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部分的总结和升华同样重要,它能够强化作文的主题,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每一篇作文都是心灵的碰撞,激发出共鸣与思考,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思考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思考作文篇1
“我看大家都很聪明,就给你们出一道数学题吧”说完语文蒲老师从她的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看了一眼就在黑板上“刷刷”地写着。“ 1=5 2=317 3=512 4=639 5= ?”有人一边看一边念起来。刚念完,就听见有人大声喊“1——”,同学们听见后也附和着“1”“就是1”蒲老师停顿了一下,又说:“有没有不同意的?请举手!”这下同学们一听,以为不对,连忙拿出演算本在上面算了起来,教室又恢复了安静。
不知道是谁说了句“应该是1呀”但是语气就没有刚才那样坚决。“是 644”“不对!应该是 829”“5等于1”教室里又开始热闹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着。有的还在拼命计算,有的在那里东张西望,有的三三两两小声议论着,有的干脆等着老师公布谜底(答案)。“快看,有人举手了!”我顿时松了一口气,这下有“救星”了!“我觉得应该是766.因为 639 – 512 = 127,639 + 127 = 766 .”他一本正经地说着。“不不!应该是829.因为512 + 317 = 829!”她连忙反驳。“no,应该把这四个数加起来等于一千四百七十三,然后用1473除以5就等于294还余下3,最后294 + 3 = 297。所以5 = 297。”“错啦错啦,余数不能加在商里。”聪明的陈智山提出了意见。许多人反问蒲老师:“这道题的答案到底是多少呢?”但是蒲老师的话使他们失望了:“答案是______暂时保密!”“但可以和你们平时最好的朋友一起讨论。”于是,同学们像箭一样跑向朋友的座位。最后,他们还是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蒲老师终于说出了答案“5 = 1”“蒲老师骗人!”“抗议!”台下传来了抗议声。
她终于给我们看了本子——来上面什么也没有,这些动作全是她装出来的。我这个时候才明白,这道题的里面包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要像小泽征尔那样相信自己。
数学思考作文篇2
在生活中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可能会令人难以忘怀,因为它也许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事情就发生在昨天。那是下午第二节课,我们在教室安安静静的考试,我拿到卷子刚开始做时,觉得不难,就很放松,可后面发生的事,谁也没有想到……
当我的卷子还剩下四分之一的时候,老师说:“快点啊!时间不多了。”我听后顿时感到毛骨悚然,看到自己还有三道比较麻烦的题目是,更是不安。不过,还挺幸运,时间够了,可我还是遇到了“拦路虎”。在我写到倒数第二题时,心慌了,我有点做不到了,于是我绞尽脑汁,费了好大的功夫,终于列出了一个比较合逻辑的算式,但答案却被我算成了分数,我心想:“怎么可能是分数,难道别人还卖半袋不成!”想到这,我又把我辛辛苦苦想出的答案改了。这一改不要紧,可把我的正确给改掉了。
收卷后,我问周围的同学答案是多少,他们异口同声地说120.我怕不准确,就又问了一个我的“死党”,她的答案一样,120.我之后又追问算式,她充满肯定的说:“1/(1/200+1/300 )”我微微的怔了一下,和我原先想了的答案一模一样,我当时后悔及了,为什么去我没有再算一次,而是怀疑算式列错了,真不应该呀……
从那件事以后,我明白了:面对一些事情时,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不要因为一些外界的语言和一个小小的“失误”而放弃了自己本身正确的选择,因为这个放弃可能会令你后悔莫及。
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不要怀疑从根源上的错,需仔细判断,慢慢分析,终会以完美落幕……
数学思考作文篇3
下午,来到学校,在学校里兴奋地玩耍着,专心地听讲着。
体育课过去了,我们有的坐在教室里吹风,有的又跑出去疯玩一顿了。而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地等着上课的铃声,忽然一阵微风拂过我的脸颊,上课铃声“叮、叮、叮”地响起。我心想:“时间过得真快,就像刚才拂过的微风。”
数学老师带着严肃的面孔来到讲台上,目不睛地盯着我们。过了一会儿,老师从嘴里吐出几个字来:“同学们自己做作业。”有些同学眉开眼笑,有些同学愁眉苦脸,有些同学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而我却是兴高采烈地做起数学作业,我做着做着,碰到了一道难题,这道题确实有点难,就连“数学百科”—陈诺,也不会做呢。
我左想想,右想想,还是做不出来。正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突然脑子一,想到了解决办法。我立刻动起笔来,“唰、唰、唰”地写了起来。写完后,我松了口气,马上把我的答案和陈诺的答案一对,答案完全不同,我傻眼了。她立即和我解释,说这样是什么意思,不管我怎样反对她的意见,她还是不同意我的说法。我被她说得糊里糊涂,分不清东南西北,旁边的邱熠锋也参加了思考。邱熠锋的答案和我的一模一样,但是算法不一样。
一开始他同意陈诺的看法,我拼命地和他们解释。最后,邱熠锋来到我面前看了看我的答案说:“付汗鹏说的也有道理。”然后又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我的解题方法,陈诺还是不同意。我回头一看,快下课了,有些同学开始坐卧不安了,有些同学无精打采,当然也有些同学炯炯有神。
下课了,我心想:“真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啊,它让我们学会了思考!
