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和鸭教案反思参考5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制定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应该不断改进他们的教案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鸡和鸭教案反思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鸡和鸭教案反思参考5篇

鸡和鸭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猜想中积累日常生活中对形的感知。

2.能按照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ppt《好饿的小蛇》

2.小蛇图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食物卡片若干。

3.房子图、小树草地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它是谁?

2.这是一条小蛇,是一条好饿的小蛇。

(二) 观察猜测,积累感知。

1.感知圆形

(1)肚子饿的小蛇也想找东西吃,我们来看看小蛇找到了什么?

(2)好饿的小蛇吃了苹果后,肚子变什么样了?为什么?

(3)小结:好饿的小蛇吃了圆圆的苹果,肚子就变圆的了。

2.感知三角形

(1)猜猜好饿的小蛇吃了什么东西?它的肚子为什么会成三角形呢?

(2)它吃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3)小结:小蛇吃了三角形的饭团,肚子就变成了三角形。

3.感知正方形

(1)猜猜好饿的小蛇找到了什么好吃?它的肚子为什么会成正方形呢?

(2)它吃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3)小结:小蛇吃了正方形的三明治,肚子就变成了正方形。

4. 感知弯弯的形状

(1)猜猜好饿的小蛇找到了什么好吃?它的肚子为什么会变成弯弯的呢?

(2)它吃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

(3)小结:原来有些东西呀,咬掉一些,吃掉一点,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弯弯的东西,可能是一根香蕉,也可能是一片咬过的西瓜哦…

(三)操作体验,巩固提升。

1. 观察比较。

(1)出示粘贴在纸板上的小蛇,集体观察比较。

小蛇的朋友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从帽子形状不同进行观察。

小结:原来小蛇朋友头上戴的帽子形状不一样,有的是圆圆的圆形,有的是三角尖尖的三角形,有的是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2. 请一幼儿示范。

(1)请你帮这条小蛇去找一样它喜欢吃的东西好吗?

(2)你的小蛇吃了什么呀?为什么要给它吃一个圆圆的蛋糕呀?

3. 集体操作。

(1)提出要求:帮助小蛇找出和它的帽子一样形状的食物。

(2)幼儿自由操作。

(四)分享交流,积累经验。

1.分享交流:你给小蛇吃的是什么呀?为什么?

2.游戏“送小蛇朋友回家”。

3.小结:小朋友们都帮助小蛇朋友们找到了它喜欢吃的东西,而且圆形帽子小蛇回到了圆形房子里,三角形帽子小蛇回到了三角形的房子里,正方形帽子小蛇也都回到了正方形的房子里。小蛇朋友们好开心哦,它们说:“谢谢小朋友,请小朋友们到我的家里玩玩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鸡和鸭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能在图标的帮助下地朗诵绕口令。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宝、包、猫、叼。

3、喜欢说绕口令,体验说绕口令的乐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根据绕口令内容制作图标:小宝、小猫、包各四个。

2、图片一i:小宝、小猫、包

3、图片二:每一张都画有小宝、包、猫四张。

活动过程

1、图片激趣。

出示图片一:小宝、小猫、包。

提问:这是什么?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2、欣赏绕口令《猫和包》

(1)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1——2遍。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图标按照绕口绕口令的格式摆放出来。

(3)幼儿看着图标初步朗诵绕口令2——3遍

提问:你在绕口令时有什么感觉?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容易混淆的字?

教师小结:原来这首绕口令的宝、包、猫叼字读音相近,容易混淆,念起来较呦口,念快时容易念错,我们念的时候要注意。

3、练习读准相近音

(1)老师读但不出声,让幼儿看老师的口型猜猜老师在读什么字,然后大声念出来并进行练习。

(2)游戏:击鼓传图片

4、借助图标学习绕口令。

(1)教师逐渐减少图标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绕口令内容。

(2)不使用图标练习朗诵。

(3)看幼儿用书,练习朗诵。

5、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绕口令比赛。

(1)加入节奏练习;引导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朗诵绕口令,帮助幼儿掌握绕口令的节奏。

(2)尝试加快速度朗诵绕口令并进行比赛

(3)“绕口令”;鼓励幼儿朗诵自己掌握的绕口令,增加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注:此教案参考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在学习绕口令《猫和包》,儿歌中的“宝、猫、包、叼”这几个字的发音很容易混淆,难以掌握。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图片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接着示范朗读——练习混淆字的发音——根据图表学习绕口令——通过形式多样比赛。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掌握得也不错。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活动的选材新颖,来源于生活,以图结合汉字的形式,让幼儿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绕口令,也了解了绕口令的意义,让其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看着图普就能很顺口的读出来。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用这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鸡和鸭教案反思篇3

活动意图: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风是无形的,对风的认识只能凭感知觉来完成。开展此次活动《风来过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积极引导他们的自然科学兴趣和探索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风,体验与风游戏的乐趣。

2、想象表现风来了的各种情景,仿编诗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观察有风的各种情景用图画形式记录。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炎热的天气越是谁给大家带来凉快?

