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把大家内心感受通过文字写下来的书面表达,写心得是一件非常考验我们语言组织能力的事情,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岩行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岩行心得体会篇1
《红岩》,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我敬佩江姐的坚贞不屈;我敬佩许云峰的视死如归,我敬佩成岗的临危不惧,我敬佩所有大义凛然、舍身取义的革命烈士。江姐,一位巾帼英雄,她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完成党托付给她的任务,她受尽严刑拷打,却从不畏惧丝毫不屈服。当敌人用竹签子钉她的手指时,她强忍疼痛,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当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密裁时,他毅然地说了一句:“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始终不会动摇。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当他被囚白公馆。他的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但他却表示“决不背叛革命”,宁愿放弃去美国留学,他说:“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我如果背叛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江姐、许云峰、刘思扬,虽然已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永不倒下。伟大的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曾经有无数革命先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他们的精神就像岩石一样顽强,他们的形象就像五星红旗那样光辉!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些革命烈士的名字:江竹筠、刘国志、许晓轩、成岗……
红岩行心得体会篇2
通过对红岩精神的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体现,我们一定要把红岩精神永远扎根心中,在工作中生活中时时刻刻把红岩精神体现出来。
纵观中国革命历史,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有多少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人民的自由与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热血直至生命。特别是那些被关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烈士们,当他们听到隆隆的解放炮声,即将看到新中国诞生的曙光之时,却勇敢地倒下了,永远地长眠于为之奋斗的这一片热土了。这些革命烈士也有对生命的渴望,也有人间真情,但是,当历史需要他们做出牺牲之时,他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慷慨赴死、从容就义。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人们对个性、名利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有的人热衷于名利,有的人追逐于金钱与享乐,有的人天天醉生梦死,灯红酒绿,有的人搞权钱交易、腐化堕落,这里面不乏有一些党员甚至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这些人与死去的先烈们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低俗。在先烈们即将看到胜利的曙光、分享胜利的成果之时,却与这些所谓的“名和利”擦肩而过了,他们就是这样地看待名与利,他们就是这样毫不在乎名与利,这是怎样的一种洒脱,是怎样的一种崇高,又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呢?
今天,我们早已远离那血雨腥风的岁月,正在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生命为我们创造的美好幸福生活,正在豪情满怀地向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当此之时,我们更应当继承先烈遗志,发扬红岩精神,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工作。当然,在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同时,我们也盼望自身的社会地位更高一些,价值更大一些,收入更多一些,生活更好一些,这也是人之本性,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是名与利并不完全代表一个人的价值,有的人生活上并不富有,但思想很丰富,对社会的贡献很大,自身价值也很大。相反,有的人生活上很富有,但却是精神和思想上的“乞丐”,这样的人虽然活在世上,但灵魂早已死掉了。因此,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革命年代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战火硝烟的岁月里,有谁会向共产党人那样为了解放新中国的事业而奉献所有?无论条件怎样恶劣,无论是在渣滓洞还是白公馆,共产党人那大无畏的精神让我为之敬佩。我一定要将红岩精神继承发扬,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共产党的召唤无贫富之分。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代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力量感染着所有进步人士,无论是满头银丝的老者还是烂漫天真的孩童,不管是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做出了令共产党员骄傲的事。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这并不难,只要心中怀着一颗向上的心,一颗为人民服务奉献的心。年代不同,我们如何感受他们那份激情,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向他学习,珍惜今天吧,幸福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红岩行心得体会篇3
微风掠过,给予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阳光照射在圆桌上的一本书,封皮上那两个字变得更加耀眼,更加动人,足以融化冰川。《红岩》——对革命党人坚贞不屈精神的高度概括!
正直新中国成立前那段最黑暗又最无助的时候。此刻的重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和重点比任何时候都频繁,敌人更是不甘示弱,对中国的压迫比任何时候残酷!是一个个共产党员用自己的鲜血铸成了现在的中国,他们谱写出生命的赞歌,中国的赞歌!
