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反映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把握,我们的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蜂古诗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蜂古诗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忄、木、矢、攵、尸”五个新偏旁。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勃勃生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和新偏旁。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书写生字。
4、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自己热爱春天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曲《春江花月夜》的磁带、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
情境法、谈话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
五、课型:
看图学古诗
六、教学时间:
二 课 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画: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2、老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春晓)
3、师解题:“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4、过渡:理解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师:上学期我们都已经把这首诗背下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自读《春晓》。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学生就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感悟欣赏
(想象画面,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受?
2、谁能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读后评议)
3、师指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现在,让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想象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吧!
四、学习生字“春、知、少、处”。
1、师范写,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扩展活动
师:课下,请大家再搜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我们在下一节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春晓》。
2、全班背诵。
3、教师导言:春天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季节,不仅我们喜欢春天,古代的诗人也喜欢,他们写下了许多关于春天的优美古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好景象的古诗。
4、板书课题:村居(学生齐读课题)
5、理解题意:村(农村)居(居住)。
二、认识生字,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从诗句中圈出生字。
2、学生汇报,教师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练习读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村居 杨柳 春烟 儿童 散学 放纸鸢
(4)引导学生结合挂图,理解以上词语的意思。
(5)分句指名读诗句。
(6)全班齐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读懂古诗
1、学生一边读古诗,一边认真看图想象图中所描写的景物。
2、说说你读懂了哪几行诗句?
3、学生反馈,练习朗读相对应的诗句。
4、指名将各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总结想象,读好古诗
1、学生再读古诗,说说这首诗中哪几行诗句是写景的,哪几行是写人的?
2、指名学生反馈,指导朗读。
五、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1、抽读生字:放、忙、居、村
2、练习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4、学生逐字仿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把本课的两首古诗背给家长听。
八、板书设计
1 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春眠/不觉晓, 草长/莺飞/二月天,
处处/闻啼鸟。 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 儿童/散学/归来早,
花落/知多少。 忙趁/东风/放纸鸢。
蜂古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习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 “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隆重放爆竹
盛大饮屠苏
喜庆换旧符、贴新桃
蜂古诗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
2、理解古诗《池上》
—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
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
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
活动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蜂古诗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朗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边表演边朗读古诗。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大胆参与讨论。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幅山水画,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谈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①小朋友们,春天的时候你们去山上玩过吗?(玩过)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②(大树)大树上住着谁呢?(小鸟)如果你过去抓它,小鸟会扑棱一下飞走吗?
③(小溪)水声好听吗?(好听)
④(小花)春天里小花都开放了,非常漂亮,小朋友们看到的小花是什么颜色的?到了冬天花怎么了?还在吗?
⑤你见到大山了嘛?谁能说说你见过的山是什么颜色的? ⑥小朋友们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鸟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看画。
1、师: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让我们背上背包出发了!
2、带领孩子一边开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轻音乐起)师:走呀走,走呀走;碰到小草问声好:“嗨,你好!”看小鸟在我们头上飞过了,我们也学小鸟飞吧,飞的高,飞的低;好美的小花呀,亲亲它吧;前面有条小河,我们变成小鱼游过去,游呀游,转个弯吧;游到岸上休息一下,擦擦汗吧。前面是个小山坡,让我们蹦蹦跳跳的跳上去;这是一条石子路,我们踏步走吧;后面的小朋友可要跟上了;起风了,我们找个地方躲一躲。(带领幼儿到座位上休息)
(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初步讲解诗句的意思。
1、教师与幼儿围在画的周围,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师:哇,小朋友看这个地方漂亮吗?(漂亮),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东西?
(幼)找到小花,
(师)好漂亮的小花,春天过去了,可小花还依然开放的很漂亮(春去花还在);
(幼)有一座山,(师)我们走远一些看看山宝宝今天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幼)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颜色(远看山有色);
(教师手指水)看山宝宝旁边是谁呀?(水)悄悄的走进水宝宝的身边听听,它发出声音了吗?
(有声音的)竖起小耳朵,再听听水宝宝真的发出声音了吗?
(没有)(近听水无声);
好漂亮的小鸟,和小鸟打个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鸟怎么不理我们?我们轻轻的走过去摸一摸,奇怪?小鸟怎么不动的?(这是画上的小鸟)哦!原来这是一幅画!
