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作文高考热点作文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作文高考热点作文范文篇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二维码已经成为智能时代的一把“钥匙”,而扫码支付,也一度被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时代的列车在高速前进,我国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可是许多老人,却被阻隔在了大门之外。陌生的二维码、复杂的智能家电、怎么招手都不会停下的网约车……曾经无所不能的他们,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社会,茫然又无助。《生命时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老人,每月都会遇到二维码的困扰,至少有10%的老人完全无法使用二维码。
某地一位大爷乘坐地铁时,被工作人员拦下,要求老人出示健康码。老人不停地反问:“什么健康码?没有人给我。”双方发生长时间争执,直到最后,老人依旧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健康码。
某地火车站,一老人乘坐公交时无法扫描健康码,司机不同意其乘坐,前后僵持20多分钟,司机不发车,乘客开始辱骂老人让其下车,最终老人无奈下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
此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体味人情冷暖,涵养民生情怀。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精神,能有见地、负责任地评议社会事件。写作时,应体现一定的民生视角和人文关怀。
作文材料分三段表述。第一段介绍智能时代、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背景,并列举一些相关的生活场景,指出许多老年人遭遇二维码困扰的现象。二三段列举了两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都和老人不会使用健康码有关。
两位老人乘坐的公交和地铁,都是基础性的民生服务设施,而老人出行受阻乃至遭遇辱骂,值得相关部门关注和反思,并完善措施。考生在行文时,情感倾向上,对这些遭遇困境的老人,应更多持同情和关心、理解与接纳的态度,呼吁社会帮助老人群体解决困难。比如,对相关技术要多宣传,多普及,多改善,让操作程序更简单、更直观、更便捷,也帮助广大老年人扫除不会用、不敢用、不能用智能技术的障碍。
写作情境是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文体是发言稿,写作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以及发言的对象(同班同学)。
?范文示例】
包容的小方格,联通的大世界
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滴”——相信你对这样的声音不陌生:那是扫码支付、认证的声音。二维码俨然成为智能时代的通行证,助我们跟随时代高铁疾驰。
“唉!”——你可曾留意这样的叹息?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门外徘徊,茫然又无助。陌生的二维码,熟悉的回家路,上不去的公交和地铁,进不去的医院和景区。二维码竟成了横亘在他与家、他与时代面前的厚障壁。他们是谁?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而处处碰壁的老人。近两亿,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你可曾仔细审视过二维码?无数的小方格互相包容,彼此联通,组成一个大方格。这个神奇的码因其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的优越性而在各行各业广泛运用。特别是在本次全民防疫斗争中,健康二维码应运而生,它如同一道防火墙,在保障科学复工、安全出行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你可曾想过,这个智能时代的新事物,何以会让一群人沦为“遗民”?健康通行无可非议,但“唯码通行”的工作方式却暴露出某些部门的“官本”思想,“懒政”作风,正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将二维码推上舆论的风口。归根究底,二维码只是一个呈现形式而非信息本身如果多一个窗口,多一个渠道,比如人脸、身份证等多个认证方式并行不悖;如果我们政策的制定者能倾听到这一群人的心声;如果我们制度的执行者能关注到这一群人的尴尬,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因包容而更强大,更温暖。
你还可以继续思考。我们的社会何尝不就是一个巨大的二维码?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方格。方格之间有裂痕,仿佛社会被割裂,人心渐疏离;方格之间亦有神秘的引力,巧妙地排列组合。你,我,我们,我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依存。扫描这个二维码,可以解读社会的人情冷暖,文明高低。
