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反映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领域的最新趋势,教案通常根据学科、年级和学生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数加减法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数加减法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28+5=37-5=12-6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师并示范。
元角分
0 . 6
+ 0 . 8
(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9)反馈练习:列出2.8+2.1 6.4+0.9的竖式(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0)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元角分
1 . 2
- 0 . 6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最后说明:
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12个0.1,减去6个0.1。
②从人民币的单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角减去6角。
(7)反馈练习:3.6-0.52.1-1.2(两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4.巩固练习:
观察商店图,解决问题。
⑴买2个练习本多少钱?
⑵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⑴和第⑵个问题再集体反馈。
全体学生根据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解决。
三、巩固发展
1.计算训练
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练习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2.用数学。
练习二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⑵个问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生活中的数学。
六、布置作业
小数计算一份
小数加减法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懂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能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感受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看图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教师板书)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椅子的高度应该是多少?………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完成第一个问题指名学生列出算式:0.7+0.6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计算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0.7米=7分米0.6米=6分米7+6=13分米=1.3米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学生说的对,就给与表扬。
2、完成第二个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己的理由。
三、引申探究教师出示: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做法。
教师板书:可以:1米=10分米3米=3分米10分米-3分米=7分米=0.7米也可以用竖式: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是让学生说己的做法。
3题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集体解答。
4题,学生独立连一连,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
五、作业:我学会了吗?
选做题:39页5、
小数加减法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总结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ppt(超市图片)
师问:同学们看看这是哪里呀?(超市)
对,这是超市,大家都知道我们街上也刚刚开了一家超市,你们去过吗?(去过)老师前两天也去过呢,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前两天从超市里买来的东西。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想~)看来同学们不是很想知道,能不能大声地告诉老师,你想知道吗?(生大声回答)
2、出示教具尺子和毽子等,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师在黑板上标好价格。(尺子1.2元,毽子2.5元)
3、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东西呢,大家喜欢这些东西吗?(喜欢)师:好,如果待会儿哪位同学表现很棒的话,老师就将这些东西作为奖品奖励给他们,不过,要想表现好的话首先得和老师一起解决几个问题。
二、新授
1、出示ppt,生观察尺子和毽子的价格,并让生用前面学过的知识独立说出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师:看到它们的价格,有同学有疑问了,老师买这两样东西一共给了售货员阿姨多少钱呢?
2、这就是我们今天即将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把这个问题朗读一遍。
3、指名列算式,师板书:1.2+2.5=,师: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呢?(合理即给予鼓励表扬)
4、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呢?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前边学习的元角分的知识来计算出它的结果呢?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
5、反馈。生可能
(1)2元加1元等于3元,2角加5角等于7角,合起来就是3元7角。
(2)1元2角加2元等于3元2角,3元2角再加5角也是3元7角........能用竖式表示出来吗?
元角
1 2
+ 2 5
————————
3 7
师生一起回顾计算过程,师:能用1元加5角等于6元吗?为什么?强调一定要元加元,角加角。
6、这道题除了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加法进行计算,那么小数加法又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然后分组讨论。
7、反馈,生答师板书。先写什么?然后2写在哪里?5写在哪里?然后从哪儿开始计算呢?。.......最后再对齐横线上小数点的位置点上小数点。所以算出来的结果是3.7元,也就是3元7角。
8、生观察,师引导,发现小数点要对齐。师强调小数点必须对整齐,这是小数加减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小数点对整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整齐了。
9、练习
6.5+2= 4.2+3.7= 53.6+2.2=
(1)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到黑板上,集体订正。
(2)师着重以第一道算式为例讲解整数和小数相加的方法。(在小数的末尾去掉一个或几个零,或者增加一个或几个零,小数的大小不改变)
10、小结一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即小数点对整齐)然后再按照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11、刚才的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同学们还能顺利过关吗?请看大屏幕,出示ppt加法问题。指名读题(可多找两个,比比谁读得更好,并给予鼓励)
12、生列式师板书,然后让生根据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位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来试着计算一位小数的减法。分组讨论。
13、反馈。指名生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到黑板上,集体订正。并提问计算小数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14、小结一位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15、练习。
