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背景和文化差异,教案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能力水平,以个性化教育为目标,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湘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湘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

湘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

歌曲《念故乡》是由这三条旋律组成,学会了这三条旋律等于解决了识谱问题

4、导入

我们刚才练习的三条乐句是选自歌曲

?念故乡》,这首歌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美国工作时写的

观看多媒体认识作者

(1)出示课题《念故乡》

(2)展示德沃夏克的肖像

让学生认识曲作者

5、欣赏《念故乡》理解歌曲内容

6、学唱歌曲

(1)你了这首歌曲你想说点什么?

(2)德沃夏克是哪个国家?指导学生找一找地图上中国在哪?捷克在哪?美国在哪?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念故乡》

(1) 视唱

(2) 学习歌词

(3) 练唱歌曲,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1)听音乐,谈初步的感受

(2)回答:捷克在欧洲,美国在美洲,隔着太平洋

(1)第一遍视唱,注意力度和速度以及情绪,第二遍视唱,抠出情绪,教师范唱与学生对比

(2)全体用lu哼鸣,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集体配乐朗读

(3)带歌词练唱歌曲

(1)播放歌曲《念故乡》

(2)展示世界地图

(3)地图上捷克和美国用红色展示

(1)、(2)、(3)

出示歌谱

(1)了解歌曲所想表达的情感

(2)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捷克、美国帮助学生理解身在他乡的情感

层层递进学唱歌曲通过视唱、哼鸣使学生能感受歌曲的情绪,能正确演唱歌曲

7、高潮:层层递进激发情感

(1)你们想不想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看船出海,引导学生给歌曲加旁白台词

(3)在教师不断地引导中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激发有感情的唱,他把所有感情都宣泄在音乐上,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唱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感情

(1) 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两句

(3)有感情的朗读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力度处理,并示范演唱;集体唱

(1)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播放“看船出海”

(1)通过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激起学生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2)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发挥想象

(3)学生逐渐的投入到歌曲的情感中,并释放自己的情感

8、音乐与相关文化

它极度的思念故乡,写了一首令人轰动的《第九交响曲》,念故乡就是其中的片断,我们听听这首交响曲其它的乐章

(2) 欣赏《第九交响曲》

播放《第九交响曲》

让学生了解作者虽然命运坎坷但是非常乐观,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养成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9、组织综合表演,发挥想象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过的思乡之曲进行综合表演

(3) 以两个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题材和表演形式进行即兴创作

题材:《念故乡》、《送别》、《故乡的亲人》、《红河谷》

表演形式:唱歌、舞蹈、朗诵、加旁白、演奏等

通过即兴创作音乐活动,来表现对故乡的感情。

10.教师小结,下课。

湘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流畅富于弹性的声音大胆地演唱《举杯祝福》。

2.能说出调号的概念,认识g大调在五线谱上的唱名位置,能在五线谱上视唱本课g大调的两条视唱曲(1)(2)。

二、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能用肢体动作体验,感受音乐。

三、教学难点:

歌曲节奏、情绪、声音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青春舞曲》,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导语:同学们好!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到音乐教室。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它是哪个民族的?

3.范唱《举杯祝福》(显示课题《举杯祝福》)

(二)聆听感受

思考1:说说这首歌曲表现怎样的情绪?节奏有何特点?

思考2:听听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

(三)走进新疆——乌兹别克族

1.师: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走进新疆的乌兹别克族!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舞蹈音乐。

2.师:看!漂亮的乌兹别克女孩来到我们教室,她们邀请我们班同学一块用歌声来举杯祝福。(活动设计;班上几位女生戴上乌兹别克族小帽,像漂亮的乌兹别克族女孩。)

(四)学唱歌曲

1.活泼并具有舞蹈感的节奏学习:(板书典型的节奏)

活动1:第一条,有几种节奏型?(3种)全班分成三组,每组同学一种节奏型,口念并拍手,要求连贯起来,像一个人在完成。

活动2:第二条,有几种节奏型呢?(2种)全班分两组,每组同学一种节奏型,口念并身体自由律动。

活动3:第三条,请四个同学接龙,要求口念并加不同的身体部位的律动。

2.节奏下加歌谱,歌词的学习。

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用手的高低感觉旋律高低的走向。

活动设计2:每句歌词中能否找出一个要强调的字或者词语,把它用声音强调出来。

3.师:发现旋律是否有相同之处?

生:第一、二乐句相同。

师:旋律还大量用了同音反复。

4.师:注意“嘿”字唱几拍?

生:四拍。

活动设计:请用手从胸口往前延伸,心里数1、2、3、4.既体会时值唱四拍的感觉,又感觉把这个长音像礼物状送给观众。

5.师:想想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我们的爸爸、妈妈想喝上一杯?(想象“举杯”的场景)请同学们齐读演唱提示:“别比雅拉”意为“一杯酒”,这里用来表示欢呼之意。

活动设计:我们可一手划圈甩动,并体会用大声吓观从的声音来歌唱,从而体会内心的欢呼之情。

6.师:《举杯祝福》是祝福什么?

