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需要强调段落层次分明,写事迹需要字字真理,写出自己的突出贡献,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抗击疫情张伯礼先进事迹8篇,感谢您的参阅。
抗击疫情张伯礼先进事迹篇1
张伯礼院士凯旋:“我只是普通中医,干了该干的事儿”
“无胆英雄”张伯礼坚守江城81天终得凯旋。昨天16:46,从湖北武汉发出的g294次高铁稳稳停靠在天津站站台上,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一行走出列车,这位在江城疫情防控一线奔波81天的“无胆英雄”踏上家乡的土地。
昨天,张伯礼院士顺利抵达天津站,受到人们热烈欢迎
站台上,人们拉起“欢迎战疫英雄载誉凯旋”横幅。天津骑警开道,沿街鸣笛迎接,以最高礼遇欢迎英雄归来。现场响起“校长,您辛苦了”的呼喊声。“不辛苦!”张伯礼院士挥手向大家致意。“大疫当前,医生就是战士,就得往前冲,让我们感动的是武汉市的老百姓,同时全国志愿者支援武汉,他们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在武汉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体现了中国人民大疫当前的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医,作为医务人员我干了自己该干的事儿,说了自己该说的话,就是平常人干的平常事。”张伯礼说。“校长,大家很关心您的身体。”记者问。“我身体都恢复了,谢谢大家关心!”
接着,车一路飞驰到位于东丽区的休整隔离点。在这里休整的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纷纷围上来,往昔工作的“战友”在家乡见面更是分外亲切。“非常感谢家乡人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要说英雄,大家都是英雄!”张伯礼说。在这里,张伯礼还见到了分开81天的家人,他分别与老伴儿、孙子紧紧拥抱,温馨场面让人动容。
张伯礼院士的爱人和孙子来到东丽区隔离休整点迎接张院士
休整隔离点值班经理王磊告诉记者,天津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风俗,为了让英雄们好好休养,隔离点特意为英雄们归来准备的第一顿饭,是地道的天津打卤面,用家的味道欢迎英雄回家。“英雄们付出那么多,我们在细节上悉心照顾,就是努力让他们觉得在这里跟在家中一样温暖。”王磊说。
抗击疫情张伯礼先进事迹篇2
今天看了张院士主讲的战疫第一课,感受颇深。这次的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短短几日其病疫的魔爪就伸向了整个中国,其严重性比起非典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其疫情让人望而生畏,但今日的中国早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人不愿再看到无辜的人死去了。经历了十七年前那场沉重的灾难,每个中国人都蜕变成了一位勇士。疫情当前,无论是什么人,小到垃圾工人,大到国家领事,都在为人民出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包括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内的多方面显著优势,能够在急难险重关头高速高效运转
在这次疫情当中,中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降低了病情的转化,能帮助病人恢复。效果明显,有利于鉴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有必要及时有效运用中医药治疗确诊与疑似病例,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优势作用。
苦难只会铸就辉煌,风雨只会造就彩虹!这场斗争必定赢,因为我们不再像十七年前非典肆虐时那么弱小,那么无力,人民强大了,国家也强大了!今天,我们不想再重演十七年前的悲剧,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想拯救更多的人!我坚信,我们定会战胜疾病,战胜一切!
抗击疫情张伯礼先进事迹篇3
三个月的朝夕相处,除对张院士精益求精的医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之外,也让他对张院士医者仁心的付出既敬佩又心疼。
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权威专家就是大棋盘上最举足轻重的“棋子”。作为“国字号”专家组的中医药成员,张伯礼和刘清泉更是身兼数职,重任在肩。
采集患者资料、制定中医治疗方案、记录研究数据、巡诊、会诊……近90个日日夜夜里,张伯礼和刘清泉平均每天只有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因工作繁忙,张刘二人经常赶不上吃饭。一日,结束工作的二人又一次错过饭点,刘清泉熟练地拿出两盒泡面,准备当做二人午饭。这时,工作人员送来两个盒饭,饭已经凉了,快餐油很大,考虑到张院士的身体,刘清泉劝其不要吃完,先吃几口垫一下,后面看看能不能再找到其他吃的。然而,就刘清泉一个转头的功夫,张院士已经把盒饭全部吃完,边吃边嘟囔着:“不吃完不就浪费了吗?不能浪费啊。”
由于过度劳累和饮食不当,张伯礼院士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在武汉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又投入工作,他风趣地说:“这回把胆留在了武汉,看来这辈子注定与武汉肝胆相照了。”
术后,张伯礼的双腿又出现血栓,必须卧床,医生说至少要休息两个星期。张伯礼急了,说自己尽量听话,多给点药,最后住了一个星期就返回了江夏中医方舱医院。
“身为一位大院士、一位大学校长、一个知名教授,但张老师却从来没有在乎过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是始终心系患者,保留着自己最本质的初心,实在令人敬佩!”刘清泉说,在武汉的近距离接触里,张院士的言传身教令他终身难忘,受益匪浅。“老头儿真的是‘拼了’!”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三个月艰苦卓绝的奋战,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4月16日上午9点半,张伯礼和刘清泉这对抗击疫情战场上的“最强搭档”功成挥手,道别武汉,凯旋回程。
武汉疫情阻击战告一段落,但“最强搭档”的故事传说还在继续。为更好地开展康复者治疗工作,6月底,刚刚返程两个月的张伯礼和刘清泉接到任务——二人将再次携手,重赴武汉,开设康复门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实施康复管理工作。据悉,张伯礼将于六月底出发,而刘清泉则因参与北京疫情防控专家组指导工作,于七月初启程。可以预见,这对抗击疫情战场上的“最强搭档”将再次开启新的征程!
