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老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预先起草的书面表达,教案在书写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联系实际,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数学6与7的分与合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数学6与7的分与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活动建议:
1、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2、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3、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大班数学6与7的分与合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探索发现画面中的模式。
2、尝试运用3—4种物体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3、体验与同伴合作设计模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2、1个城门、1封信
3、操作材料:彩链、彩色圆片、彩色组块及各种形状
活动过程:
一、绘本情景导入,探索发现模式
1、情景导入,引出活动
2、观察画面,引发幼儿对模式的兴趣
(1) ppt1—2(引导幼儿发现aab模式)
师:公主出发了,到了城堡,发现门是锁着的。
师:那钥匙在哪里?去问问这棵大树吧。(提出要求,从画面中找出aab模式)
(一起念着咒语入场回到位置)
(2) ppt3(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现abc模式)
师:哎呀!前面哪条路才能找到巫婆呢?你发现了什么?
(3) ppt4(找模式:abb、ab、abc)
二、幼儿操作:做项链
(1)提出要求:用彩链串一条有规律的项链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作品交流分享
三、拓展练习:设计模式
1、提出要求:幼儿分组进行,选择材料进行模式设计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分享
四、延伸活动分享故事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大班数学6与7的分与合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
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大班数学6与7的分与合教案篇4
认识立体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搜集生活中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
2、能熟悉长方体何圆柱体的形状特点。
3、能知道长方体有两种形状,学会区分圆柱体与长方体。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体,圆柱体若干
3、一张圆柱体和一张长方体的图片
4、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组织幼儿分类
二、用游戏“谁的眼睛最雪亮的游戏”方法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第一场比赛开始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眼睛最雪亮请你们看屏幕上有什么东西?
三、教师提问
1、请小朋友们比较一下这些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2、他们能滚动吗?
3、你们可以把它们进行分类吗?可以分几种呢?哪两种呢?
四、让幼儿观察物体特征
1、游戏“谁的脑袋转的快”让幼儿思考并欣赏能滚动的玩具的什么样子,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并能找到能滚动与不能滚动的区别。
2、让幼儿自己选择一个玩具并说一说自己的见解和玩具的特征
3、让幼儿观察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
五、用游戏“搭房子”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长方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手上的玩具搭一个房子并说出你们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搭出来的。
六、活动延伸
1、巩固练习:小朋友们今天都很厉害哦!那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圆柱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啊?那长方形呢?
2、布置家庭作业:小朋友找一找自己家里有几个圆柱体的物品,有几个长方体的物品请把数字写在后面。
大班数学6与7的分与合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2~3套),教学挂图(四)中小动物楼房。
2.学具:操作材料,1个空白信封,铅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数字,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你家的门牌号码有数字吗?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四)及信封,以“小狗邮递员来到小动物楼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给谁”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
三、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及楼上和楼下邻居的门牌号码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师: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讨论: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都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呢?为什么后面的数字都是一样呢?
2、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则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401、501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五、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小动物楼房”的作业单,交待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与要求。
六、 教师: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哪一层?然后为每家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别人能从门牌号码中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在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1、幼儿为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七、展示布置设计结果,相互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绒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
八、教师: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够看出××(如小狗)住在几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楼上楼下邻居?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门牌号码,感受数字在表示门牌号码时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活动延伸:
将幼儿设计好门牌号码的一幢幢楼房组成一个小区,引导幼儿为整个小区内的每幢楼房设计楼号。
大班数学6与7的分与合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
★ 大班体育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