生:祝福家乡人民幸福安康、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7.师:同学们说说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件令国人骄傲的大事?生:(自由作答)

8.同学们有了情感的共鸣,感觉内心像大海在翻滚。

活动设计:演唱时可先把双手交叠在胸口,再慢慢往前拉,感觉由内而外的激动之情。

9.请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流畅富于弹性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音乐知识——调号

1.对比简谱与五线谱中的调号。

2.调号的概念。

3.唱c大调与g大调音阶,对比感受。

4.课堂练习:视唱练习(1)(2)条。

(六)编创与展示

1.新疆乌兹别克族人民有歌必有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舞蹈动作,上台展示。

2.学生手拉手,围成圈,在教室里边唱边舞。

(七)课堂小结

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要求学生课后背唱歌曲《举杯祝福》并收集新疆的民歌,下节课展示交流。

湘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准确地演唱和律动《爱星满天》,感受歌曲乐句的对称性。

2、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

1、学生欣赏歌曲《爱星满天》,熟悉歌词以及歌曲可分成的乐段。

2、学生学唱歌曲《爱星满天》,主要是学生通过听来达到学会演唱的目的,教师在难唱或易唱错的地方重点解决问题。

3、配合律动体验歌曲的美。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生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答案:第一乐段(1-16小节),采用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描绘了美丽的天空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甜蜜。第二乐段(17-32小节)稍显激动,前后明显的对比,歌唱人间高尚而纯洁的爱。第三乐段(33-48小节)是第一乐段的缩减再现,是爱心的传递和延伸。

3、学生学唱歌曲《爱星满天》,找到变化音--,

4、重点难点:后十六和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5、有感情的熟练准确的演唱歌曲。

6、配合律动来完整演绎《爱星满天》。感受乐句和乐段的结构,体验歌曲美好真挚的感情。(p13有完整的律动动作)

四:教学反思

湘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能力目标:1、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2、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聆听歌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界名曲,丰富学生的欣赏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观察法。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1)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思考问题)

(2)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学生稍作讨论回答问题)

(3)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

2、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

(1)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2)找学生回答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

(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复听一遍歌曲,考虑一下八三拍的这种强弱规律表现了歌曲的什么意境?

3、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用一种喜悦的心情来唱一唱呢?

(1)第三遍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在演唱时出现的难点处理: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

(3)共同处理难点。

(4)带上歌词唱一唱更准确的掌握节奏。

(5)下面跟老师来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呢?

(6)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还有很多特殊的记号呢,他们可是为歌曲的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记号?作用是什么?

(7)把各种力度记号融合在歌曲里用乐观、充满活力的情绪唱一唱歌曲。

(8)变换演唱形式。(分组等)

4、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学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的夏季情怀呢?

5、小结:看来咱同学们都是生活里的有心人,能发现这么多能表现夏天的形式。希望咱们同学今后也能做个乐观有活力的青年人。

湘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

教学目标:

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速度和节拍的变化产生不同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师:今天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段歌曲大串联,大家听一听里面有几首歌曲?如果有熟悉的能不能学唱两句或者说说个歌曲给你的感觉。

(播放视频、学生回答)

师:你听的真仔细,能不能学唱两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歌曲的风格迥异。

总结加导入:其实老师刚刚播放的都是我们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歌,那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青海的民歌《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二重唱)[视频为最后一段]

1、请学生先说演唱形式。

2、再说情绪(快乐,活泼)。

二、介绍“花儿”

师: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你们知道吗?(学生可能回答:美丽的姑娘)

师:对了,花儿就是指如花似玉的姑娘,其实花儿不光是指姑娘,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边出示幻灯“花儿”介绍边说)

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古筝独奏)

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完整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古筝)

1、师:真棒,你听出了是筝的演奏,其他同学听出了吗?(表扬全体)

它确实是筝,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乐器,它叫新筝,是在古筝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幻灯出示新郑古筝对比照片,及新筝的简单介绍)

师接着说:你看,它有两排琴码,所以旋律音更丰富,音色也更饱满,如果说古筝是美丽的黑白照片,那么新筝就是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

“那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2、学生边回答,师边切出每部分的一小段旋律,学生说:一开始很慢……师“是不是这一段?这是歌曲的开头是引子的部分还没有进入主旋律”“这一段情绪非常的欢快是歌曲的第一段,a段”依次介绍,出示aba结构。

3、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

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多媒体出示表格)

学生回答,师表扬。

总结:

a段是二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师范唱,接着说: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

b段呢是三四排,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平稳,师范唱,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过渡:)非常具有歌唱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我们先来唱五线谱,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仔细听”。

a跟老师一句一句唱五线谱,个别难点句可以反复唱下,基本唱连贯

b用la连起来唱一唱,遇到唱得不好的,回过头来单独唱谱,纠错。

c完整唱,老师对声音作要求(注意换气位置声音扬出来等等),唱好。

4、过渡:大家唱的真好,让我觉得b段更优美了,那么非常欢快的a段大家换个方式来体验,让我们为歌曲来伴奏吧(大家身上带乐器了吗),没关系,我觉得大家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我们可以通过踩地,拍腿拍手来伴奏,请同学们听着a段来创编你的节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

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

师整合: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你们看这样怎样?(和学生一起打节奏)

5、融入乐曲: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四、结束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是明珠一样镶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如果大家能留心采集,它将成我们宝贵的财富。

湘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教案参考7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6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案6篇

八年级下册功教案模板7篇

二年级下册教案6篇

湘艺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8篇

人教音乐四年级教案5篇

湘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