面对处于二维码困境中的老人,你会怎么做?海德格尔说:“任何一种对存在的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如果说我们比前人更聪明,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浓缩着30亿年的生命进化史;如果说我们比前人更幸运,那是因为我们有幸搭乘了加速提质的时代列车。你我皆是旅客,却不能只当看客。
在疾驰的旅途,请你驻足片刻,等一等那个苍老的身影。他也曾生龙活虎,为社会添砖加瓦,为时代夯土铺路;他已经步履蹒跚,被无知者呵斥,被冷漠者拒绝。他可能正是你的亲人,他也可能就是年老的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承着中华的美德;由人之老思己之老,传达着时间的真相。那么,让每一个陌生的你都能对我们的亲人嘘寒问暖;让每一个年轻的你搀扶起那个逐渐衰老的自己。让我们在时间无垠的荒野中联通彼此,让每一个孤独的个体联通成和谐的世界,让这张二维码呈现出人性的光辉,文明的厚度。
作文高考热点作文范文篇2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文题解析】
漫画的内容:一个青年模样的人脑海里(脑部横截面)长了一颗小树苗。由于小树苗长得太偏,有个戴眼镜的人(年纪稍大,可能是教育者、家长,也可能是公司管理者,部门领导,也可能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手拿铁铲,声称:“长得太偏,必须挖掉。”
读懂这幅漫画,关键是理解小树苗代表什么。理解漫画和文字说明,再联系目前我国社会现实、教育现状,小树苗代表的是青年人的思想、观念。这个思想、观念有些与众不同,甚至有些偏激、有些新异、有些个性、有些非主流。但有人一定要挖掉这棵小树苗。由是反思社会、教育,存在着某种模式化、单一化、趋同化的弊端,不利于社会的创新和进步等。
面对这些“长偏的树苗”,我们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或者给予尊重、认可、支持,或者适当引导、教育、扶正,但是绝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将它铲除、挖掉,这是扼杀个性、排斥创新的行为,值得我们教育者、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去反思。
?拟题示例】
长得“偏”也可能成材 / 长得偏点有何妨? / 解开思想的枷锁 / 兼容并蓄是大智 / 不合主流,亦有风流 / 欣赏世界的“多元化” / 教育不该“模式化” / 思维不应单一,求同还需存异 / 放个性一条生路
以下是不太妥当的标题(阅卷摘录)
谈胸怀(头颅大得可以栽树)/ 谈嫉妒 / 谈丰富的想象 / 追求完美 / 去除缺憾 / 自我反思 / 自我完善 / 要挖掉错误思想 / 要排除私心杂念 / 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不要因小失大 / 不要长错地方 / 细节决定成败 / 端正自己的心 / 小错不可姑息 / 良好的心态 / 铲除危害社会的种子
?佳作赏析】请包容“非主流”
现在的我们总是在顺应主流,不知不觉地,亦或是身不由己地。我们和所有孩子一样,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我不反对这种主流的成长方式,但是偶尔“非主流”一下,又有何不可呢?
漫画《长得太偏,必须挖掉》中,那位戴着眼睛、气势汹汹的大叔,视我们的“非主流”为毒草孽种,非得连根铲除,就未免太武断、太独裁、太不近人情了。
作为学生的我们,常有标新立异的思想无情地扼杀。小时候,父母总是对我们说:“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你可以做……不能做……”就这样,我们渐渐地和别人一样,不愿再去创新探索张扬个性,开始变得平凡乃至平庸,开始一味迎合主流顺服大势。我总在想,要是我以前能再坚持自己那些“非主流”的想法,或许我的人生会多一点美丽的波澜,多一些精彩的花絮,会变得和别人有些些不一样。
站在传统教育的角度看,作家韩寒无疑一个__主流的叛逆者。他曾说:“每个人都是造物者的光荣,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花火。”他喜欢写作,但脑子里叛逆因子太多,所以他写的考场作文,永远都只能得一个少得可怜的分数,之后他毅然选择放弃学业,专攻写作,现在的他已经大有名气。而韩寒的幸运在于,他有一个包容个性的父亲。如果父亲当初勒令韩寒反思,返校复读,或许韩寒就“泯然众人矣”。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一棵树不一定要长在山巅,也不一定要长在沃野,偏居于角落里的树木也可能开花结果。主流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风潮,但非主流的想法也可能引领风骚。
看过这样一则报道:“大学女毕业生选择摆摊卖杂货。”对于她的决定,全家人都表示反对,这岂不是有失体统,辱没家门?可大学生却矢志不移,做自己想做的,她说:“别人都希望做虎中之将,我宁可做蚁中。”就这样,她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起早摸黑,从摆地摊,到拥有几家连锁店与网店。所以说,人生之树长得有些偏,并不要紧,非主流的人生,一样可以很精彩。
我们再历数那些有成就的科学家,可以发现,他们大多都是偏才甚至怪才。如果伽利略循规蹈矩,就不会有那的比萨斜塔实验;如果贝尔不去异想天开,我们或许还在鱼传尺素鸿雁传书;如果瓦特走主流路线,蒸汽时代可能要姗姗来迟……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属于不同的风景。每个学生都是无可替代的,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如果简单地扼杀个性,那就等同于把每个孩子都变得普通、平庸。孩子的每一个奇思妙想都可能是珍宝,如果您看到有些偏的树苗,请高抬贵手吧!