2、风看不见,摸不到,你发现风来过的秘密了吗?

二、诗歌《风》

1、展示交流幼儿观察风的图画记录。

说说自己从哪些地方发现的.秘密。

2、让我们听听诗歌里的风是怎样的?

3、师幼共同讨论风来过了的影响。

三、仿编诗歌

1、结合生活经验,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延伸:

回忆风对物体的影响,如街上飞舞的报纸,吹落的帽子,飘落树叶等。

附:《风》

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听树叶沙沙沙,那是树儿和风在谈话。

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看树叶在点头,那是风儿在树林里走。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诗歌《风》,知道了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从其他事物的变化上发现风的存在。让小朋友知道,怎样知道风来了,有什么方!法是可以知道。风来了又有哪些东西在动了。通过对诗歌的创编,扩大了孩子思维的角度,他们发现我们不仅可以用眼睛,还能用耳朵、鼻子、皮肤等等去发现风来过了。

鸡和鸭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的外部特征、内部特征,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2、对苹果产生兴趣,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丰富词汇:又香又甜、光滑、舒服。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的特征。

教学难点: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红黄苹果各若干;苹果若干个﹙每人人手一个﹚;小刀一把;削果皮刀一把;果盘一个;袋子一个;牙签一包;削好的苹果若干;榨汁机一台;量杯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神秘袋子,激发幼儿的兴趣

请2-3名幼儿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

(二)出示苹果,运用感官感知苹果的外部特征。

1、看一看苹果是什么颜色的?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苹果?

2、给每位小朋友发放一个苹果,和同伴比大小。

3、在桌子上滚一滚,说一说苹果的形状。

4、闻一闻苹果的味道------香香的、甜甜的。

5、摸一摸苹果的外形,感知苹果的外表------凉凉的、光滑的。

教师小结:苹果身上穿的红红的(黄黄的)衣服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它果皮。

(三)感知苹果的内部特征

1、教师用削果刀削去外面果皮,引导幼儿说一说果皮像什么?

2、教孩子认识里面白白的是果肉。

3、苹果圆圆的肚子里面还藏着什么,小朋友想不想看呀?

4、老师将苹果圆圆横着切开,像什么?小星星在哪儿?(哦,原来在果核上)

5、看一看,竖着切开的苹果和横着切开的苹果是不是一样的?(样子不同,苹果圆圆可真有趣!)

观察苹果的竖切面,认识果核和种子﹙削好的苹果﹚。

6、请幼儿品尝苹果,并说出味道﹙酸、甜、又香又甜……﹚以及我们吃完苹果的感觉是很舒服的。

7、让孩子联系生活说一说苹果还有什么吃法﹙做汤、榨果汁、做水果沙拉……﹚

(四)、请孩子们一起品尝苹果果汁,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继续品尝红苹果、黄苹果的味道

鸡和鸭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一、活动选材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

本活动正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等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并体验滚球乐趣。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手臂肌肉的力量,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以游戏情节贯穿活动始终,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同时,此阶段的孩子已经渐渐萌发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因而活动中提出了一定的规则要求。

此外,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由过去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的单一价值观逐步转向以健身为主,全面育人价值观。因此,我希望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不仅要掌握滚接球的动作技能,还能够激发幼儿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1、幼儿能主动探索球的'各种玩法,练习持物滚球的技能。

2、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萌发幼儿的创造意识三、活动效果围绕活动目标,我将活动分成了三个部分,即导入部分,幼儿自由玩球部分,我和球宝宝做游戏高潮部分。层次十分清晰,一环扣一环。一开始我以玩皮球大赛的形式导入,立刻引起了孩子的兴趣,纷纷回答我说:“我是玩皮球大王。”引出活动主题。紧接着我让孩子们自由玩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们发现了很多与球一起玩的方法。之后又以引导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玩皮球,孩子们能用一些辅助材料来玩球,兴致更加高涨。最后在结束部分。我又设计了“快乐滚球”的环节,让孩子们进行持物滚球的比赛,引起了活动的又一次高潮。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游戏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幼儿活动积极性很高。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说:“今天玩的真开心。”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

三、活动中的不足与改进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活动难点不突出,我提供的辅助材料过多,导致活动的时间比较长,我觉得游戏活动应该是很轻松的,所以没有限制孩子的场地,让他们自由围在老师身边。可忽略了在后面的孩子,他们可能看不到我。可考虑让孩子围成半圆。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鸡和鸭教案反思参考5篇相关文章:

315大班教案加反思优秀5篇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5篇

2023小班教案含反思模板5篇

小班数学图形宝宝排排队教案反思5篇

科学活动电来了教案反思5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画教案反思5篇

小班猫捉老鼠教案反思6篇

心得体会反思参考7篇

幼儿教师教案活动反思6篇

中班操教案反思推荐6篇

鸡和鸭教案反思参考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