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观后感时,应该关注影片的情感传递和思想深度,观后感不仅是对作品的评价,更是对自己情感的探索和理解,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对一部电影的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对一部电影的观后感篇1
刚看完《封神第一部》回到家,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观后感。
本来我就挺期待这部片的,可能是对魔幻特效大片的个人偏好吧。再加上太久没在影院看到类似的电影了,所以点映第一天就特别着急想去一睹为快,结果因为家里一点事拖到今天才去看。
对我来说,喜欢电影的理由有很多,但,造梦感,绝对是top1的。那种沉浸在电影里,被带到一个无法触及的世界的体验,特别奇妙以及美好。
所以每次看完那种投资几个亿的,然后剧情又不弱智,能感受到团队用心的作品,我都会有赚到的感觉。花几十块钱买到一场不切实际又无比刺激的人生体验。不管是冒险的、奇幻的、科幻的、战争的......各种脑洞大开,想象力迸发,生活给不了的,电影都可以给你。
这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就给了我这种感觉,把我带进了一场国民级神话史诗的故事里,148分钟,一分钟都没有出戏。
虽然看到几张熟脸会有一秒钟的熟悉感,但都被他们的精湛演技顺利地说服过去。每个演员都很棒,老戏骨们信手拈来,新演员们眼前一亮。
费翔在我妈她们那个年代是被当作男神偶像在追的,但看完这个你会被他塑造角色的能力折服,层次饱满真实可信。
几位新人男演员也让人印象深刻,乌尔善挑肌肉美男还是有眼光的。“质子旅”猛男团的6位新人,据说是从15000人中挑选出来的。那种强健的体魄,古代战士身材线条的'美感,以及扑面而来的大奶,都会令你真切感受到:肌肉的美好,帅哥的美好。
特别喜欢里面的杨戬小哥,感觉特靠谱特有安全感。又忠心又有实力,可惜戏份不多。
扮演杨戬的新演员此沙长得也特正派,很有观众缘的一张脸,才26岁,未来可期。
哦,还有妲己,俄罗斯女演员娜然。据说是选角最具争议的角色,看完我想恳请网友别骂了。只看路演你会觉得她跟妲己没啥关系,既不能媲美温碧霞,也无法跟傅艺伟演绎的“蛇蝎心肠”一较高下。但看完以后,我觉得除了舞蹈差一点,她就是乌尔善这部的妲己,合理、与众不同且令人信服。在影片中她与纣王的关系也不是传统印象中被美色所惑残害忠良炮烙大臣,昏庸帝王与祸国妖妃的关系。
剧情方面,我原本是没抱多大期待的,因为太熟悉了,不就是“武王伐纣”的故事。
纣王荒淫无度,又好色又昏庸,然后武王纠合诸侯大举伐商,最终朝歌一战,纣王兵败自焚,周朝取代了商朝。期间再加一些玄乎的“神话”色彩,各种神仙、法术......
但这部有很大改编,纣王跟我以前看过的也不太一样,这部更强调他的野心、凶残和暴戾。
特效和镜头语言方面,我觉得可以做得更好,时震撼时廉价的感觉,但不管怎样,都会有大场面直接砸你脸上的观感,该有的冲击力和沉浸感一样都不会少。
总而言之,是值得一看的用心的电影。我看的imax点映场,49块9,我觉得值回票价。
老演员们都靠谱,年轻演员都不是流量,但肌肉都是货真价实的,希望接下来的几部也别穿。当然,也期待第二部第三部真正的封神大战。
对一部电影的观后感篇2
?封神第一部》是一部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的奇幻冒险电影,影片通过壮观的视觉效果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的世界。
?封神第一部》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电影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通过壮观的视觉效果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着各种神奇的生物和法术,这些场景和角色让我仿佛置身于古代中国的神话世界中。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姜子牙、雷震子、哪吒等角色都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他们的情感和动机都非常明确。特别是姜子牙的角色,他的智慧和决断力让我印象深刻,成为影片中的一个亮点。另外,影片的剧情非常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观众一直紧张地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影片中也穿插了一些幽默元素,使得整部电影在紧张刺激的同时又不失轻松愉快的气氛。
总体来说,《封神第一部》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的世界。观众在这个世界中感受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被电影中的各种神奇生物和法术所吸引。这部电影让观众完全沉浸在这个古代世界中的奇幻冒险,令人难以忘怀。
对一部电影的观后感篇3
7月20日18点,暑期档备受期待的《封神第一部》上映了。
作为乌尔善导演摩拳多年的大制作,它的最终质量究竟如何?能否通过观众和市场的考验?是否能担得起“十年磨一剑”的称号?
