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准备好教案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编写详细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步骤,使教学更加有条不紊,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音乐《画》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音乐《画》教案篇1
设计意图: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可今年春天我们连云港的雨水特别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前段时间我们班孩子学过一首诗歌《滑吧、滑吧,小雨点》。诗歌中,小雨点把屋檐、雨伞等很多东西当做滑滑梯子…孩子们每次朗诵到这里都对春天、对小雨点产生了浓浓的热爱之情。每当下雨,他们就会请求我带领他们到外面感受春雨的魅力。这是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表现。针对这一情景我设计了本次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下雨了》,感受小雨点欢快、活泼的情绪;
2、重点学习带有休止符的节奏型xxx︳x︳。
3、通过聆听、讲述、表演、游戏等多种形式,表现出对小雨点的喜爱之情。
4、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并大胆地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小雨点头饰以及跳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雨点们要来这里做客,你们知道小雨点从天空中落下来都发出那些响声吗?用动作和声音分别分别表演吧。
刚才小朋友学得都很棒,现在我们看着图谱,用上面的节奏型再来学一学,(集体练习)。讲解在图谱中,两个音符住在一个房子里就要唱得短一点,一个音符住在一个房子里就唱得长一些。小雨点们真快乐,我们学它们一起来个大合唱吧(体验音的长短)。
(评析: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学小雨点的声音,并以此导入课题,同时进行了练声与节奏型的训练。在这里,我打破了常规的练声方式,利用游戏化的情节和可爱的动物形象、简单易懂的拼音图谱,很自然的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2、重点学习休止符的节奏型。
师:小雨点从天空中落下来,它们一边落一边跳,咦?它怎么不动了,你们猜猜看?
哦,是天空妈妈喊它们了。那么,在这里我们就要停一下,也就是停一拍。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做动作,滴滴嗒︳嗒停|,那停的时候我们用一个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3、引入歌曲中的难点句。
“我们一起用刚才学过的本领,来学打这一句的节奏。”
(评析:休止符的掌握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利用情境启发的教学方法由休止符联想到陷阱或障碍,需要停一拍,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记忆节奏型,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歌。
师:学得真不错!今天小雨点们还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你仔细听好了罗(师播放课件)
1、出示课件《小雨了》一边听一边欣赏。
师:你刚才看到些什么?小雨点们在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说说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时的种种形态和声音,并请能干的幼儿表演。)
师:小朋友,在刚才的歌曲中,你们觉得最好听最有趣的是哪一句呀?学习“滴滴滴滴嗒”一句的节奏,并模仿xxxxx|xxxxx|xxxx|xxx||随上句音乐用肢体动作拍节奏(如拍脸、跺脚、拍手等),唱得好奖励贴花。你们来当小雨点,学学它的声音。问:小雨点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声响呢?
(因为小雨点在春天落下来和小朋友玩很高兴)
师:对,所以要怎么唱?(要唱的开开心心)小雨点呀,特别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所以我们在一起唱这一句时,要注意唱得既和谐又动听。
(评析:这里播放了趣味十足的动画片,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看的同时倾听音乐,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歌词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肢体动作表现了小雨点从空中落下的动作,更形象地加深了幼儿的记忆。后面的学小雨点,也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掌握了小雨点的节奏型。)
2、完整地学歌词。
根据刚才看到的情景小结歌词,并根据图谱练习。提醒幼儿遇到休止符要停一拍,找找儿歌里有几个休止符。幼儿练习念儿歌边念边用喜欢的动作拍打节奏,并可随着伴奏音乐按节奏来念。
(评析:有了前面的节奏型铺垫以及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记忆,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对看着图谱,以朗读儿歌的方式学念歌词也非常感兴趣,在我念了一遍后他们就自主地跟念起来,自然过渡到学唱歌曲。)
3、完整地学唱歌曲。
