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教学教案优秀7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充分的讲解,教案应考虑到课堂的时间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盼教学教案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盼教学教案优秀7篇

盼教学教案篇1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兔宝宝头饰

2、家庭场景布置(小床、桌椅、脸盆、毛巾、茶杯、皮球等)

活动目标:

1、懂得关心自己的妈妈。

2、乐意与同伴一起观看情境表演,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看到的内容。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引导幼儿一起说说妈妈世怎样喜欢自己、关心自己的。

2、情境感知:

师生共同观看表演,“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你们喜欢这只小兔吗?”“妈妈下班后,小兔都做了些什么?”

3、再次表演,引导幼儿倾听角色语言:

兔妈妈和兔宝宝合作表演。“兔宝宝一边做,一边师怎么说的?”(幼儿学说角色语言)

4、参与演出,师生合作。

“谁愿意来做我的兔宝宝,下班回到家,好宝宝怎样关心妈妈?”(教师与一名幼儿表演——教师与全体幼儿表演),给关心妈妈、大胆表述的幼儿贴红花。

盼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5、通过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感受先辈大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节的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二、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1:左手掷一金属片,右手掷一张纸片,在讲台上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然后将纸片捏成纸团,重复实验 ,再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

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

演示2: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 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运用该纸带分析重锤的运动,可得到: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2

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3)在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m/s2

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课后习题

1、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教材练习(1)至(4)题

盼教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绘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物体沉浮实验;袋鼠的习性特点。

2、讲述图片四幅。

重点难点:

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指导要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表情、动作,并通过充分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有趣的图画,一起来看看图片里讲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2、观察讲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1)出示图片一(遮挡住袋鼠)提问: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发生什么事?让幼儿自由说一说。

教师小结: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兴!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远处飞去……

(2)重点观察图二提问:足球不见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处找,它们看见了袋鼠妈妈,它们会对袋鼠说些什么话呢?

袋鼠又会怎么说的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动作,体验小袋鼠的心理活动;同时启发幼儿通过描述小动物间的对话来丰富情节)过渡语: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开遮挡住的袋鼠,揭开谜底)噢,原来足球在袋鼠的口袋里,怎么办呢?

(3)出示图片三提问:大象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4)出示图片四提问:大象用什么办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3、自由讲述。

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应该怎么看?(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开始看。)

(2)请幼儿与旁边的同伴互相交流,看图讲述故事。(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丰富情节)

4、集体讲述。

(1)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2)提问:我们能不能将这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引导幼儿按顺序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讲述,教师注意提示和丰富相应的词句,如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着等)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5、讨论。

(1)小象是怎样帮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欢袋鼠吗?为什么?

(2)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引发幼儿的经验进行讲述)

评价要素:

是否学会用完整语句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建议:

1、将讲述图片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继续讲述。

2、鼓励幼儿尝试将该故事讲述给伙伴、家长听。

盼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时间:2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与音乐有关的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2、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吧?它的作者是?(阿炳)。

3、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他是20世纪响彻世界的盲人音乐家。广为传诵的《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二胡曲,对咱们无锡人来说更是一道风景。想聆听这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吗?好,听的时候老师向你们提一个要求,不仅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聆听。

4、琴声悠扬,你在这琴声中听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语文说起来是简单的,师生中轻松的对话,自然和本色是时时刻刻在浸润和成长的。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聆听、体验,以求在共鸣中达到心领神会。)

二、初读感悟:

作者沧桑的生命历程都融汇到这一曲《二泉映月》之中,那为什么阿炳这位盲人,这位民间艺术家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三、体会二泉之美

1、二泉这道风景美在哪里?找出相关段落。

生: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齐读,指名读)

2、说起这“天下第二泉”这几个字,还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兆页的墨宝呢,这里有山水环绕,树影婆娑,怪不得那些诗人和音乐家们在这里驻足流连,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李绅的诗真是说的一点不错,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

(教学反思:这一段环境描写似乎较为突兀,课后我结合课堂反映再次回顾这一设计,若放进下文赏月中引出会更自然顺畅。)

3、不光这泉很美,这里的月夜更美。请在文中找一找描写月夜的字词,读一读。

根据回答出示:

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4、师: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也有一轮明月,书中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相机理解。

5、如碧玉一般晶莹润泽的月儿真美,你还有哪些美好的字词来形容 这美好的月色。

指导读好这些词语。

四、体会经历之坎坷

1、多美的二泉,多美的月光啊!然而,这一切,对于阿炳,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对那个盲人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

2、是的,只能是黑暗,无边无际,铺天盖地,这二泉,这月光,他再也无法看到,而只能用心去“听”了。比起第一次的赏月,还有哪些不同之处?

(教学反思: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应对教学细节进行精雕细刻,依托语言进行活化。)

3、是的,二泉依然那样清澈,月色依然那样迷人,可物是人非,连他最亲近的师父也永远的'离开了,陪伴他的只有无边的黑暗。此时他内心的感受如何?你能体会吗?