独舌小伙伴们第一时间对这部电影进行测评,以期为各位献上周到全面的评家解读,并提供理性讨论影片的空间。
?封神第一部》是由乌尔善执导,费翔、李雪健、黄渤、娜然、于适、陈牧驰、此沙、武亚凡、夏雨、袁泉、王洛勇、侯雯元、黄曦彦、李昀锐、杨玏、陈坤出演的奇幻古装电影。《封神》系列共三部。
第一部讲述商王殷寿(费翔 饰)与狐妖妲己(娜然 饰)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昆仑仙人姜子牙(黄渤 饰)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救苍生。西伯侯之子姬发(于适 饰)逐渐发现殷寿的本来面目,反出朝歌。
葵涌:「特效能打,可以让我忽略其他」
?封神》是部纯靠视效就能撑起来的电影。如果说《流浪地球》的特效给人的感觉是“惊艳”,那么《封神》的感觉就是“炸裂”。这一点,看imax场的观众应该深有感触。
玄幻电影的技术和故事很难被分开讨论,尤其《封神》这种世界观宏大、远景镜头极多的玄幻史诗,视效技术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导演乌尔善为了《封神》专门成立了一家特效公司,影片除了昆仑山众神冥想对话那一段,背景略显粗糙,其余场景如冰雪王城、在丛林中奔跑的石狮像,以及长大后有点像金刚的雷震子,都做得非常细致,而且有创意。
乌尔善对镜头的娴熟运用,对视效的精益求精,覆盖了故事上的不足。《封神》第一部的故事内核是被拍过很多次的“弑父”。父与子之间的博弈创新不足,由于涉及人物过多,“质子团”成员的心理变化和成长都有些流于表面,有些配角工具属性明显,但好在整体的起承转合足够自然。
影片故事存在不足也可以理解,史诗巨制的开篇总是慢热的嘛。从结尾来看,第一部只能算作序曲,封神大战还看不到影子。但如果第二部、第三部还是只有特效能打,故事水平没有更上一层楼,愿意掏钱的观众可能会减少。
安然:「震耳欲聋中震撼我心」
抱着体验古装商业大片的感官刺激与生理震颤的愿望进的影院,《封神第一部》没让我失望。
影片以冀州大战开场,苍茫雪域,兵戈铁马。导演并不急于展现战争的磅礴场面,而是以冀州质子独跪城门劝说生父的压抑氛围,雪原上甲胄碰撞与沉沉脚步为情绪递进,再以生父拒不纳贡的万箭齐发为情感出口,一步步铺垫出大战前夕心理战的不同阶段。
随后,巨石砸城、箭雨倾盆、雪崩呼啸、蒙面战马腾跃火场等动态炸裂画面接踵而来,欲扬先抑的开场节奏与特效亮相已经让我沉浸片中。
不仅视听奇观,复杂的人性也是牵引我跟随剧情的精妙之笔。
影片围绕殷寿的“野心”和质子是否“弑父”的.两维平行铺陈。殷寿在妲己妖术的加持下利欲熏心,究竟能做出何种无下限的过分之举,是我迫切想知道的。
后者面对殷寿的威逼利诱,在善恶间如何抉择,血缘与人伦间如何取舍,众多质子中谁将撬动商朝命运阀门,一念之间的偏差从何处起势反转,是我始终期待的。
作为这一系列的序幕,影片并未完整展现以上内容。从散场过道中观众七嘴八舌讨论第二部故事的可能性这一现象,能够看出该片算得上成功。
不过影片的票房,实属难测。开画前三天的口碑将决定票房走向。
马二:「生不逢时的低武魔幻」
看片前,曾对《封神第一部》有过畅想。本以为会是一部“好炫”的高武神魔大片,没想到它走了一条最质朴的道路——低武魔幻。影片中几乎都是拳拳到肉的打斗,仙家手段除了昆仑山和金鳌岛外,几无可见。
电影拍得好不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最好的历史故事来自提炼,最妙的戏剧结构源于虚构。《封神演义》是三流小说,怎么改都不会比原著差。电影回归了商周之战最原始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影片将《封神演义》的格调拉回了人间,不讲天道只聊人伦:父与子——你是谁和你的父亲无关,而是由你要成为谁来决定。比起原著中动辄“重开地水火风”“换个世界”的写法,这种设定无疑更全球化、更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