先听老师完整地唱,第二遍幼儿轻声跟唱,第三遍幼儿跟着卡拉ok的提示学唱歌曲,老师讲解遇到的问题。
(评析:卡拉ok式的播放形式更有效地提示幼儿什么地方是前奏,什么地方开始演唱。教师还利用身体动作加以辅助,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歌曲。)
三、以游戏方式表演歌曲。
师幼一起做《小雨点找家》的游戏。提醒幼儿倾听音乐,并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在前奏部分幼儿两两结伴围着“滑滑梯”边走边拍手打节奏,开始唱歌曲的第一个字时,幼儿跑到老师摆放好的“家”(套圈)里。
(评析:幼儿以前有玩占圈游戏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有效地迁移幼儿的经验,把体育游戏与音乐游戏有利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并利用表演的形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现自我的舞台,使幼儿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角色。)
四、多种形式复习巩固。
1、分角色对唱。先由老师唱词,幼儿唱衬词(小雨点滴答声);再互换角色。
2、师幼互动:请台下的客人老师唱衬词,合作表演。
(评析:这一环节中,利用了对唱及合作表演的方式复习巩固了所学的歌曲,有效的师幼互动,使幼儿学会分享合作的喜悦。)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游戏形式贯穿,层次清楚,活动环节一环扣一环。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温馨,宽松的活动气氛,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欢快的音乐也很感兴趣,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非常急切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提供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使其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活动中,我也获得了不少的收获。首先是在活动中,我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以他们为主体,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其次,在活动结束后,我在组织的每个环节后都附上自评,为今后开展活动记录了自己真实的思考;最后,我认为整个活动在环节的过渡上较为自然、紧凑,设计地较为科学、合理。无论在师幼互动还是活动氛围上来说,都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活动效果较好。
总之,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保持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的学习欲,是一门教育的艺术,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积累。
我们相信——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音乐《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宝宝再次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在音乐中掌握一拍一动的匀速节拍。
2、手鼓的低沉声可以形象的表现出小乌龟的行走,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让宝宝可以感受强弱次强弱的节拍。
3、让宝宝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在娱乐中来感受一拍一动的稳定节奏.教学准备:手鼓、音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让宝宝猜一猜),这个新朋友呀背着硬硬的壳,走起路来慢吞吞,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宝宝:小乌龟。
教师:这只小乌龟每天都在自己的家门口玩,爬爬这爬爬那,可是它觉得特别没有意思。有一天,它接到了好朋友小金鱼的电话,原来小金鱼搬新家了,它邀请小乌龟去做客。(教师要演绎小金鱼和小乌龟打电话的对话内容)可是小金鱼的家太远了,小乌龟走路又那么慢,于是乌龟妈妈帮它想了一个好办法,妈妈说:“小乌龟,你可以带上吃的,这样你就不会饿了,”于是小乌龟就背上面包和糖果,开始远足了。(什么叫“远足”呀?就是不行去很远的地方玩)在路上,小乌龟要是饿了,它就把妈妈给带的面包和糖果拿出来吃了,可是路太远了,小乌龟可真累呀,于是它想了一个好办法,它要一边说儿歌一边鼓励自己:“小小乌龟上山坡,嘿嘿呦,嘿嘿呦,带着面包和糖果,远足乐悠悠。”一边说儿歌一边走,小乌龟很快就到了小金鱼家,两个朋友见了面可真高兴呀。
二、听音乐、学歌曲
两个好朋友见了面之后啊,小乌龟说我要交我的好朋友一首歌曲,让他跟我一起唱歌,小朋友们,你也来学一学吧。孩子们,我们也来学一学吧。请小朋友们先听一遍小乌龟是这样练的。
第一遍:闭眼睛听;
第二遍:小乌龟练完了,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说一遍。
第三遍:请你的小手和你的小嘴巴一起来练儿歌吧。
(强调间奏的时候幼儿不要发出声音。)
三、乐器伴奏
先跟下朋友们回顾一下之前学的乐器(响棒、三角铁、木鱼、双向筒、单响筒)今天
我们来认识一个新乐器:手鼓。我们现在先来给小乌龟伴奏。(1)听一遍音乐,使用手鼓时,请宝宝拍打一拍一动的匀速节拍。再来一遍哦,(2)听第二遍音乐使用手鼓时,请宝宝自己单独使用。
四、律动(边放音乐边进行)
现在啊,小乌龟要来跟我们小朋友们做朋友了,你准备好了嘛?