作文高考热点作文范文篇3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郑重承诺里,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自我要求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沿着崎岖山路,在大凉山腹地一一走访贫困户,“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十分欣慰”;在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实地察看灾后恢复重建及发展情况,勉励“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和乡亲们一起喜迎新春,动情地表示“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春节来临之际,领袖冒着严寒,到四川多地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亲切的问候、动人的场景、感人的画面,让人们深切感受一个大党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
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领袖连续第六次在春节前夕来到群众当中。回望过去几年,从在陕北梁家河用自己的钱为乡亲购买年货,感慨“把心留在了这里”;到第三次上井冈山,与老乡一起打糍粑,强调“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再到“暖气热不热”“粮食够不够吃”“孩子上学要走多远”的温暖关怀中,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
岁月沉淀着启示。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们的所思所盼,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山西赵家洼村的一位村民曾深情回忆,领袖“一边翻看我家的扶贫手册,一边问我家里几口人、收入多少、都种些啥,问得特别细”。有媒体曾用“走得远、看得全、问得细、想得深”四个短语概括领袖的考察特点,这给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有益启示:心中有民,脚下就得有动力;心中有责,肩上就得有担当。工作再忙,都要抽出时间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问问老百姓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跟老百姓打成一片,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容偏离的执政根基。把人民当亲人,人民才会愿意把干部当家里人。
“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领袖的铿锵宣示温暖人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是最根本的哲学,也是接续奋斗的永恒坐标。过去五年,无论是一分钟脱贫20多人、一天增加4万多家市场主体,还是新增相当于英国人口的就业数量、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一直被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有人注意到,领袖历年的新年贺词,人民、改革、发展是反复出现的高频词;而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更有200多处强调“人民”。可以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郑重承诺里,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自我要求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投身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造福人民“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脱贫攻坚,如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切实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又该如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们要破解的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性难题。而新的社会增长点、经济发展潜力,恰恰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三年时间,敢于并善于推出更多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成办好,才有可能让群众生活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真正得到保障。