当然,也正是为了匹配当今观众的观影兴趣,电影对商纣、殷商以及奴隶社会的残暴有所虚化。商人的世界充满暴力、杀戮、掠夺和不安全,没有善恶观,视人命如草芥,将人祭虐杀视为仪式,甚至同类相食。这是题外话。
乌尔善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但电影的票房让人担忧。他筹备《封神》时,《寻龙诀》是成功范本。但2024年,中国影视已经来到了“狂飙”时代。不能产生情绪价值的作品,再优秀也很难产生群体代入。史诗片等于高票房的时代过去了。
?封神第一部》前有《长安三万里》,后有《热烈》,身边还有《超能一家人》,杀出重围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我们拭目以待。
对一部电影的观后感篇4
既然我们都知道歌德本身就是维特,为什么歌德本身并没有冲动的举措,却让维特自杀了呢?
先从外延来看,维特在书中的情节是一步比一步深陷于自己的困境中,读者的情绪是随着维特的行为越来越高涨。如果故事仅仅用简单的离开为结局,使得前文烘托起的高峰一下子黯淡消退了,而不是原本中让那高峰轰然坍塌制造出一种震撼;同时,如果结局是这样,那么故事的主旨就不是一个原意中单纯、执着的青年人几次反抗社会的压力不成功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来公然进行抗议,而是一个能够与自己周围环境与自己挫折做斗争、最终屈服于社会压力的“有为”青年,变了一部教科书、励志书。
再从歌德的角度来看,他当时仍然为一年多前的恋情苦郁在心,他要释放要解脱就要依赖于某种具体的方式。而他的朋友的遭遇就像书中受刑的工人给了维特一个关键的节点一样,他受到了启发找到了释放的方式,就是让纸上的自己自杀。有的人说作家都很幸福,能够把自己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用笔来营造,满足自己的感官。歌德的这种“自杀”是必要,我们可以想象,热血青年歌德经历了叙述他绿蒂的相遇、相知、想依赖(我是否认他们曾相爱的,觉得只是维特的一相情愿,在于绿蒂不过是一种依赖和习惯)等一系列事件之后,重新有距离地看清了必然的爱情结局后,毅然掏出手枪让子弹穿过“自己”的头颅,这让他的过去的爱情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不朽。
写到这里时,他也许是脱胎换骨了,轰然一声,他幡然醒悟。他把过去的自己自杀了,他已经不再是他自己,他让笔下的主角只杀就获得了心灵上真实的自杀快感。现实生活中的歌德在性格与思想都要高一个层次。理智最终是战胜了情感。所以歌德没有选择自杀,(他选择了比自己自杀更好的方式。)但他又是那么需要一次自杀来了结维特的阴影在心头的萦绕。所以维特自杀了,便不仅仅是因为情节的需要与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局,而单纯让他自杀了。
对一部电影的观后感篇5
?封神第一部》是2024年中国奇幻仙侠史诗电影的开篇之作,它改编自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由乌尔善导演,费翔、李雪健、黄渤、夏雨、袁泉、王洛勇、杨玏、陈坤、娜然等明星联袂出演。该片讲述了商王殷寿和狐妖妲己残暴无道,触怒天神,昆仑仙人姜子牙持“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拯救苍生的故事。