抗击疫情张伯礼先进事迹篇4
“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民都看到了。”
大年初二接到通知,大年初三一早便到机场报道,虽然对当时的武汉疫情还是一种茫然未知的状态,但张伯礼院士心中相信会战胜疫情。
他表示,中医抗疫有3000多年的历史,有记载的大疫共有500余次。祖先总结了很多经验在书上,研制了很多药在书上。“我们上前线前,知识在脑子里。”西医关注病毒,中医关注证候、辨证论治。
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中医专家很快确定了疫病的发病机理,寒、湿、毒三者结合为病,据此筛选总结了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疗效优势的“三药三方(三药:血必净注射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三方: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并广泛应用,惠及患者,造福社会。
初到武汉,张伯礼院士发现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里人满为患,形成了最佳传染环境。后来他便提出提出必须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员隔离开来,并对这四类人采取“中药漫灌”的方式,效果非常好。这是他们打的第一仗。
第二仗是建立以中医管理为主的方舱医院。集中管理,分类救治,充分利用资源。在方舱里,他们提出提出服务、抚慰第一,治疗第二,采用医综合治疗方法。当时方舱医院比较冷,他们鼓励患者练八段锦、太极拳,让患者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温暖。当时这家中医方舱医院收治的500多例患者中,无一例转阳或转重症,大大地降低了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也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张伯礼院士总结道,世纪瘟疫肆虐全球,造成了人类重大死亡,重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剧了百年之大变革的不稳定性,令世界动荡不安。疫考全球,也考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也考了人性,价值观,更考了综合国力。“今后,我们应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应急反应和防控救治体系,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夺取抗疫最后的胜利。中医药还需再接再厉,再筑辉煌。
抗击疫情张伯礼先进事迹篇5
“大疫当前,医生就是战士,就要往前冲”
“是武汉人民和支援武汉的全国医务工作者们,众志成城,共同奋斗,才取得了目前抗疫的成果。作为医生,大疫当前,我们就是战士,就要往前冲,这是尽我们的本职工作。”在火车站,张伯礼院士深情地说,“让我们感动的是,武汉老百姓非常给力,全国志愿者奉献的精神也令人感动,他们自己开车,自己加油,一直坚持了几个月。众多志愿者为保证战疫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武汉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例。这也反映我们中国人,在疫情面前,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取得这次胜利。”
张伯礼院士多次谦逊地说:“我们作为医务人员就应该做这些事。我是一名中医,此次新冠肺炎主要损害免疫功能,中医治疗正好能很好地提高免疫功能,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作为一名医生,我就是干了该干的事,说了该说的话,很普通很平常,受到大家这么热烈的欢迎,我觉得受之有愧。”
回首两个多月的战“疫”经历,张伯礼院士感慨良多。现场一位书法家把张伯礼院士作的诗《归辞》写成书法:“山河春满尽滌殇,家国欢聚已无恙。两月敢忘江城苦,十万白甲鏖战茫。黄鹤一眺三镇秀,龟蛇两岸千里黄。降魔迎来通衢日,班师辞去今归乡。”
这首诗是张伯礼院士在4月8日武汉解封时有感而发,在诗中,他祝愿伟大祖国山河无恙、春满华夏,英雄的武汉人民云开月明、平安康宁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抗击疫情张伯礼先进事迹篇6
谁说90后、00后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这些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有担当的一代,是“奔涌的后浪”。90后、00后在抗疫中的优秀表现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全国两会期间也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称赞这些年轻人有情怀、有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
被抗疫的年轻人所感动,90后是可托付的一代
“在武汉疫情期间,我觉得90后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可圈可点。”5月2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己在武汉抗疫期间的所见所闻。他说,90后是让人放心的一代,可托付的一代。
今年1月27日,72岁的张伯礼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在武汉抗疫82天。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疫情期间,一名滞留武汉的大学生志愿者让他至今难忘。
△疫情期间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90后医务工作者
“她过年没有回家,疫情发生后成了一名志愿者,帮急需药品的小区居民买药。有人需要药时,她记在自己本本上。有的药不好买,需要跑十几家药店,还要买最便宜的,送给居民时,她会很用心地写一张纸条告诉药怎么吃。”张伯礼说,除了这名大学生,还有奋战在方舱医院的年轻医务工作者都让他难以忘怀。
在医院一线,这批年轻医务工作者每天都坚持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张伯礼说,“在困难时刻、特别危险的地方,他们抢着往前冲,我觉得他们是让人放心的一代,可托付的一代,非常好,被他们的精神感动。”
