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迹是将自己之前做过的重要事情写成材料的文书,一份杰出的事迹材料能够产生弘扬正气,引导良好风气的效力,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白晶莹脱贫攻坚的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白晶莹脱贫攻坚的事迹篇1
年过半百的白晶莹是个激情四溢的“女强人”。2016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白晶莹逐步摸索出“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运营模式,先后扶持成立了蒙古族刺绣产业基地、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以带动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带领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的实际工作成绩,成为全国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9年4月,科右中旗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县序列。围绕“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的发展思路,科右中旗精心打造蒙古族刺绣文化博物馆,把1072种刺绣产品分为7大系列向游客展览展示,使蒙古族刺绣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而通过蒙古族刺绣产业改变了生产方式与创收方式的农牧民群众,在科尔沁草原上垒起了绿色低碳的“金山银山”。
白晶莹也先后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2019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金奖”“2019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非遗传承创新功勋模范人物”和“自治区‘万名人大代表助力精准扶贫活动’先进个人”“第七届感动内蒙古人物”“新时代北疆靓丽女性”等荣誉称号,并获邀登上“脱贫攻坚”方阵彩车,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群众游行活动。2021年2月12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拟表彰对象的公示上,白晶莹的名字跃然纸上。
“力‘绣’不欺,只要我们勤于劳动、善于创造,发展好蒙古族刺绣产业,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我们伟大的祖国,前程一定会越来越远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早日实现!”白晶莹感慨道。
现如今,科右中旗和中国千千万万个县乡一样,正在沐浴新时代春风而蓬勃生长;白晶莹依旧忙碌于刺绣车间,续写她和草原绣娘的脱贫传奇……
白晶莹脱贫攻坚的事迹篇2
“攻”在当前,“谋”在长远
4年弹指一挥间,白晶莹及其产业团队在科右中旗173个嘎查集中设立了51个产业村,举办了130余期蒙古族刺绣培训班,培训绣工16000人次。对于脱贫,白晶莹拿出了“铁杵磨针”的韧劲和绣花的功夫。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期间就少数民族非遗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更好传承和发展蒙古族刺绣文化指明了方向。2019年8月,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命名科右中旗为“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蒙古族刺绣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到2019年底,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产值达到2000万元。
这让白晶莹深有启发——要将刺绣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更宏阔、更长远的坐标上。
作为地区非遗文化的蒙古族刺绣,虽然有很多独特韵味,但要想走出深闺远销国内外市场,还需要不断提升它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白晶莹团队立足脱贫攻坚实际,逐步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蒙古族刺绣产业市场运营机制。通过“请进来 走出去”方式,积极推动蒙绣与中国四大名绣等绣种的交流合作;邀请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艺术家团队,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样图创作;并依托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开展精品刺绣论坛、评选活动。
目前,在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基地里,缝纫车间、刺绣车间、成品室、研发室、展览室一应俱全。还设计开发了包、桌旗、蒙古袍等系列主题产品,亮相法国国际订货会和米兰时装周。
在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白晶莹以《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为题做主题演讲。她说,蒙古族刺绣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扶贫路径,要以乡村振兴接续脱贫攻坚,焕发出更大的价值,带领更多的群众“绣”出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白晶莹脱贫攻坚的事迹篇3
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起源于宫廷,后来传播至王府,发展到民间,历经千年风雨,在当地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对于白晶莹来说,既是从小练就的技艺和儿时的回忆,更是扎根于心的情怀。
2016年,科右中旗从精准扶贫出发,把蒙古族刺绣作为特色产业扶贫的重头戏。白晶莹主动挑担,成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扶贫计划”的推动者。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科右中旗委书记白云海同志在汇报脱贫工作时,提到了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总书记叮嘱一定要把蒙古族刺绣产业做好。
“白书记在座谈会结束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我传达了总书记的嘱托。我没想到,一个祖国北疆蒙古族小旗县的发展深深牵动着总书记的心!”回忆起来,白晶莹激动不已。从那一刻起,白晶莹内心中推动蒙古族刺绣产业化发展,更好地助力地区脱贫进程的攻坚决心更加坚定,宗旨意识更加自觉。