考察期间,在离开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时,村里的男女老幼排起长长的队伍,同领袖依依惜别。村党支部书记向领袖献上彝族传统服饰查尔瓦,表达对领袖的爱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一个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的政党必将力量无穷,一个珍视人民的国家也必将兴旺发达。
作文高考热点作文范文篇4
校服涂画当休矣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同学: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于是采访调查,结果发现,校服涂画的形式、原因千奇百怪。教育的话题从来不缺,但这次由校服而引发,虽有点意外但也不愕然。
校服,学生的身份标识,而校服往往有学校的区别,于是校服也是一间学校形象的外在认知。但是如果记者在采访中问:“你喜欢学校的校服吗?”估计大部分学生都会摇头,对于崇尚个性自由的年轻学子而言,那统一的款式、单调的色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和潮流沾上一点关系的。所以,若非学校有统一的着装规定,校服,这个连鸡肋的地位都不如的校服,自然就不受待见,在校服上涂画也就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其实,何止学生喜欢涂画,我们中国人历来就有涂画的习惯。古时诗人喜好游历,每到一地,诗兴大发,往往喜欢在庙宇的墙壁上、高山的绝壁上、甚至酒楼茶肆的柱子上题诗一首。不少题诗也成为了千古名篇,传唱至今,而题诗之地往往也成为了名胜古迹。苏轼的《题西林壁》不就是题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的吗?文人骚客,绝地胜景,两相辉映,倒也显得人杰地灵。但麻烦的是我们没有诗人的才情,却有着诗人一样的情怀,每到一地,在乎的不是景观,而是那“到此一游”的铭记,甚至这样的涂画还漂洋过海,走出国门,等到埃及名胜卢克索神庙的石壁上出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画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这是一个陋习。
所以,面对无处不在的涂画现象,中学生在校服上涂画这又是多大的事呢?甚至根本就不是事。中华民族素来是天生的乐观派,若非无处可逃,是绝不会深刻反思的。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乱涂乱画的背后其实是自身价值取向混乱的体现。在这个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我们极度排斥共性,无时无刻不想体现自己的标新立异,好像只有如此才能把自己从茫茫人海中区分开来,只有如此才能宣示自己的存在。所以,在校服上涂画,其实只是时代思潮在中学生身上的投影而已。
因此,一个中学生虽早过了追看《哆啦a梦》的年龄,但依然会把机器猫画在校服上,因为这样会显得与众不同。一个学生把张靓颖视作偶像,能让偶像的名字涂画在校服上,这样独特的标识绝对是“一家,别无分店”。而直接在认为很便宜的校服上试笔,这样的行为该是多么的另类而潇洒。其实,我们到处留下“_到此一游”,不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与众不同吗?强调自我,甚至标新立异,其实并不是问题,毕竟时代的发展也赋予了我们多元表达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当自我意识的膨胀突破了自身的形象素质、社会公德的时候,则显得不合时宜了。校服既是学生的身份标识,也是学校形象的外在认知。就如一个国家的国旗、国旗,代表的也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对国旗国徽的不敬既是对国家形象的抹黑,其实也是对自身身份的否定。同理,一个学生,张扬个性没有错,但是在代表学校和自身形象的校服上乱涂乱画则显得不妥。
所以,如果你有一身校服,那么就请你珍视它,尽管它并不新潮,但是它是你学生时代纯真生活的见证,生活确实也需要多姿多彩,但是,没有了那纯真的黑白时代,何来日后的色彩斑斓?既然是学生,就请保持生活的原色,校服,不需要“抹黑”。
作文高考热点作文范文篇5
爷爷一辈子有两次遗憾。
第一次是当了十年兵之后,赶上一次大裁军,又回到了农村,做回了农民。
第二次是回乡之后遇到招工,爷爷被选中了,因为他有一技之长,以前在部队里开汽车。可是命运捉弄,体检时爷爷被查出肺结核,没走成。
就这样,爷爷留在了农村。他老到开始翻来覆去说车轱辘话的时候,不知多少次跟我说过这两大遗憾。记得爷爷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命。
从爷爷的口气里,我感受到城市意味着清闲的工作,富足的生活。日后我渐渐明白,爷爷对城市的向往不会局限于物质层面,他和现在的北漂应该有共同语言,那就是不希望人生过早望到头。
进城,不光是爷爷一个人的梦想。每一个农村人都有一个进城梦,如果他/她没有,也会希望孩子有。我小时候,村里谁家有亲戚在城里,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就像桃源中人不知魏晋之别,农村人也不知道北京、上海、济南有何不同。
