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老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提前撰写的书面文稿,我们要以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多和少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多和少教案篇1
识字《打电话》
目标:
1、 在活动中感受儿歌的内容。
2、 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3、 认识汉字“打”、“电话”、“做”。
4、巩固阅读常规。
教学准备:
1、《字宝宝乐园》第二册(人手一本),录音机,磁带
2、所学新的汉字大字卡
3、电话玩具
教学过程:
(一) 启发性谈话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漂亮的地方去玩,这是什么地方呢?(出示字条——“字宝宝乐园”)。这里呀有许多的字宝宝朋友想和我们做游戏呢!我们先和字宝宝打个招呼吧!瞧! 字宝宝来了,它和我们说什么呢? (出示字条——“小朋友好!”
发书。出示字条——“听音乐传书”
常规要求:幼儿随音乐传书时,保持双手拿书传给身边的小朋友,传过去之后随音乐节奏拍手。
翻书时左手握住书角轻轻翻开。
2、 欣赏画面并提出问题
观察问题:
(1)图中有什么?
(2)两个小娃娃在做什么?
(3)两个小娃娃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收书。出示字卡:听音乐收书。
常规要求:从后往前传,常规同发书。
(4) 听读:我们一起来听听叔叔阿姨给我读的这首诗歌吧。(听录音磁带)
常规要求:出示字条“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
(二) 出示大范例,幼儿跟读。
老师呀把小朋友书上的字宝宝变大了,把他们请到黑板上来了,请小朋友看黑板,跟叔叔阿姨一起读吧,要读的和录音机里的叔叔阿姨一样好听哦!
(三) 游戏
小朋友刚才听了叔叔阿姨给我们读的诗歌好听吗?现在字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请看黑板。
游戏一:什么字宝宝不见了?(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将大范例中所学到的新字盖住,让小朋友猜猜看,什么汉字不见了? )
游戏二:什么字宝宝变大了?(用大字卡盖在大范例中相应的字上面)
游戏三:我的字宝宝在哪里? (教师出示字妈妈,即大字卡,幼儿找出字宝宝-----小字卡) 。
(四) 结束活动
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一起出去跳舞呢,我们出去和他们跳舞吧!(幼儿随老师小碎步飞出活动室)。
数学多和少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比较长短差别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活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愿意大胆描述自己的排列顺序。
二、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三、指导要点:
(一)引导幼儿复习比较长短
引导幼儿比一比、找一找,分别找出其中最长、最短、比较长的吸管。
(二)按长短排序
1、鼓励幼儿自由探索:为3根吸管排序。
2、引导幼儿描述排序顺序: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导幼儿再次排序。
四、延伸活动:
1、画面条:投放书面联系、水彩笔,引导幼儿在一组线条中添画一跳最长、最短或比较长的线条。
2、操作组:投放铅笔、铁线、毛线、纸条等引导幼儿为各种材料按照长短排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数学多和少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难点的突破方法:
三、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四、例习题分析
例1(p83例2)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形;
⑶依题意可得pr=12×1。5=18,pq=16×1。5=24,qr=30;
⑷因为242+182=302,pq2+pr2=qr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qpr=90°;
⑸∠prs=∠qpr—∠qps=45°.
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例2(补充)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分析:⑴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5、12、13;
⑶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52+122=132,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解略.
本题帮助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数学多和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对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2能借助三角尺辨认三种角。
3让学生了解“角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角。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教学重难点:
准确的数角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
三角尺、学具钟、放大镜。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练习八。对话平台
玩中学
再玩中学的过程中,以“去角国做客”为线索,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部分。
1.继续展示课件1。
它们就是陪同我们玩的向导,我们来向他们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记住,一定要把角的名称说的准确呀!
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1题。
2.展示课减2(一列小火车、6节车厢,车厢上面分别画着教材第2、3题中的6个图形)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节车厢,就请你们标出这节车厢上的图形的各个角,注意直角用符号“┐”表示。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都找到了什么角,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答案。
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2、3题。
3.展示教材第69页的第6题。
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角的王国吧!请你一边看,一边认,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1)自己找,自己认。
(2)全班交流,角的名称叙述要准确。
学中做
在角的王国里,到处充满了新奇有趣的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1.展示课件4。
(1)你们看到了什么?
(2)(显示教材第69页的第5图)你能说出钟面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吗?
(3)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4)分组活动:用学具钟拨一拨,说一说,还有哪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5)拿起手中的放大镜看看手中的钟面,你又发现了什么?
(6)指针长了,角的大小变了吗?
数学多和少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物体排列的规律,愿意用语言表述排列的规律,并学习根据规律进行补排。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补排练习,在玩中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雪花片、几何图形片若
活动目标:
1、体验物体排列的规律,愿意用语言表述排列的规律,并学习根据规律进行补排。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补排练习,在玩中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雪花片、几何图形片若干,彩带图卡,小猫小兔头饰若干,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找出规律并进行续排。
1、教师出示一条用两个红色彩环接一个绿色彩环画成的彩带图卡。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条彩带漂亮吗?你能说出这条彩带是怎样排列的吗?(两个红一个绿接两个红一个绿。)
2、 教师:如果请你按照这样的规律排一排雪花片,你们会吗?请你们试一试。
教师: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一条由两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组成的形状花边:你们能说一说这条花边是怎样排列的吗?(两个三角形、一个圆形接两个三角形、一个圆形。)
教师:请幼儿用自己的几何图形试一试。
4、教师按照拍两次手、伸一次大拇指的顺序重复做动作四五遍后,请幼儿说一说老师是按照什么顺序做动作的,请幼儿说一说之后再模仿。
5、教师:老师按照学两声小猫叫、学一声小狗叫的声音顺序重复四五遍之后,请幼儿说一说老师声音的顺序,然后试一试、学一学。
6、教师:请幼儿总结颜色彩条、形状花边、动作、声音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引导幼儿说出其中的规律(前面两个一样的,后面一个不一样)。
二、队列中的补排练习。
1、教师请部分幼儿上前,按照男孩男孩女孩的顺序排列成一排,解散一次再重新排列。
2、教师请其他没有参与的孩子闭上眼睛,这时,从排好的队伍里请出3-5位孩子,悄悄躲起来,再请其他幼儿睁开眼睛,提问:几个空缺的位置应该站男孩还是女孩。同时请和躲起来幼儿人数相同的幼儿出列,分别请他们自己选择站在一个遵循规律的正确的空位,其余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3、教师:根据情况重复游戏数次。
三、打开幼儿用书,完成上面的练习。
请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并说出图案和符号的排列规律,按照规律完成补排。
数学多和少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