该片在特效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堪称国产魔幻电影的新高度。它的场景壮观,色彩绚丽,细节精致,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特别是朝歌城的建筑和布局,以及各种神兽和法宝的造型和动作,都展现了制作团队的心血和水平。该片的视效总监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是好莱坞大片《魔戒》三部曲等的制作人之一,他的经验和技术为该片的特效锦上添花。
可惜,在其他方面,该片却让人大失所望,感觉是一部只有声音没有实力的作品。首先是选角和服装。黄渤饰演的姜子牙,虽然在演技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形象上却与原著中的姜子牙有很大的差距,让人觉得有些不习惯和不认可。而且,黄渤的喜剧风格也没有很好地融入到电影中,反而让人觉得有些突兀和尴尬。陈坤虽然是一个实力派的演员,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他却只是客串了一个小角色,而且还是一个没有什么戏份和表情的角色,让人觉得有些可惜和浪费。
该片的主演大部分是通过海选出来的'新人,虽然他们努力地学习演技和武术等技能,但在表现力和气场上还是不够到位。尤其是妲己这个角色,由娜然扮演,她虽然长得漂亮,但却缺乏那种令人心动的魅力,她在电影中的造型也被网友吐槽像鬼片里的女鬼,一身红衣长发披肩,毫无美感可言。而且也没有体现出商朝的风格和历史感。其他角色的服装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妲己的服饰像日本的“大袖”,姬发和姬昌穿着西方骑士风格的盔甲,姜子牙则穿着类似于日本武士风格的衣服。
其次是剧情和改编。该片在剧情上缺乏逻辑和张力,很多情节都显得牵强和突兀。比如殷寿为什么会信任妲己而不听从姬昌等忠臣的劝告?姬发为什么会突然反出朝歌而没有任何心理变化?姜子牙为什么会选择姬发作为天下共主而没有任何依据?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和展示。而且该片在改编上也不忠于原著,《封神演义》中有很多精彩的人物和情节,但该片却忽略了很多,比如哪吒、杨戬、雷震子等封神榜上的名将,以及申公豹、苏妲己、姜子牙等人的复杂的感情纠葛。这些都是《封神演义》的精髓所在,但该片却没有充分地利用,反而加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角色和桥段,比如姬发的恋人、妲己的妹妹等。
总之,《封神第一部》是一部在特效上有所突破,但在其他方面有所不足的电影。它没有完全展现出《封神演义》的魅力和深度,也没有给观众带来一种新颖和震撼的体验。它更像是一部为了迎合市场和观众而制作的商业片,而非一部有着自己风格和理念的艺术片。希望《封神第二部》和《封神第三部》能够改进这些缺点,让《封神》系列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对一部电影的观后感篇6
看完《封神第一部》,其实并不是烂片,还是值得支持一下的。单论第一部,作为爆米花片可称得上优良,但作为中华神话史诗就有点差强人意了。
先说优点,演员的质量就不必多说了,看过的都有目共睹。特别是妲己,这就是狐妖该有的样子。就算了哪吒杨戬这些已经固化印象的角色也让我眼前一亮,各个角色塑造没有任何违和感。因为是第一部,剧情也不好评价,但坐了两小时腰痛腿麻,视线也没有离开过大银幕,按第一部来说看得挺舒服得,能作为很好的爆米花电影。
再来说缺点吧,就是有点太过于迎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了,就这样说吧,缺少了作为史诗片的'气场,这里不单是指特效或场景,打个比方陈道明主演《英雄》里的秦王,整部戏就算没有特效,但是文戏和打戏都能称得上宏伟壮丽,各方面的张力都拉开了。再比如《斯巴达300勇士》,这才是作为史诗片该有的氛围。还有质子们都有点太过于稚嫩了,虽然也都是十几岁,但作为战士缺少了军人的气魄,特别是说话的方式太过于迎合现代审美了,作为战士建议参考一下郑伊健主演的《杨家将》。