7.5-3.2= 9.8-6= 4.5-3.5=
(1)指名到黑板上做,其余做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并强调最后一道题的结果1.0也可以直接写1。
三、数学医院。
2 6 . 5 1 3 . 2 5 . 3
+ 7 . 2 + 7 x 2 . 1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
9 8 . 5 1 3 . 9 3 . 4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不知不觉这节课即将结束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开心)那请同学们大声地告诉老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呀?(一位小数的加减法)那我们在做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小数点对整齐)
小数加减法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95—9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老师手中的这两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一本是语文,一本是品德与社会,这两本书的价钱同样是用小数表示的。拿出这两本书来,谁来告诉老师这两本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语文:5.69元 品德与社会:6.18元)
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尝试计算,构建新知。
1、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
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三、自主编题,内化知识。
1、联系生活,自主编题。
师:昨天,老师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这样一些商品信息。
课件出示:书:33.27元 彩色笔:9.6元
足球:60.4元 跳绳:7.53元
师: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先列出横式,在列出竖式。
2、同桌交流:(1)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
(3)通过这个题的计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全班交流。
(1)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题。如:33.27—9.6=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小数点对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小数点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如:9.6–7.53=
师:当遇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或位数少的小数减去位数多的小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补“0”,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
(3)得数是整数。如:9.6+60.4=70.0(元)
师:我们接着看这位同学编的题,一起读出它的结果?70.00元
师:怎样写更简洁呢?(直接写出70元)
师:太棒了,像这种情况,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同学编的题,那现在你认为我们的小数加减法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把小数点末尾的0去掉。)
(5)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好,那同桌相互检查一下自己编的题,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改正过来。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不错,通过自己编的题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明白了方法背后的道理,有了这些理解,相信你一定能够灵活而准确地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进入我们的闯关游戏当中吧,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你们敢挑战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第一关:定位停车
(1)5.73-0.6=5.13
师:这里有一个小数减法的算式,被减数5.73已经写好了,减数0.6已经在小卡车上准备好了,这辆小卡车开到哪儿停下了合适呢?这样,用你们的声音来控制它,一会儿小卡车开动起来,你觉得该到哪儿停你就喊停。
(2)课件出示12+0.43=
这一次又该停在哪儿呢?怎么了?(开过了)
师:卡车司机犯难了,12没有小数点,该怎么对齐呀?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在你们的眼里12也有小数点,12的小数点在12的后面。(课件演示12的小数点)是这样吗?那我们让小卡车退回来,这样就可以做加法了,结果是:12.43。
2、第二关:摘取智慧星
下面有三颗智慧星,但要得到智慧星必须正确计算出下面的算式,你有信心闯关并摘取智慧星吗?
7.2–6.45= 12.53+4.67= 5–0.41=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
5–0.41= 在列竖式的时候,5改写成5.00可以吗?那为什么不改写成5.0呢?
3、第三关:认识小巨人
师:你们认识他吗?(姚明)你们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米吗?(2.26米)
师: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的画面,他牵着一个小男孩,你们认识他吗?
师:他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背出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你们知道林浩当年的身高是多少吗?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你一定能算出来。
拓展:姚明的身高2.26米,林浩站在0.45米的凳子上还比姚明矮0.53米,林浩的身高是多少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林浩的身高是1.28米,他俩的身高虽然相差了很多,但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课堂小结:(3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数加减法,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们是通过自己编的题来研究的,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数加减法的教案篇5
课题: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p97~~p98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 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6 + 5.4 0.6 + 0.8 0.36 + 0.4
0.9 – 0.7 0.8 – 0.4 1 – 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 第4题 和 p98 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 0.95 - 0.58 = 0.37 ;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 – 1.3 = 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案篇6
课题:笔算小数的减法。
内容: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96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加法
0.37 + 0.58 10.9 + 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 铅笔 作文本 图画本 笔盒 彩色笔
0.80元 0.50元 1.20元 0.60元 9.67元 12.40元 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小数加减法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填加减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