抗击疫情张伯礼先进事迹篇7
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消息传来,海河儿女倍感振奋。
昨晚,记者电话连线张伯礼校长,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和、谦逊。“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我占了全国医护人员的功,占了中医药之功。感谢党和国家的鼓励和信任!我将再接再厉,倍加珍惜党和国家给予的荣誉,做好充分防控准备,打赢抗疫决胜之战。”张伯礼告诉记者。
张伯礼再三表示自己获得的这份荣誉太高太重了。“抗疫期间全国医护人员都在努力奋战,从中央到地方到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在全力支援,湖北、武汉人民做出了重大牺牲,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张伯礼对记者说,“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是党和人民给予整个医务界的一个崇高的荣誉,也是给予中医界的无上荣誉,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努力尽职而已。对我来说,被授予的国家荣誉称号不是给个人的,自己只是个代表。“很多医护人员做得都比我好,尤其还有一些同志牺牲了,这让获得荣誉的我感到不安。在抗疫前线,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张伯礼告诉记者,他刚刚填了首词,用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清平乐·人民才英雄》
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江城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汗。
中央经略济生,举国众志成城。中西协和防治,环球凉热彰明。
张伯礼告诉记者,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给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团队很多关怀和帮助!我和团队将此化为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预防工作,为秋冬可能到来的疫情做好充足准备。近日带领团队围绕新冠肺炎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发及生产开展了大量工作,同时在市卫健委的支持下,培训了中医医院的防疫队伍,积极开展防疫技术学习。此外,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刚刚获批,也在积极组织项目,尽快研制出更好的药来回报党和人民。
抗击疫情张伯礼先进事迹篇8
进入3月,好消息传来,3月10日,湖北武汉的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3月17日,各地援鄂医疗队开始撤离。但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却仍坚守武汉,继续在抗疫一线战斗。
“现在工作的重点是继续进行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药康复治疗指导,并对意大利、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及时进行指导,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张伯礼告诉《中国人大》记者。
2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前排左三)在湖北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指导工作,至今,张伯礼仍坚守武汉,继续在抗疫一线战斗。
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的张伯礼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急召飞赴武汉。从这天开始,他就一直坚守江城,战斗在最前沿。
2月14日上午,张伯礼率领来自5个省的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正式进驻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这是武汉市首个以中医为主的方舱医院。
“根据以往的经验,轻症的患者,吃中药就可以治好。”张伯礼说,病人在方舱医院进行集中收治,集中标准化治疗,把大医院的床位留给重症患者,这种做法是落实中央决策的一个重要抓手。
张伯礼介绍,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在26天运营中,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其中治愈482人,82人包含14名有基础病的患者按照休舱要求转至定点医院,所有患者中没有1例从轻症转向重症。
张伯礼说,当前中国的疫情防控还有三大隐忧,分别是:防海外输入、危重症救治、出院康复。
“恢复期的病人里有相当一部分肺里的阴影没有完全吸收,应该抓紧治疗,还有一部分是免疫功能出了问题,这种情况下往往一场重感冒对他们也是种打击,所以一定要调节好。这些阶段中医还是有方法,在积极调理以后,帮助他们完全修复。”他说。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世界关注。现在,中国生产的连花清瘟、金花清感等中药都已在国外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伯礼介绍,3月18日晚,一场中美中医师网络交流会在武汉举行。张伯礼会同国内中医界专家和美国中医师们,就中医治疗新冠肺炎进行远程视频交流指导。
在武汉抗疫期间,张伯礼曾因劳累过度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术后第三天就又投入抗“疫”工作。张伯礼说:“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武汉了!”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张伯礼抗击“非典”时的誓言至今依然不改,在为自己还是为人民的这道选择题面前,张伯礼毫不犹豫作出抉择,展现了一名医生代表的医者仁心与大局担当。
抗击疫情张伯礼先进事迹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