为了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白晶莹把自己修炼成了“菩萨心、婆婆嘴、橡皮肚、毛驴腿”。没有经费买图样,她用白纸自己设计、绘制蒙绣图案,现有的1072种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全部出自她一人之手。农忙时节,老百姓没办法集中学习,她便利用工作日的早晚休息时间和双休、节假日下乡入户培训并通过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材料发放、统一成品回收、统一收入结算的方式,让贫困妇女在家门口掌握就业技能。
“这个小片服饰花纹,绣三天能挣100多块钱,一个月下来赚2000块钱没问题。”科右中旗60岁的代钦塔拉苏木道兰毛都嘎查一级绣娘王秀莲说,以前,她和老伴儿因年迈多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靠低保补助维持生济。2017年8月,她参加了白晶莹组织的第一期蒙古族刺绣扶贫培训班,从此生活有了显著转变。
多年来,白晶莹的足迹遍布科右中旗的12个苏木镇(乡)、173个嘎查(村)。冒风雪,顶烈日,穿草原,越沙丘。一串串足迹,丈量着科右中旗从“国贫旗”到“摘帽旗”的蜕变过程。
白晶莹脱贫攻坚的事迹篇4
“绣”出花样幸福生活
2.6万名妇女,289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多元。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这股用针尖刺破贫困的攻坚力量,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
在科右中旗,白晶莹既是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同时也是深受广大农牧民妇女信赖的蒙古族刺绣产业带头人,大家亲切地称呼她“白老师”。她用纤纤巧手,靠着针尖功夫,穿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惠民好政策,带领草原绣娘“绣”出了花一样的幸福生活。
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起源于宫廷,后来传至王府,再发展到民间,历经千年风雨。于白晶莹来说,是从小练就的技艺,是儿时的回忆,更是扎根于心的情怀。
2016年,科右中旗从精准扶贫出发,把蒙古族刺绣作为特色产业扶贫的重头戏。白晶莹主动挑担,成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扶贫计划”的推动者。
为了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白晶莹常常自嘲是“菩萨心、婆婆嘴、橡皮肚、毛驴腿。”没有经费买图样,她用白纸自己设计、绘制蒙绣图案,现有的1072种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全部出自她之手。之后,通过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材料发放、统一成品回收、统一收入结算的方式,让贫困妇女在家门口掌握了就业技能。白晶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推动蒙绣与中国四大名绣等绣种的交流合作。邀请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艺术家团队,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样图创作,并依托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开展精品刺绣论坛、评选活动。
几年下来,白晶莹及其产业团队在173个嘎查集中设立了51个产业村,举办了130余期蒙古族刺绣培训班,培训绣工1.6万人次。一串串足迹,丈量着科右中旗从“国贫旗”到“摘帽旗”的蜕变过程。
2019年8月,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命名科右中旗为“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如今,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产值达2000多万元。
白晶莹脱贫攻坚的事迹篇5
情系群众,践行宗旨
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起源于宫廷,后来传播至王府,发展到民间,历经千年风雨,在当地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对于白晶莹来说,既是从小练就的技艺和儿时的回忆,更是扎根于心的情怀。
2016年,科右中旗从精准扶贫出发,把蒙古族刺绣作为特色产业扶贫的重头戏。白晶莹主动挑担,成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扶贫计划”的推动者。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科右中旗委书记白云海同志在汇报脱贫工作时,提到了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一定要把蒙古族刺绣产业做好。
“白书记在座谈会结束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我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我没想到,一个祖国北疆蒙古族小旗县的发展深深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回忆起来,白晶莹激动不已。从那一刻起,白晶莹内心中推动蒙古族刺绣产业化发展,更好地助力地区脱贫进程的攻坚决心更加坚定,宗旨意识更加自觉。
为了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白晶莹把自己修炼成了“菩萨心、婆婆嘴、橡皮肚、毛驴腿”。没有经费买图样,她用白纸自己设计、绘制蒙绣图案,现有的1072种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全部出自她一人之手。农忙时节,老百姓没办法集中学习,她便利用工作日的早晚休息时间和双休、节假日下乡入户培训并通过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材料发放、统一成品回收、统一收入结算的方式,让贫困妇女在家门口掌握就业技能。
“这个小片服饰花纹,绣三天能挣100多块钱,一个月下来赚2000块钱没问题。”科右中旗60岁的代钦塔拉苏木道兰毛都嘎查一级绣娘王秀莲说,以前,她和老伴儿因年迈多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靠低保补助维持生济。2017年8月,她参加了白晶莹组织的第一期蒙古族刺绣扶贫培训班,从此生活有了显著转变。
多年来,白晶莹的足迹遍布科右中旗的12个苏木镇(乡)、173个嘎查(村)。冒风雪,顶烈日,穿草原,越沙丘。一串串足迹,丈量着科右中旗从“国贫旗”到“摘帽旗”的蜕变过程。
白晶莹脱贫攻坚的事迹篇6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脱贫攻坚功臣,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信步走上庄严的领奖台,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奖章和证书,接受党和人民的最高礼赞!
