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认识的教案8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角形认识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8篇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

2、引导幼儿分辨出三角形的物品。

二、活动准备

1、三角形模型

2、三角形相关物品

3、三角形泡棉

4、幼儿操作卡

三、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点心时间到了,小动物们都围在桌子旁边吃着点心。

请你们看看点心的形状都是不同的,你认识这些形状吗?

2、交流探索: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分辨出三角形物品。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认知环节,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三角形。

(2)看,小老虎和小狗的点心形状是一样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吗?

3、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1)教师出示三角形卡片和三角形的泡棉学具,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2)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正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4、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操作卡片上内容。引导幼儿区分物品的形状,找出三角形物品。

5、小结总结: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三角形的物品,就像小红旗、衣架、屋顶等。

四、活动建议

引导幼儿自助操作练习卡,学习探索,找出拼合图形之中的三角形。

五、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从活动室、家里或者其他场所寻找三角形物品。

(2)在区角中,引导幼儿用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积木或卡片拼搭图形。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2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出示课本上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的城市正在飞速的发展。一座座高楼慢慢的建了起来。看,这座就是建设中的大型超市,你在建筑框架和吊车上发现了什么图形呢?

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好,那这里面什么图形最多呢?

生:三角形。

师:很好,那同学们知道它们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三角形组成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 画一画,构建概念

师:既然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画一画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先拿出一张白纸,看谁画的又快又好。

(学生独立画,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选择学生画得不正确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如果学生没有,则把事先准备的以下图形也贴在黑板上。)

(1)(2) (3)

师:我看了一下同学们画的,有的同学画的是黑板上的第二种,第一种和第三种倒是没有。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黑板上的这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呢?(指着第一个)这个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这三条线和线之间没有连在一起。

师:(指着第二个)这个呢?

生:那两条线段不应该出头。

师:那最后一个为什么不是呢?

生:那条线段应该是直线。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观察能力都特别强。那谁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呢?

(指明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

师:非常好。同学们比较总结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 (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老师进行加工)

即得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板书概念,用红色粉笔写“围成”)

师:什么叫“围成”?同学们能用手势表示“围成”的意思吗?四人小组拉演示一下。

师:能把“围成”说成“组成”吗?你怎样理解“组成”?

(有的学生说“不能”,也有个别学生说“能”。引导学生说出“组成”不一定要首尾连接形成封闭图形。)

师:说得很好,(指着刚才的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都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但它们都不是围成的,所以不是三角形。

三:了解三角形的组成

师:好!现在我们已经对三角形很熟悉了,三角形也成为了我们的朋友。大家想一下,我们不光有一个整体的名字,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有名字是不是?可是我们的三角形朋友只有一个整体的名字,我们是不是应该帮我们的朋友给它的每一部分都取个名字呢?

生:是。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并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师:瞧!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多有缘呀! 师: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课件演示)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符号为△abc。请在你画的三角形的顶点处也标上大写字母。(学生任意标上大写字母)标好的同学读一读你标的三角形。(指明学生读) 四:找底画高

师:三角形的身上除了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以外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是谁吗?

生:底和高。

师: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以前学习平行四边形画高找底的方法,分小组讨论三角形的高应该怎么画?

(小组展示画法)

师:同学们自学的很好,画法都正确。如果再规范一点就会更完美了,当然我们要借助三角板。老师来演示一遍,然后大家共同来总结一下怎么画高?哪部分是底?(出示画高的课件)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刚才我们共同画出了一条高,看在这个三角形中还有没有其他的高呢?

(老师引导性的提问:“如果以三角形的另一条边为底边,你还能画出其它的高吗?”,引发学生发现从另外两个顶点还可能画出两条高,每个三角形一共有3条高。画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学生可能只会画一条高。再展示学生的作品时,教师可特意各找一个画钝角三角形、画锐角三角形和画直角三角形的学生上来展示,如果学生没有画到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老师则让学生尝试画一画这两种三角形的所有高。)

(课件演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的三条高。) 出示下面的三角形,让学生说出每条高和它对应的底。

(展示时,强调底和高的对应,重点讲解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条直角边作为底的情况。展示钝角三角形时重点强调在三角形外面的高的情况。)

五:动手操作 探索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研究发现了三角形的许多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下面我让一名同学上来用两手分别捏着这三个图形的两个角看发现了什么?(拿出事先用纸条做好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

(指明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得出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师:对,这就是三角形的一个特征----具有稳定性。你能结合刚才的发现说一说还有什么物体运用了这一特征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来看看这三个物体是不是也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b食品店c帽子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二、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到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教具: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1、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告诉幼儿这是一个三角形,。请幼儿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凡是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做三角形。

2、复习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请幼儿想一想这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3、和正方形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教师一个正文形请幼儿说出名称,并找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教师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

6、幼儿操作。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正确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初步尝试进行分类游戏。

活动准备:

红、蓝、绿色三色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项链、红色、绿色和蓝色呼啦圈。

活动重点:

正确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难点:

初步尝试进行分类游戏。

活动过程:

1、送礼物:

——“这里有许多漂亮的项链,快选一根戴起来!”

看看、说说自己选的项链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幼儿选择,佩戴。

2、找家:

按颜色分类

——“我们戴着漂亮的项链,回家去吧,猜猜你住在哪间房间里?”

(出示红、绿、蓝呼啦圈)引导幼儿发现项链的颜色与呼啦圈颜色比较的关系。

按图形分类(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三种图形)

——“现在回到你和项链形状一样的家里吧!”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2、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并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一,图形若干。

活动分析:

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中运用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从而突破难点部分。活动的结束之际,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伸环节,自然结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采用观察法,通过课件中图形宝宝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开。

1、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图形中寻找三角形。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动手操作。

a.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b.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游戏“猜猜我是谁”。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5、游戏“捉迷藏”

幼儿从简单的画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7

预习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教学重点:

1、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线。

教学难点:

会角平分线的概念,即判别哪两个角相等。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学生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这个角的大小的方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线。

在学生得到这条角平分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bac,

或:∠bac=2∠bad=2∠cad。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线,并且观察这些角平分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角平分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例题:△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

活动二: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小组交流。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画中线时,学生可以用刻度尺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得一边的中点,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一边的中点。

在学生得到这条中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当中的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简称三角形的中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

∴bd=dc=bc,

或:bc=2bd=2dc.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且观察这些中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中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应该比较快得到下面的结论: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ab=5cm,ad=4cm,▲abd的周长是12cm,求bc的长.

巩固练习:

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ad=_______=______,△abc的中线(e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e=___________=_______bc.

2、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小结:(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是线段.

作业:

课本p125习题5.3:1、2.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1~5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

认识电的标志教案最新5篇

小班1~5的认识教案参考7篇

数学1~5的认识教案5篇

大班零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1~5的认识教案6篇

认识蒜的教案精选6篇

一年级数学零的认识教案参考5篇

幼儿园认识树的教案优秀7篇

数学1~5的认识教案精选7篇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