4、松风吹动泉月,一阵悲哀袭向心头,在这样一中秋之夜,这个团圆之夜,阿炳在想些什么呢?自读第四小节。

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

5、让阿炳产生这样的感受,只在短短的十多年,而这十多年却又是那样漫长,因为这是怎样的十多年?

生:坎坷的……

6、课文哪里告诉我们的?找到关键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7、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只能靠卖艺度日。你见过卖艺的情景吗?

8、阿炳卖艺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发挥想像走进阿炳生活的那段岁月。

场景一:当春寒料峭的时候,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呢?

场景二,当骄阳似火的时候,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呢?

场景三,当( )的时候,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呢?

场景四,一天,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他又是怎样卖艺的呢?

自己选择一组画面,写一写。

交流。

(教学反思: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需要抓关键点,使其融汇成一个有机体。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个个奋笔疾书,发言也多有精彩之处,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9、阿炳的经历是那样坎坷,(板书)当同学们所说的一幅幅画面在阿炳脑海中接连不断闪现的时候,渐渐地……齐读。

指导朗读。

10、我们听到了阿炳伤心的哭泣,但他倒下了吗?

师:什么也泯灭不了!那些苦难和坎坷,比起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来说,算的了什么!再来读。

五、体会景情交融的音乐之美

他的愿望那样强烈,那样执著,他多么希望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但是他如愿了吗?他深沉的叹息有人倾听吗?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他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通过琴弦倾吐给茫茫的月夜。播放《二泉映月》。

盼教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外形特征。

2.学习嵌板与相应卡片的配对。

3.发展幼儿的视觉与触觉。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实心图形卡片、粗线条与细线条卡片(附后)。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嵌板)。

二、幼儿观察、操作学具,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感知,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

(1)这对兄弟长得一样吗?

(2)它们哪里不一样?

(3)那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

(4)师总结:这个四条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正方形.这个两组对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长方形。

2.三段式教学法教授正方形与长方形:

(1)师:这是正方形(长方形)。

(2)师:这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啊?

(3)师:这是什么?

三、嵌板与卡片的配对。

1.教师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师:今天正方形和长方形两兄弟还带来了它们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实心图卡片)

师:你们看这张照片是谁的啊?(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卡片,检验是否正确.然后请幼儿摆放另一张卡片)

(2)(出示粗线条卡片)

师:我这里还有两张卡片,和刚才的有点不一样,你们来帮帮忙,看看它到底是谁的。(请幼儿尝试摆放)

(3)(出示细线条卡片,请幼儿尝试摆放)师:你怎么知道照片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呢?

2.幼儿操作嵌板与卡片的配对.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们,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俩的照片,你们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发给它们啊?

活动评析

蒙台梭利教育的科学之处,在于它能针对幼儿发展的敏感期帮助幼儿发展潜能。敏感期有感觉器官精练的敏感期和肌肉运动协调发展的敏感期。在感觉的敏感期内,孩子会以他的视觉、触觉去学习分辨物体的尺寸、大小、颜色、形状等。本次“方形兄弟”的活动.正是根据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设计的。但它既不是一个纯粹的蒙氏活动。又有别于我们当前幼儿园的一般教学活动,它是蒙氏教育思想和《纲要》理念的一个结合。它利用蒙氏教具(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这一载体帮助幼儿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此次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活动的命名和导入部分

设计者将毫无生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兄弟”,将枯燥的形状拟人化、游戏化,这样能帮助幼儿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学习活动从一开始就让幼儿感到亲切、好玩,激发了幼儿探讨的兴趣和欲望。

2.活动充分给予了幼儿实际操作的机会。幼儿通过触摸两个方形来感知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典型特征.并且通过触摸比较找出他们的不同点,体现了让幼儿自己动手感知、自己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教育理念。

3.嵌板与卡片的配对练习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了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同时,配对的练习又是分层次的。从实心到粗线图再到细线图,逐步增加难度,幼儿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操作才能解决问题,这种由易到难的卡片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形成了思维判断能力。

盼教学教案篇6

课时目标

1.复习“挂、街”等十三个生字,会写“因”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复习“挂、街”等十三个生字,会写“因”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用具:

四个太阳的图片,词卡,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太阳挂在天空的课件。)

2.太阳一年四季都高高的挂在天上,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今天,她给咱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些词语宝宝,让我们开火车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

3.一些生字宝宝藏在句子里了,谁来读读?

4.你们喜欢这个太阳吗?有个小画家也很喜欢太阳,还喜欢画太阳,他呀,一口气画了——四个太阳

5.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问题1:小画家为什么要画四个太阳?