大家只知道,城市是农村的反义词,凡是农村缺乏的都应该能在城市里寻到。从小惫懒的我,每逢干农活都推三阻四。每到这时长辈都会说,好好学习吧,以后就不用受这个苦了。农村生活的主旨就是吃苦,想要不吃苦就得跳出“农门”。
爷爷也是个吃不了苦的人,不是因为懒,而是肺结核搞垮了身体。自我记事起,爷爷就没有做过重活。虽然如此,爷爷的权威是无人质疑的。从部队回乡后,爷爷做了几十年村支书。但是跟现在那些威风八面的村官不同,爷爷这个“官”只诠释了“两袖清风”是什么意思,以致奶奶常说他当官当的不值。后来村里有位老人跟我说,你爷爷这样的清官太少了,让我明白正直也是一种功勋。
后来上大学、工作,我算是圆了爷爷的进城梦。可惜的是,我大学还没毕业,爷爷就打输了跟病魔的战斗,无缘目睹真正的城市生活,这或许是命运留给他的第三次遗憾。
我也曾不能免俗地设想,假如爷爷当年进了城,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思考的结果是,一个人无法逆转命运,但不管在哪里,他都有能力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爷爷没留下什么物件或者荣耀,但我抬头望向家乡,总能看到一个老人在村头漫步,腰挺的笔直。
作文高考热点作文范文篇6
世间万物,我最欣赏你,树叶。
春风刚拂过树梢,你就苏醒了。
你从树枝中探出你那嫩绿的小脑袋,东瞧瞧,西望望,似是对这些世界充满了好奇。你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春雨的滋润下,从最初小小的嫩芽变成了小绿叶儿,远远望去,一片翠色,是那样的富有生机,迎着微风,飒飒做响。
我欣赏你,给这乍暖还寒,万物还未苏醒的初春大地添了几分生气与活力。
时间是过得那样快,你也长大了,由开始的嫩绿渐渐变为一种深绿色,连浅浅的叶脉都在你的身上明确可见。你一片一片密密挨在一起,紧紧簇拥在每根树枝上面。你一片贴着一片,不留一点缝隙,似一把深绿的大伞般。此时正值夏日,就在这骄阳似火的天气里,你不顾这烈日,依然为这大地撑起了一片阴凉。蝉儿趴在树干上演奏者交响曲,鸟儿也在你的荫庇下嬉闹飞舞,时不时在暖风中同你唱几首欢快的歌。
我欣赏你,在这般炎热的天气下却仍默默坚持,撑起一片荫庇。
日渐,日渐,你已不在是那样翠绿,而是换了一身成熟的金黄色。你不再如以前那般柔软,而是流失了水分,变得干燥又卷曲。你时常就挂在树梢上,摇摇坠坠,似要掉下一般。
飒飒秋风掠过你身旁,你终是支撑不住,飘悠悠,飘悠悠,打着旋儿从树枝上带着丝丝不舍落下,静静地躺在树干底下。一片接着一片,在风中如一只只黄蝶在半空中纷飞起舞,又如飘渺若纱的梦幻女郎,轻轻地低落。最后,直到最后一片被风吹落,你带着所有对大地的思念和对自身生命的留恋,跳跃着,旋转着,轻舞飞扬着,翩然落下,投向大地,铺成了一片略带着褐色的金黄的地毯。
但你并没有就这样睡去,你用尽你生命剩余的所有力量,慢慢融入树的根部,为来年春季更好的成长提供了养分。当你完成了你所有的使命,也诠释了你这一生的意义,之后你便带着你自身甜蜜的梦,安然的长眠于土地中。
都说落叶是无情的,可有多少人知道你是多么的无私,你究竟付出了多少。你为了更多生命更好的成长,默默奉献。这也是我最欣赏你的地方。
我最欣赏你,树叶。我欣赏你为这大地带来的生机,欣赏你在炎炎烈日下坚持撑起一片阴凉,更欣赏你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仍在为更多生命默默付出的精神!这是你最令人我为之赞叹的地方,没有哪些能像你这样。
世间万物,我最欣赏的就是你,树叶!
作文高考热点作文范文篇7
清晨,推开窗户,我就与迎面吹来的秋风撞了个满怀。鸟儿在树上用歌声迎来了又一个完美的一天。
时间还早,路上车不多,空气又清新,我便趁着这难得的机会,独自在大街上漫步。早餐店开张了,大大的蒸笼上冒着热气,香味在整个大街上弥漫开来。街道旁还有许多出来晨练的人们。此时我心中顿觉大街好宁静、温馨。
我一边欣赏着路边的风景,一边哼着小曲儿,心里无比自在与快乐。不知不觉,我来到了儿童书店门口。店还没开,却见旁边早已站着许多小孩,他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店门,有的则悠闲地边吃早餐边等。他们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让我心生敬佩之情。
店门最后开了,这些小孩们一窝蜂似的涌了进去。书店一下子便寂静无声,只听见沙沙的翻书声。这时,我也走了进去,只见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捧着书,认真的看着,眼看她的眼镜就要掉下来了,她才急忙将眼镜扶上去;一个还不满六岁的小男孩小手指着连环画,脸上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还有一个小女孩边看书,边做着笔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我很感动,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正就应像他们这样啊!
街上渐渐热闹起来,人们上班的上班,买菜的买菜,逛街的逛街,说话声、吆喝声、喇叭声、各种车辆疾驶的声音清晨的那份宁静、温馨不见了。
书店这边的风景独好,它没有各种杂乱的声音,有的只就是人们翻书时发出的沙沙声,此时有的只就是宁静与温馨,有的只就是人们为了将来的完美生活而努力汲取知识的场景。
作文高考热点作文范文7篇相关文章:
★ 高考押题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