这位年过半百却激情四溢的“女强人”,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用纤细的绣花针和五彩的丝线,串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惠民好政策,带领贫困户走出了一条“刺绣脱贫”的新路子,“绣出”花一样的幸福生活。
白晶莹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蒙古族家庭,母亲和姥姥都是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小时候穿的衣服和鞋子上都是绣花,就连家里的被子、门帘、窗帘也都是妈妈绣的,每天晚上我都陪着妈妈在煤油灯下做手工活。”白晶莹说,她从小就练就了一手娴熟的刺绣技艺。
成年后,忙碌的学习和工作让白晶莹把刺绣的针线压在了箱底,但她始终关心着蒙古族刺绣的发展。这些年来,她发现蒙古族刺绣正在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心里非常着急:图案精美、色彩鲜艳、表现力强的蒙古族刺绣不能就这么被人们遗忘!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角声中,有心的白晶莹似乎“听出”了传承和发展蒙古族刺绣的大好机遇。2016年,在旗委和政府的支持下,白晶莹担起了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和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的重任,先后组建了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祥瑞刺绣扶贫服务有限公司和图什业图刺绣基地,成功地让刺绣与脱贫挂上了钩。
艰苦创业的日子里,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天,她始终奔波在培训路上,全旗12个苏木镇、173个嘎查村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坐在贫困户的庄稼院里、炕头上,白晶莹的一堂堂流动刺绣培训课,把脱贫致富的技能传送到乡亲们手里。几年下来,她和产业团队培训绣工16000人次,带动2.6万名妇女加盟蒙古族刺绣产业,289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以上。
乡亲们不会忘记,没有额外经费购买图样,白晶莹就在白纸上自己设计,如今的1072种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全部出自她一人之手;没有足够的针线和布料,她就发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的大学生们申请小额创业贷款购买,再无偿提供给参加培训的贫困群众;没有更多的时间讲课,她就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下乡入户,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科右中旗委书记白云海在汇报脱贫工作时,说到了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悉心叮嘱,一定要把蒙古族刺绣产业做好。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她为之奋斗的事业,白晶莹激动不已,推动蒙古族刺绣产业更好地助力地区脱贫攻坚的信心更足了。
绣娘技能考核、产品质量监管、产品价格确定、市场拓展延伸、企业财务规范等完善的品牌营销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了。蒙绣与中国四大名绣中的湘绣、苏绣等绣种“联姻”,孕育出了500多种独具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时尚的旅游产品和家居产品。
精美的产品需要广阔的市场。白晶莹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人员培训,将协会的50名大学生分为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2个团队。王府刺绣营销团队以每月建立1个实体销售网点的速度,迅速在全国各地铺开37个销售网点,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科右中旗的绣品不仅远销到呼和浩特、沈阳、北京、香港等地,还成功卖到了海外,走上了国际时装周的t台。
赶上了改革发展的好时代,历经数百年沧桑的蒙古族刺绣,从宫廷走向民间,从衰败走向繁荣。分散各地的草原绣娘走到一起,重拾技艺,因“绣”得业,以“绣”兴业,她们用巧手为科右中旗捧回了“中国蒙古族刺绣之乡”“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荣誉。科右中旗还成功举办了万人刺绣大会,获得“规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技艺展演活动”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认证。
率领“草原绣娘”创造这些奇迹的白晶莹,也先后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2019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金奖”“2019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等荣誉和称号。
这一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手颁发的奖章和证书,白晶莹激动万分。“这份荣誉是对科右中旗扶贫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代表,一名扶贫干部,我感到无比光荣。”白晶莹表示,她要珍惜荣誉、保持荣誉,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奉献,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白晶莹的家乡,“白老师”在北京受到国家表彰的消息,让跟着她脱贫致富的绣娘们激动不已。2月25日一大早,代钦塔拉苏木金星嘎查的绣娘们聚在了绣娘郭淑红家中,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直播。“看到白老师成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我们的心情太激动了。白老师让我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成为一名金牌绣娘,让我过上了好日子。今后我要继续传承民族文化,用自己的双手绣出美好的未来。”郭淑红激动地说。
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里,来这里创业就业的大学生们也围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观看了总结表彰大会实况直播。“总结表彰大会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我们一定积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脱贫攻坚后续工作,探索蒙古族刺绣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在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同时,吸引更多的返乡大学生为家乡造福。”与大学生们一同观看直播的车间负责人杨福林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白晶莹脱贫攻坚的事迹篇7
20_年1月10日至11日,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晶莹带队深入新佳木苏木、高力板镇就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观摩检查。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政府党组成员王秀华,旗公安局政委吴铁英以及旗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观摩检查。
白晶莹一行先后深入新佳木苏木新佳木、界仁达坝、界力佰等7个嘎查和高力板镇赛罕塔拉、丰产、老公司、东风等11个嘎查,走进合作社养殖小区、饲料转化厂、蔬菜大棚、刺绣车间、治沙造林项目基地和农田项目区等地,通过实地查看、检查档案资料、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等方式对苏木镇、嘎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观摩和点评。
白晶莹一行还认真了解各地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治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农牧民素质提升、三务公开、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等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对亮点工作给予肯定,并对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就下一步工作发展思路进行研究部署。
白晶莹指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体现担当作为。要探索创新嘎查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在规范、巩固和提升现有产业经济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优势,找准方向和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发新产业模式、培育扶贫项目、释放经济活力,从而提高农牧民创业创收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白晶莹要求,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做好扶贫工作的巩固和提升,以群众所思、所想、所需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促进乡村产业特色化发展,提升扶贫产业效益,做好已建成扶贫产业后续经营管理。要通过持续宣传解读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工作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击黑恶势力,同时要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切实提升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整体水平。
白晶莹强调,各地要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贯彻精准方略,提高脱贫质量,做好帮扶对接工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从而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努力实现产业兴、乡村美、群众富。
白晶莹脱贫攻坚的事迹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