(1)教宝宝学小乌龟爬的动作;
(2)宝宝趴在地上和教师一起学小乌龟行走;
(3)手脚要跟随音乐打出重拍。
四、结束。
音乐《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演唱歌曲《你好》,感受与别人交往的愉悦。
2、随着音乐大方地和同伴之间进行表演。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用歌声表示友好,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难点:尝试大胆与同伴、他人问好,学习几种不同打招呼的方式,并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活动准备:
1、音乐视频《你好》。
2、主人翁泰迪熊、手偶小象。
活动过程:
1、"与同伴、老师、朋友打招呼"导入
(1)师:"小朋友们看,今天我们的屋子里来了这么多位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向客人老师问好--"你好,你好,你们好(激发幼儿对打招呼的兴趣)。
(2)师:"你好,小朋友们,很高兴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坐在这里,郭老师喜欢唱歌,跳舞,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你们喜欢吗?(让幼儿了解到当与他人交流、谈话、或自我介绍时,先要有礼貌的`向大家问好)。
(3)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向老师,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自己呢?记得要先向大家问好哦"(这点让幼儿大胆尝试与同伴、他人问好)。 。
2、学习歌曲《你好》
(1)师:"今天卢老师请来了小客人--泰迪熊,它特别有礼貌,向小朋友问好呢--有节奏地(你好,你好,你们好;你好,你好,你们好;你好,你好,你们好;你好,你们好;}{你好,你好,泰迪好;你好,你好,泰迪好;你好,你好,泰迪好;你好,泰迪好)"泰迪熊这么有礼貌,向每位小朋友都问好了,那我们小朋友也一起向泰迪问好吧。(通过泰迪熊和小朋友之间的问好,了解歌词内容,并引导幼儿与朋友或他人见面时应有礼貌的相互问好)。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泰迪可是一路上唱着歌来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音乐,感受节奏拍手,学习歌曲)好听吗?让我们跟着泰迪一起唱一唱(幼儿连唱两遍,一遍跟唱,一遍随伴奏唱一唱,反复听一听,唱一唱,加深对歌曲的学习)。
3、互动问好
(1)师:"这么美妙的歌声,引来了--小象,小象也向小朋友问好呢--你好,你好,你们好...那我们也唱着歌向小象问好吧--你好,你好,小象好,我们已经和泰迪熊、小象是好朋友了,原来有礼貌能让我们认识到更多的好朋"(这一环节使幼儿在巩固歌曲的基础上,和更多好朋友交流)。
(2)师:"那你们想不想和这么多客人老师做好朋友呢,让我们一起向客人老师问好吧(跟随着音乐,开着小火车,绕场一圈向所有老师唱着问好,再次加深歌曲印象)。
4、故事延伸
"早上太阳刚升起,小鸡、小鸭是好朋友,早上见面点点头(你好,你好)小猫、小狗是好朋友,早上见面招招手(你好,你好)太阳下山了,动物们要回家,互相挥挥手(再见,再见)。(教师通过引导请幼儿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表示问好呢?如:笑一笑,拍拍手,鞠个躬,拍拍肩,握握手等等)
游戏体验:
(1)在活动中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用音乐《你好,你好》来体验多种肢体语言问好的乐趣。
(2)请每位幼儿请一位客人老师和你一起跳舞,注意礼貌用语,"你好,客人老师...”
小结:
小朋友,我们和好朋友见面时可以用"你好"来打招呼,分别是要说"再见",让我们和大家说再见吧!
音乐《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体验游戏的乐趣。
2、知道身体各部位的弯曲可以为们做哪些事情。
3、体验身体弯曲的丰富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了幼儿身体上的关节后,请幼儿自由弯曲身体、想象、表现各种造型。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锻炼不同的关节,并感受到关节的灵活,激发了幼儿大胆探索并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音乐、口袋、盒子、摄像机、电视。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煮面条”
师:配音乐玩游戏,体验弯曲。
师:让幼儿根据刚才玩的游戏,感受到身体有哪些部位弯曲了?
