新衣服,碰到街坊邻居都不忘问候一句“年货备齐了呢?”
传统的一些习惯在渐渐远离我们,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叹春节的“年味儿”不浓了。购置年货在不用提前抢购了,大大小小的超市,便利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年三十儿都不关门。“扫房”的任务则交给了保洁人员,甚至除夕的年夜饭这个最具“年味儿”的大事也搬到了饭店。难怪人们总是感叹找不到“年味儿”了,似乎只有烟花纷飞,鞭炮齐鸣,还有电视机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才能提醒人们“过年了”。不知为什么,小时候那种等待过年的欣喜,忙年的焦灼,以及渗透在每个人骨子里的“年味儿”,让人越来越感到眷恋和回味。
没年味的作文篇2
年味,究竟是什么呢?
今年,依旧是回老家过年。年前很早就收拾好大包小包,塞进车后备箱,我揣着一颗期待的心,开启了回家的路途。
可一回到老家,便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拖到各个亲戚家或被囚在家等着来拜年的各位亲戚。大人们倒是聊的欢愉,可是我因为在外读书,曾经和我玩的挺来的伙伴现在也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无话可说所以只好拿起手机来掩饰内心的尴尬。
我开始在内心询问自己:“年味到底是什么呢?”
好不容易,我熬到了过年,却变得更不对劲。每个人都笑嘻嘻地——盯着那变化莫测的手机屏,时刻等着抢红包。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菜不够香?是排场还不够大?还是红包数额太小?不知道,我只是默默的一人吃着饭,我不知道我该说些什么,我也不好说些什么。我们之间仿佛成了最陌生的熟悉人。
就在这时,不知是谁率先打破了这片沉寂:“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瞬间原本被“冰封”的一桌瞬间“融化”,所有人都把自己的椅子搬到面朝电视机的方向。现在,我们会和电视机里的人一起笑,一起陶醉,一起领悟那深刻的哲理,一时哼唱的,一时交谈着……我们之间那一块透明的手机屏已在无形中消散。
随着零点钟声的响起,随着主持人们的致辞,随着门外那此起彼伏的礼炮声,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我们一边互相祝福着“新年好”,一边拿出“收藏”已久的烟花,跑到门外,和其他人家“比拼”了一把。
原来,年味并不只是那一桌丰盛的佳肴,也不只是一家人聊着那专属于春节时的尴尬话题,它更是一家人之间的、那最朴素的亲情。
原来,这就是年味。
没年味的作文篇3
大年初一夜晚,我们一家团团圆圆坐在我家大圆桌,吃着年夜饭,聊着天。
我们这里每个人都各有所好。有的高谈阔论,说着国家大事;有的低声细语,谈着家里小事……说的.说,笑的笑。一个人提议,所有人一起论。十分融恰,这就是聊天的年味。等一会儿几道大鱼大肉上来后几个吃货就开动了,左手夹菜,眼睛却盯着另一道,一把塞进嘴里,筷子间又多了一道菜。心里的菜谱真是十个人也说不清。这就是吃饭的年味。
话也讲完啦,吃也吃完啦大概要放烟花了。
因为我之前给爸爸看了那张纸,他说过年烟花一定要放但只放一个。爸爸去点火,我仔细皱眉看着火线慢慢进入烟花,一会儿,就像鲸喷水一样,开始放,一会儿又噼里啪啦,正如烟花名一样富贵花开。我觉得引火线的过程就像我们进入新的一年。烟花绽放也预示着新一年的绚丽
我在家过年是找到了三种不同的年味。也是红火的年味!