塑造了江姐、许云峰、齐晓轩、陈岗、华子良等一批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气概,表现了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敌人的恐惧、绝望的心理和内在的本质。
说起江姐,全中国人民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是我国大名鼎鼎的女英雄,革命事迹可歌可泣,为革命的发展做出了不小贡献,一直奋斗在武装斗争的第一线,怀揣着坚定的革命理念,付出了自己的一辈子,在1948年,因为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简直是人间地狱,受尽折磨,被关在渣滓洞的人,钢鞭,鞭刑,竹签,各种酷刑会用在人的身上,江姐全部都受了一遍。却始终撬不开她的嘴,绝不会透露革命的秘密,最终在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江姐被杀,牺牲时年仅29岁。
也许大家主观认为,凡是能在革命史上成就一番大业的,都是一些大人物,就是他他们,雕刻历史,参与历史,兴起中国!
现在正值新型冠状肺炎时期,那么多的医护人员奋斗在第一线,为了方便就只能统一减掉长发,这隔离病房里一站就是四个小时。脸上都是口罩的勒痕,整天接触着那么多的病人,他们不怕吗?他们没有家人吗?但是,他们只能选择留在一线。因为他们明白,今日的努力,换来的是明白的万家灯火,换来的是更少的人感染,换来的是亿万人民的平安。
为人民而死,虽败犹荣,为国家利益而献身,精神永垂不朽!
红岩行心得体会篇4
入夏以来,我们这里一直都在下雨,而且下得很大,像泼,像倒。我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本《红岩》,认真阅读。其中有一段,江姐被捕后,敌人先是甜言蜜语地相劝,想引诱江姐交代党的机密,后来见软的不行,便开始动用各种酷刑。尖尖的竹签子一根一根地钉进江姐的手指头里,江姐的双手被扎得鲜血淋漓,身子疼得不住地颤抖,但她仍然不肯屈服,而是响亮地喊道:“上级的姓名、地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地址我也知道,可这是我们党的机密,不能告诉你们!你们可以砍我的头,但我的思想,是永远也砍不倒的!”
读到这里,我虽然很佩服江姐,但内心里总有些不愿相信。这需要有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顽强的钢铁意志,才能承受住那些听起来都让人不寒而栗的酷刑呀!也许,《红岩》的时代离我们太遥远,我对江姐的革命精神有些隔膜,不能感同身受。
于是,我索性扔下书本,看着窗外自屋檐而下的“瀑布”出神。这时,就听外公不停地念叨着“雨太大了,怕是有的地方会被淹呀……”每逢倾盆大雨的天气,外公就总是神色焦虑,还时不时地叹气。我觉得他有些杞人忧天,毕竟,我们住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高楼大厦里,一场大雨怕什么呀。这次,我终于忍不住问道:“别的地方被洪水淹了,跟您有什么关系呀?您担心的是不是太多了?”“当然有关系。我比你还小的时候,经历过一场大洪水,”外公愣了一下,然后声音低沉地缓缓地说道,“那是1954年的夏天,我才7岁,安徽老家一连下了几天暴雨,整个县城都泡在水里,更别提农村了。村里像河一样,大船都能开进来,你说该有多大的洪水呀!”
我没有打断外公,继续静静地听他讲着。“后来,村旁的河堤要决口了,上级政府下达了撤退命令,很多人家都不愿意离开多年生活的老屋,磨磨蹭蹭,村里的老支书就带着几个村民,挨家挨户地催促。在老支书苦口婆心的相劝下,大部分村民都走了,就剩下了王婆婆一人,她抱着当年自己出嫁时穿的那套新衣服,死活不肯离开。眼看洪水越来越近了,跟着老支书去的几个村民,都劝老支书别管她了,自己安全撤离要紧。可老支书大手一挥,毅然决然地说,你们先走,我再做做她的工作!无论如何,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民群众。在他的一再坚持下,王婆婆终于同意了。老支书背着王婆婆,冒着倾盆大雨,趟过齐腰般的深水,向村外走去。最后,快到上级政府派来救援的大船跟前时,一个巨浪打来,就见村支书猛地一下把王婆婆推上了大船,自己却被洪水吞没了。那时候,我们都坐在船上,眼睁睁地看着老支书就这样没了……”
听着外公的讲述,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几十年前的那一幕。“这是真的吗?老支书真的肯牺牲自己,去救王婆婆吗?”我问外公。“当然是真的了。老支书很早的时候就入了党,年年还被评为先进呢。你要相信一个优秀--员的信仰!”