二、感受身体各部位的弯曲有哪些作用
师:通过提问让幼儿思考,通过弯曲可以为们做哪些事情?
1、通过手的弯曲可以做哪些事情?
2、通过脖子的弯曲可以做哪些事情?
3、通过胳膊的弯曲可以做哪些事情?
4、通过腰的弯曲可以做哪些事情?
5、通过腿的弯曲可以做哪些事情?
6、通过脚的弯曲可以做哪些事情?
三、游戏活动
游戏“夹口袋”(幼儿分成若干组,比一比哪组夹得最多为胜)巩固游戏“钻山洞”(教师当山洞,幼儿当小汽车)
四、课堂延伸
通过弯曲进行组合造型,感受弯曲的丰富多样性。
1、师:请小幼儿自由组合造型,比一比哪组的造型最美。(教师用摄像机记录下幼儿精彩的造型)
2、请幼儿通过电视观看刚才的造型,进行评论。
3、引导幼儿讨论保护关节的办法。
五、在舞蹈中结束活动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随着“健康歌”的音乐一起跳起来吧,看看谁的身体弯曲得最灵活。”
活动扩展:不仅身体能弯曲,还有好多的东西都能弯曲,现在让们去找一找在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弯曲吧。
音乐《画》教案篇5
“猫捉老鼠”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游戏形式,幼儿的活动也是以游戏为主展开。故此次将游戏与教学结合,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先以故事作为导入,渗透语言教育,然后伴随着音乐,让幼儿自主创编动作,从而使"猫捉老鼠"的游戏玩出新花样,使幼儿体验过程中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1、 看懂图谱,能根据图谱唱《小老鼠》,并能用创编的动作恰当地表现出来。
2、 能耐心地倾听老师的故事,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复述。
3、 乐意与同伴一起参加游戏,了解游戏的规则,能进行分角色扮演进行游戏,并能在游戏中体验老鼠偷吃时的忐忑和将要被猫捉时的恐慌,最后侥幸逃脱的情绪情感体验。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 《小老鼠》故事课件制作
2小老鼠、猫咪的手偶若干个。-全班一人一个
3歌曲的图谱
4座位围成双层半圆式
5《小老鼠》儿歌的视频
知识准备:明白“猫捉老鼠”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三、活动过程
(一) 导入环节:以猜谜语(“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 喜欢偷油吃”、
“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瞳孔遇光能大小,唱起歌来妙妙妙,夜半巡逻不需灯,四处畅行难不倒”。)的形式引出“小老鼠宝宝”和“小猫贝贝”的角色。
(二) 幼儿听“猫捉老鼠”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 伴随着ppt的播放,教师完整地讲解故事内容
2、 幼幼或是师幼之间围绕故事展开谈话。
提问
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角色
2、 故事讲了一个什么事情
(三) 幼儿倾听教师完整的范唱,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
1幼儿根据图谱跟着教师一起齐唱两遍。
2教师提问歌曲里都讲了什么内容,幼儿能用歌词、最好是伴随歌曲的旋律回答
3先听“小老鼠”儿歌的视频,然后一起唱。
(四) 在理解歌词和旋律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并能进行相应的动作创编
1、 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扮演,并将“老鼠”和“猫”的角色分组
2、 以接唱的形式,让小老鼠组唱小老鼠那部分的内容(即歌曲的前半段),
小猫组唱小猫的部分(即歌曲的后半段)
3、 在理解歌曲感情色彩的前提下,让幼儿自主创编动作
教师提醒:(1)小老鼠(猫)都有什么特征?
(2)小老鼠在偷吃的时候脚步是怎样的?那猫在捉老鼠的时候的脚步又是怎样的?
(3)小老鼠滚下来又是上面样子的?