没年味的作文篇4
已是深冬,二十四夜里的烟花仍历历在目。只听说南门大街上热闹得紧,我便赶了热闹去南门大街寻“年味”。
临近中午,天空中隐约飘了些雪花,簌簌地盖满天地,却没有盖住南门大街浓浓的年味。一下车,便瞧见那似乎屹立了许多年的“南门”,几步台阶上映有岁月留下的青苔,然而那高高挂起的灯笼却昭示了,春节即将到来,更别提那招摇着的“红绿双龙”了。瞧吧,它们扭动着身体,沉重的龙头上红绿交杂――那龙却是在笑!龙下的人身姿灵活,一步扭,三步舞,直看的人发笑,那双龙不时亲吻两旁的人们,便时时引来一阵喝彩——“好――”声此起彼伏,而我那声也淹没在人海声浪之中了。
瞧着那龙招摇着走远了,正欲向前,却又看见一群脚踩高跷,身着彩衣的人。红的,黄的,粉的,绿的,全是那般鲜艳!来了!数一数――八个。再细瞧上一瞧――哦!却原来是传说中的八仙啊!那厢吕洞宾刚过,这厢何仙姑便已跟上,古树戏本子上只说八仙过海,如今这八仙呐,却原来是过人海哩!这厢八仙过着海,那边身着红衣的武士却打着鼓。“砰――砰――砰”一声接一声,教人心头发痒,只想去敲上一敲呢。
那鼓身是红色的,于是那声也成了红色;那龙是红色的,于是那雪也成了红色;那人穿了红衣裳,于是那年也成了红色。这样的年,直教人觉得天地都红了,天地都热了,天地都笑了。鼓声成了欢声笑语,天地成了张灯结彩。置身这样的南门大街,只有一片年味十足。
我却仍不尽兴。等那八仙啊,双龙啊都过了,才跟着人群继续寻年味。这倒真是过年了,分明年还未来。木椅上,老师傅手执糖油,只在那铁砧上一勾,一勒,便勾勒成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那老妪,一捏,一压,便塑成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娃。吆喝着,捧起糖给客人,那人只尝一口,便是满心欢喜,连声称好。
在这里,笑容仿佛成了习俗――哪个人的脸上没有欢笑?结伴而来的人互相谈论,有时不约而同笑上一声,小娃娃们蹦跳前行,左手一个糖人,右手一幅糖画,最后,那脸,那衣也成了糖。这时,不是人满为患,而是欢天喜地。
年味,扑面而来的年味将我包裹,置身其中,只觉心、身都热了起来,这就是年味吧。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互相祝福,打闹,欢笑。
年味,若说它是一种味道,却没人尝得出来;若说它是一种节目,却也没人演的出来。于是我只好说,年味是一种气氛,正如一家再熟悉不过的人吃着一顿再熟悉不过的饭,却吃的满心欢喜;年味是一种相识,你我萍水相逢,我却觉得亲切。为什么呢?你我皆中华儿女,过着中国年,守候同一个春晚,最后把酒言欢。
正如南门大街的热闹,是一种年味,我们的欢聚,就是年味。
没年味的作文篇5
当村头巷尾响起了“信号”,家家户户贴上了吉祥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火火的灯笼,这让我们知道“过年啦”!
我早早的起床了,兴奋的穿上了我心爱的新衣裳,头上还戴了个漂亮的发夹。姐姐掏出了她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准备大显身手。只见她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一气呵成,一幅漂亮的对联就完成了,于是爸爸把它贴了起来,然后再挂上两个大灯笼。
妈妈则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一上午的辛苦,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就做好了,有象征年年有余的清蒸桂鱼,有象征团团圆圆的酿豆腐,有象征红红火火的灯笼虾,有象征八方来财的酱猪手……我数了数,足足有十道菜,听妈妈说十道菜寓意着十全十美。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了起来。
吃完年夜饭,盼来了最期待的时刻—辞岁。我和姐姐拎着一个袋子出门了,我们每到一个邻居家会都作揖并送上祝福:祝你们过红年咯!他们会给我们压岁钱或零食,很快我们的袋子就装满了。此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春晚开始啦!春晚开始啦!”姐姐大叫起来,大家都坐下来吃着零食看起春晚来。春节联欢晚会有很多精彩的节目,有趣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奇妙的魔术,搞笑的相声,动听的歌曲。一则令人揪心的武汉疫情报告,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不知不觉中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大家看着屏幕一起数着,31,新年好!
此时,外面响起了爆竹声,我出门一瞧,只见轰轰的爆竹声把黑暗的夜空照亮啦,瞬间夜空变成了烟花的海洋,烟花把夜幕装扮得格外耀眼,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烟花飞舞迎新年”。
看见这一幕,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没年味的作文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