2、教师小结:
师:难怪小朋友刚才没有听到水的声音,小鸟也没有被吓跑,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幅画)在很久很久以前许多读书人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简单的好听的话写下来,变成诗让别人朗诵。那么古时候有位叔叔就因为非常喜欢这幅画,所以写了首诗,名字就叫“画”。
(四)和着音乐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教师范读古诗一遍。师:今天老师把这首“画”的古诗带来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幼儿再次静听录音一遍:我们再仔细听听录音机里的叔叔(阿姨)他(她)是怎么念的,你听他说到了什么?怎么说的?
3、跟读古诗两遍。
a、跟随录音朗诵第一遍。师:真是好听的诗,小朋友们也跟着这位阿姨来念一念吧。
b、朗诵第二遍。师:小朋友念的真棒,让我们象录音机里的阿姨一样用好听的声音再念一遍。
4、配乐朗诵古诗。
①配乐朗诵古诗第一遍。
师:和这位阿姨念的一样好听。听,好美的音乐,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配上美美的音乐来朗诵一遍。
②配乐朗诵古诗第二遍。
师:配上音乐来朗诵,真是太好听了。老师还想听听这么美的声音,让我们再来朗诵一遍。
(五)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古诗内容。
1、师:念的太好了,让我们轻轻地把画拿到自己跟前对着画再来念一遍(以手的形式拿下画)
2、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画》的内容两遍。
①表演第一遍。画(手拿画摇摇头)远看山有色(把画拿远些并人往后)近听水无声(突然把画贴在耳朵旁边,并摇头)春去花还在(把画慢慢移到一边,停一下,然后用手点一下画面)人来鸟不惊(摇摇头,停住)。
②与画一起表演第二遍。师:和画宝宝一起朗诵非常有趣,我们把它放到小脚上来朗诵会更有趣。
(六)延伸活动:让家长去猜谜
1、师:画宝宝说你们表演的真不错。这首古诗的`意思记住了吗?我们回家后就把今天学的诗象谜语一样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猜一猜,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看看他们谁能猜中!
2、带领幼儿出场地:现在让我们先到中班和大班哥哥姐姐那里去考考他们,好吗?
活动反思:
?春晓》对于某些幼儿来说,已经在家里和家人学习过了,因此比较熟悉,但是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理解古诗内容,所以在本堂课的教授中,重点让幼儿在理解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幼儿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也比较浓厚,所以课堂氛围比较好。
蜂古诗教案篇5
教学领域:语言、科学。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春晓》并感知古诗的意境。
2、观察春天的季节特征。
3、探索春天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幼儿用书《春晓》。
二、请幼儿欣赏图画,想象古诗的内容
——早上醒来的时候,常听到什么声音?
——春天的早上,我们会听到什么声音?
三、播放磁带,请幼儿猜一猜听到了什么声音。
四、请幼儿想象一下听到的各种声音,用语言简单叙述声音表达的情境。
区域教学
1、语言教学区
提供配有图画的故事图书,鼓励幼儿阅读。
2、美工教学区
投放多种美工材料,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如提供彩笔和纸,幼儿可以绘画;提供彩色皱纹纸和树枝,幼儿可以撕贴、制作春天的花树;提供油泥,幼儿可以制作小蝌蚪等。
教学评价
能说出家居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来源。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的儿歌学习中,孩子们对《春晓》的内容已经掌握,并且在教授儿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所以在手之舞那一环节,进行的非常顺畅,旋律模唱对我们小班孩子来说,一直都是个难题,唱名是记住了,而且唱得很好。但是画出唱名泡泡,让孩子们自己唱,很多孩子就不会。他们还是没有掌握每个不同音的唱名,所以很难边指边让孩子们自己唱,还是得有老师带领。
在感应乐句的环节,我们用纱巾开花游戏来完成的,清唱时孩子们都能依乐句表演,一旦播放音乐,能力强的孩子在游戏中,都能依乐句开花。还有个别孩子们就开始乱了,还是不能独自完成,还需要锻炼与培养。
蜂古诗教案篇6
荣成市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
课题
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课时
两课时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看图激趣 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学。 3.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 1.教师简述诗意。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 (六)读一读,想一想 (七)书写生字 (八)评价、指导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古诗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学生看图,交流图意。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并进行语言训练。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进行认字教学,学生交流认字方法。 并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朗读指导: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认字板块: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创造性识字,如:柔(把矛放在树上。) 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学生说诗意,并背诵。 指导书写,并展评。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所见 小池
课后反思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蜂古诗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