顿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看了看手里的《红岩》,好像明白了书中的江姐为何有那么忠诚刚毅的信念。“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伟大的红色信仰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在老支书那里得到发扬和光大,如今,又传承到了我们这一代……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有了大好的学习和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诱惑。阅读《红岩》,认真聆听外公
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江姐和老支书这些--员身上的那种坚定的信仰。我暗暗在心里告诉自己,今后一定要牢记红色信仰,不忘初心,以更积极的精神面貌学习和生活,以便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红岩行心得体会篇5
《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述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此刻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述:“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应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应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但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状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刻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下。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明白,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红岩行心得体会篇6
《红岩》读后感我很早就知道在重庆的歌乐山上有一个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红岩,那是从《红岩》里知道的。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第一次读完散发着墨香的《红岩》时,心绪早就飞到了这个神圣的地方。从小到大,我已经记不得心灵多少次被震撼,多少次在梦里踏上这个神圣的地方。当求学的脚步带我来到这个美丽的城市,当我第一次面对着掩埋烈士忠骨的巍巍青山,还有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的牢房时,我的心灵仍不免再次被震撼。《红岩》真实地再现了革命者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同国民党军警、特务、叛徒不屈不挠地斗争。尤其突出了共产党员的英勇气概、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红岩》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令人钦佩的英雄形象: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江姐;天真可爱,但面对敌人却同成年人一样勇敢的小的烈士——“小萝卜头”……书中的许多情节也令人难忘:许云峰以超人的意志,在敌人魔掌中两次战胜死神,在与世隔绝的魔窟中用双手艰难地挖出一条越狱的通道,留给战友,自己却壮烈牺牲。在他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时候,书中有这样的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站立两旁的特务,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江姐看到丈夫彭松涛的头颅挂在城楼上示众时,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勇敢,她把刻骨之痛深深埋在心底,把满腔悲愤化为革命的动力。她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特务们为了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把又粗又长的竹签钉入她的指甲缝间,面对着这样钻心刺骨的疼痛,江姐没有丝毫的动摇,特务们的严刑逼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成岗在狱中受尽各种严刑拷打,催眠术,测谎器,美国新药诚实注射剂……然而敌人的种种花招依然无法动摇他坚定的革命信念,他居然还在敌人审讯室大声朗诵“我的自白书”,令敌人惊慌失措。还有很多很多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同样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胡浩,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生,他正如同一朵正含苞待放的鲜花,却被关进了监狱长达十余年。
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烈士们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强忍着旧脓新疮袭来的阵阵裂痛,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然而,他们却相信,革命终会胜利,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让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通过《红岩》这本书,我看到了这场在特殊背景上、特定环境中,革命者进行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看到了垂死挣扎的敌人的极端凶狠残暴与外强中干;更看到了革命者在黎明前的最后斗争中表现的浩然正气、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有这一切展现在眼前,激动、崇敬、悲愤、感叹……每一个读过《红岩》的中国人都必定会生出这样的情感,而红岩英烈们坚贞不屈的精神,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红岩》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这些。革命先烈们的牺牲精神,更是让我潸然泪下。那些逝去的共产党员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幸福安康,为了中国的美好未来,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身体倍受摧残,有的甚至断送的生命。可他们无怨无悔,前赴后继的为党、为人民做出了惊天动地的牺牲。
红岩行心得体会篇7
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那里却奏响“国际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遭到了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
《红岩》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性别、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此刻我们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所有这一切,让人多么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红岩》里面都是一些真实的人和事情,而这些人和事情同一个年代、一个时代紧紧地结合在一齐。“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失败膏肓土,成功祭苍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而在这些思想当中,所实践的都是具体的人,而这些人都不是当时一些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从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取道路当中,他们投身于社会革命,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益进行实践,这崇高的选取促使我们去思考,人就应怎样去活着?人就应怎样去奋斗?人就应怎样去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就应所尽的职责和承担的义务?关于爱的名??
《红岩》里的人物原型--歌乐山的烈士们是一个奇特的英雄群体和文化群体,他们几乎人人会写诗。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间地狱里,他们拿起笔做刀枪,刺向黑暗的社会和凶残的敌人。“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那我们该怎样让我们的国旗更加鲜艳?在我们享用现代礼貌的时候,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吗?能够忘记以前发生过的战争吗?能够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吗?能够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好处吗?不,不能,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这天的和平和幸福,此刻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向一向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国旗在我们的国土上更加骄傲地飘扬!
红岩行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 乡医心得体会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