最后,我还是很期待后两部的,第一部很明显是作为铺垫,最后两部才是大场面,希望雷震子的特效不要继续崩,希望不要辱没“中国人的第一部神话史诗”这一词。
对一部电影的观后感篇7
没有好莱坞式的特技炫耀,没有生死离别的爱情;不是大制作,没有一众的帅哥美女撑场做作;看似朴实无华,实则道出了真谛!我不得不佩服这一众工作人员,原来一向粗犷无所谓有点大大咧咧只依赖高科技和一线大牌拍电影的美国人也能拍出如此细腻的日式风格。
咋一看片名,和很多人一样,我以为是讲述一只宠物犬如何救助自己的主人于生死之间,但看下去你会发现:影片是平淡的方式来叙述这个故事,没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剧情,有的只是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温馨片段。
有人说八公之所以会去捡球是因为前一晚主人间的欢笑,自己却被孤零零的关在花园杂物间而感受到失落,特意讨好它主人的一种方式,于什么预感无关;而我却更愿相信,这是八公和主人间的微妙联系。为什么它会那么反常,不送主人去车站(要知道这可是八公自己主动争取的一项权利,而且已经天天雷打不动的很久了),甚至对他不停的吠叫,更令人惊讶的是,训练了那么久甚至连他的主人跪在地上用嘴咬着球教它都不不肯去捡球的它,最后追到车站居然主动将球送至主人手中,并乖乖将球捡回。
“等有一天它会给你捡球的时候,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是的,八公感觉到了。它感觉它的主人这一去或许就永远都回不来了,所以,它用它,一只狗能所做的所有方式,试图留住它的主人,试图去改变什么。遗憾的是,老教授没能懂得八公反常的原因,他只是因为八公的第一次捡球而倍常高兴。这是他第一次看八公捡球,却也是最后一次。最终,老教授踏上了启程的列车,却再也不能踏上那返程的列车。
老教授永远的走了,不会再回来了,但八公不明白,或许是它不愿意相信。它还是像往常一样,在同样的时间,来到车站,在同样的位置,等待者老教授的归来。虽然它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归,但是在每天的那一刻,八公总会蹲坐在老地方,奢望老教授能像往常一样,在下午五点零五的时刻,推开车站的大门,亲切地叫着“八公”,并抚摸它的头于他一同结伴回家。
可是,对不起,八公,你的主人永远不会回来了。
我难以相信,一只狗可以忠诚到用它的一生来等待他的主人。
你可知,十年是什么样的概念?!它或许只占你人生的几分之一,可是对于狗,那就是它的一生啊!它用它的一生,向所有人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什么是爱!
我不知道,谁能等你十年,谁能等我十年!
当十年后教授的妻子归来,在车站看到八公的那一霎那,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她哽咽的对八公说“你居然还在等”“让我陪你等下一班车”时,我的眼泪,瞬间落下。
最让我动容的是影片的最后,八公知道自己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但它却在风雪之中依然走向车站。依旧是那个位置,它趴在那儿,有些疲惫,缓缓的闭上了自己的双眼,恍惚间,它仿佛看到了他的主人就像十年前一样,推开车站的大门,对它说“八公,我们回家”……真好,八公,你终于等到他了!
写了这么长长的一页,我的双眼依然泪眼婆娑,只是感动。真的很好,在这么个年代,还能有这么一部好影片,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八公,谢谢!
对一部电影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