问题2:小画家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带着问题打开书81页,读读课文,看看这个小画家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学生边读边画句子。

2.谁来说说小画家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汇报。

3.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出示词卡:绿绿的、金黄的、红红的、多彩的。学生看太阳读词卡,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4.瞧,四个色彩不同的太阳多新鲜啊!你喜欢这个太阳吗?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你们最喜欢的那个太阳,把写它的那段多读几遍,还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太阳。

三、以学定教,细读课文:

请四人小组进行汇报,根据汇报,进入不同自然段的学习。

(一)学习绿太阳:(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引导)

1.夏天到了,你有什么感觉?(出示课件:炎热的夏天)学生看后谈感受。

2.小画家送给夏天一个绿绿的太阳(出示课件:将火红的太阳换成绿色),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

3.是呀,这种感觉就叫做——清凉。出示词语:“清凉”,学生读词、积累。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谁想把这种清凉的感觉读出来,请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2)谁想把清凉送给夏天?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让我们一起把清凉送给大家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金黄的太阳:(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引导)

1.多美丽的太阳啊!请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课件展示: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并理解词语。

(1)邀请你的同桌读读吧。

(2)谁想邀请你的小伙伴一起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句子后,出示词语“邀请”,读词、积累。

3.落叶也迫不及待的邀请我们去果园看看呢!你们看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水果。)引导学生运用形容词说看到的水果。如:“红红的苹果”。

积累词语:“香甜”。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金黄的太阳让果子格外香甜,让我们一起来感谢一下金黄的太阳吧!

(三)学习红红的太阳:(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引导)

1.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播放寒风的声音)

2.学生说感受,相机引导理解词语“冻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这时,要是有一轮红红的太阳,该有多暖和呀!快读读第三自然段吧。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 在读好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出示词语“温暖”,理解并积累。

(四)学习彩色的太阳:(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引导)

1.(展示课件:春天)学生看课件,练习用描写颜

色的词说话。

2.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积累词语“多彩”。

是呀,春天真是个——多彩的季节。请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3.师生合作,引读第四自然段。

4.指导书写生字“因”。

“因为”的“因”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生字,谁能给它组个词?

教师范写,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写“因”时,需要注意什么。

四、激情回顾,拓展延伸:

1.四个不同的太阳表达了小画家的四个不同心愿。他愿绿绿的太阳带给人们——清凉,他愿金黄的太阳带给人们——香甜,他愿红红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他愿彩色的太阳带给人们一个——多彩的季节。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心愿读读第18课《四个太阳》吧。

学生齐读课文。

2.拓展延伸:

你想画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为什么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3.总结:我们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我相信这些美好的心愿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1. 背诵课文。

2. 画一画,写一写你心中的太阳。

六、板书:

四个太阳

绿绿的金黄的红红的 彩色的 清 凉 香甜 温暖 多彩

七、课后反思:

?四个太阳》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的语言优美,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以读和积累词句为主线,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注重词语积累和运用,夯实基础。

这篇课文的好词佳句很多,是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机会。在进行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我都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积累相关的好词佳句,将这些词句提炼出来反复读,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特别是描写颜色的词语,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在学生积累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的情境,让学生试着运用这些词来说说水果、说说春天。学以致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2、抓住语文本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课堂活起来。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所以,我们要尽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多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课堂中。这节课,我在孩子们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看、听、想、说,亲身进行体验。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感受很深。

盼教学教案篇7

目标:

1、喜欢表演,愿意学说重复的短句,发准“柿子”、“狗”、“蛋糕”、“橘子”、“果”、等字音。说短句:“甜甜的**我爱吃”

2、丰富幼儿对常见水果的认识

3、知道收到别人的礼物要表示感谢。

准备:

1、猫、狗、兔、熊、猴、老鼠的头饰

2、梨、苹果、橘子、香蕉、狮子等水果蛋糕一个

3、小熊的家,“汽车”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一名幼儿扮演小熊,老师扮演小司机,其他幼儿分别扮演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老鼠。

2、以小熊过生日,请好朋友到家里去做客的游戏情景,引出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小熊道白)

3、教师(司机)说:“今天小熊过生日,要请好朋友到家里做客,我开车帮小熊把好朋友接到家里去,引导幼儿分别说短句:“我是**”及“我送小熊甜甜的**”

4、教师开车请小动物上车,一起来到小熊叫,互相问好,小动物分别送礼物,学说重复短句:“送你甜甜的**,祝你生日快乐”小熊说短句:“甜甜的**我爱吃,谢谢你,”“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5、与小熊共同唱“生日快乐”歌曲,共同分享生日蛋糕,小熊分给小动物每人一块蛋糕说:“请你吃甜甜的蛋糕”小动物说:“甜甜的蛋糕,我爱吃,谢谢你”小动物可把蛋糕送给客人吃,重复说短句。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幼儿的发音,鼓励幼儿大胆地表演,说学短句。对个别幼儿的错误发音要及时纠正,对当时纠正不过来的个别发音,教师不要强化,使孩子失去信心,要多给予鼓励,日常活动时,或个别活动时再进行纠正,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增强信心,使他有成功感。

盼教学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优秀7篇

湘少五年级教学计划优秀7篇

小学教学周工作总结优秀7篇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总结优秀7篇

一年级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优秀7篇

小学教师月教学总结范文优秀7篇

八上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优秀7篇

幼儿园小小班工作教学计划优秀7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优秀7篇

九年级下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优秀7篇

盼教学教案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