4、伴随着教师的弹唱,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5、幼儿边唱遍做出相应的动作
(五)在明确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猫捉老鼠”的游戏
1、游戏规则:小老鼠组可以在音乐前半段出来活动,伴随着“喵喵喵、猫来了”,小猫组出动,这时小老鼠组应快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否则就会成为猫的盘中餐。
2、先教师师范,后师幼一起进行游戏
(六)活动结束并进行评价、并可以适当的歌词创编作为活动的延伸。
音乐《画》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快乐的doremi》单元第二课时内容,通过演唱歌曲,感受乐器热烈、欢快的气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的分析
这首歌曲有三段,每段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三句是难点,第四句与前三句的情绪不同,所以不适合大步子教学,适合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
设计意图
在欣赏蓝精灵表演的节目时,大家都想和蓝精灵一样,当一名小小音乐家。教师在示范的时采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让学生找出不同并进行模仿。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1、学唱、表演、创编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
2、认识中外乐器及了解音色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简单地表演。
2、认知目标:认识手鼓、喇叭、木琴三件乐器及了解其音色。
3情感目标:通过当一名小音乐家,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情绪的处理。
2、熟练掌握十六分音符。
3、正确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词唱法,如“跳吧、唱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大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音乐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片)同学们都看到些什么乐器啊?”
2、生:手鼓、喇叭、木琴......
3、师:“同学们真棒!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三种乐器!”(出示乐器图片和乐器声音)
4、师:“蓝精灵们,用这些乐器演奏了一段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出示旋律片段)
“这段旋律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吧!”(板书节奏)
5、师示范节奏,生模仿。(用“哒”表示),
6、师:(出示板书“手鼓”“喇叭”“木琴”)让学生说出动词和乐器的声音。(打起、吹起、敲起、嘭嘭嘭、嘀嘀嗒、叮叮咚、)
7、全班带歌词一起表示该部分的节奏。
8、师:“大家表现的真好!”
“蓝精灵们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播放全曲)
“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同学们听了之后是不是也觉得很快乐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欢快的歌曲吧”(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1、师:“学唱之前,我们再听一次歌曲,我们用”啦“来哼唱。”
2、播放歌曲。(出示歌词)
3、师范唱第一段,生跟唱。
4、师:“老师唱完第一段了,谁能跟琴来唱唱第二段?”
5、个别唱,并让生说说第二段哪里最难唱。师进行指导。
6、师:“前面两段大家都会了,现在同学们可不可以唱唱第三段呢?”
7、生齐唱第三段,难点部分单独唱
8学生随琴跟唱整首歌曲。(如有错误,师及时纠正)、
9、师:“大家唱的很好,现在老师再来唱一遍,大家来找找有什么不同?”(师加上舞蹈动作范唱)
10、师:“现在谁能更有创意一些,自己加一些舞蹈动作呢?”
(全班边唱边跳一遍,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11、引导学生用伸懒腰的方法掌,掌握“跳哟、唱哟”的节奏特点。
12、歌曲对唱、接龙唱、前后唱......
三、小结
1、师:“先前,我们认识了三种乐器,分别是手鼓、喇叭和木琴。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种乐器,看看那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三角铁、串铃、沙锤、)
”认识了新的乐器之后,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演奏吧“(全班表演唱,个别学生伴奏)
2、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大家都当上了小音乐家,还能用乐器给歌曲伴奏,真是太棒了!课后,大家还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乐器,和精灵们一样自己开一场音乐会!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给自己的好朋友、老师、家长。(响音乐,生表演唱、下课)
课后反思:
一、导入的重要性:在试讲的过程中,我觉得一堂课最重要的是导入。有好的开始,就会有好的结尾。精彩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认真上好每堂课,不出彩的导入让学生没有新鲜感,学习效果减半,
二、分段教学:如果在教唱的过程中,反复演唱歌曲,学生理解不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在演唱过程中表现不了歌曲情绪。分段教学一般是先教重点,学生掌握重点之后再学唱其他部分,轻松很多,对歌曲的理解也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学生的创编:在学生创编的环节里,教师应该事先多准备不同的方案。本课在试讲的时候,让学生拿出铅笔敲打课桌来为歌曲伴奏,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不适合,破坏了课堂秩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课堂显得杂乱。后来改为学生自己创编动作来为歌曲伴奏,如:拍手、击掌、拍肩、跺脚等。
通过这次上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吸取了很多经验。我很感激有这次学习的机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缺乏教学经验,望各位老师多提点,我一定虚心接受。
音乐《画》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