数学思考作文篇4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到小小的数学题让我体会到了如山般严肃的父爱。
记得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在明亮的灯光下,我正奋笔疾书,突然一道我没见过的.数学题如同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我的“去路”,我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我想快点冲破这道阻碍,但是又无可奈何。头上的汗珠一滴滴滚落下来,我如坐针毡,绞尽脑汁的去想,可这道“墙”好像就是跟我对着干似的,就是不让我过去。
百般无奈,我只好跑去问爸爸。我轻轻打开父亲的房门,问道:“爸,这道题怎么做,教教我吧。”“自己想去。”正在埋头看书的爸爸头也不抬。我愣住了,像被冷水浇了一样,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哼,谁要你教,我自己也做的出来!”我把房门“砰”的一关,用愠怒的眼光看着那道可恶的数学题……沉思片刻,脑袋里好像出现了两个小人在争论。其中,一个人说:“父亲之所以这么说,是想让你独立思考,不依赖别人。这样你才能真正懂得那道题的解法。”
想到此,我的心豁然开朗。我冷静下来,不一会儿,这道难题就被我“攻克” 了。当我兴高采烈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笑了,笑得是那样灿烂……
一道对常人来说微不足道的数学题,让我懂得了那如山般深沉而又严肃的——父爱。
数学思考作文篇5
在七年级“数学报”第一期上,刊登了这样一道怪题:
以前,美国举行了一次“全美数学能力测验”,有83万中学生参加,其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个三棱锥和一个正四棱锥,他们的棱长都相得,问他们重叠一个侧面后,还露出几个面?标准答案是七个面,因为两锥分开时有4+5=9(个)面。当他重叠一个面后,有两个面被遮住了,所以标答案是七个面。可是一位十七岁的中学生丹尼尔的回答却是五个面,阅卷者当然判他错。丹尼尔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是对的,回家后做了个模型,当他把这个模型交给老师时,老师不得不承认丹尼尔的结论也是对的。
从上面似乎可以得知,有两个标准答案:一是原来的标准答案七个。二是丹尼尔的答案五个。我回家也做了两个模型,一推演,发现只要是在三棱锥和四棱锥棱长相等的特殊情况下,三棱准和四棱锥的侧面拼合起来时,不仅有连个面被遮住了,还有两对两个面恰好重合成了一个面的情况。所以应是9-2-2=5(个)面。
单新的问题又来了,按照上面的推法,正三棱锥和正四棱锥侧面拼合后就不能是7个面了,也就是原来的标准答案错了。我又仔细读了读题,发现以下三点构成了一个特例:
1·正四棱锥
2·它们的棱长相等(即底棱和侧棱都相等,并和上一条构成了特殊的正四棱锥和正三棱锥的形状)
3·侧面(限定了贴合方式)
只要有以上三点,就一定是5个面,而不能使7个面。
看来还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
数学思考作文篇6
周六晚上,女儿完成了国庆节手抄报后,还意犹未尽,想再干点儿什么。于是,就自己找了一张第一单元的数学试卷来做。当时我正在读博文,就没有站起来,只是瞟了一眼,发现那份卷子很难。但看着女儿一脸自信的模样,就没有提醒她。
果不出所料,在第一大题的填空题就开始“咬笔杆”了,一副遇到拦路虎的.样子,为了不打扰女儿思考,我关了电脑,去看书了。
一个小时后,女儿拿着试卷来到我面前,“妈妈,我做完了。但有一道应用题不会。”
我看了看,这是一道有些复杂的应用题,没有三步是算不出答案的。但女儿总是爱投机取巧,光想一两步就计算出来,所以所有的演草都是错的。
“你再多读几遍题,好好想想再做。”
“妈妈,我都想半天了,这道题我真的不会。你还是提醒我几点吧。”
此时此刻,已是十点多了,夜晚的宁静吞噬了一切。面对着夜晚灯光下的试卷,和女儿一脸茫然的表情,此情此景好熟悉。一直以来,对于女儿的数学我都是有问必答的,有难必讲的。可是女儿现在已经是四年级了,我不能再这样惯着孩子了。于是,就告诉她:“如果实在不会做,就放一放吧,说不定思考一夜就会做了呢。”
女儿高兴的接受了我的建议,没有再问下去,就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刚刚起床,女儿就兴奋地喊我:“妈妈,那道题我想明白了,我一画图就做出来了。你快来看看!”
我一看,在那道题旁边画了一个草图,下面是算式,结果完全正确。就表扬她说:“你真棒,学会独立思考了。以后再遇到不会的题就不用妈妈给你讲了。”
女儿一脸的兴奋, “嗯,以后我自己思考,不再问你了。”
女儿蹦着跳着出去骑车了。
望着女儿的背影,我若有所思。
对于女儿的英语,我选择了“一窍不通”,女儿的英语一直都是自己学习,学得还不错。对于语文我选择了放手,只在读书时陪伴女儿,一起读书,一起读博文,一起发表感想(其实,这个过程就像孩子做阅读理解题),女儿的语文学得倒是得心应手。
可是,数学就不同了。可能是自己喜欢数学的缘故,特喜欢做数学题。所以,自打女儿上一年级,我就无意中扮演了“家庭数学老师”的角色。女儿似乎也看出来了,没有妈妈做不出来的数学题,于是,只要一遇到难题就会求助于我,我也会乐于帮忙,给女儿讲解。可是,三年下来,女儿也没有学会独立思考并解决难题。
我这才感觉到是我出错了,我似乎把自己定位到了“数学老师”的位置上,在女儿眼里,妈妈的数学很棒,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自己是无法超过妈妈的。这种情况,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女儿现在已经是四年级了,但还是平生第一次自己独立思考并解决数学难题。由于我的“强权”,在数学方面没有做到“示弱”,没有做到彻底放手,导致了孩子一直在心理上依靠我,一直不会独立思考。
前思后想,没想到我的一个不小心竟给孩子造成了这么大的一个后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孩子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我们的一个错误决定会影响孩子的一声。
让我们学着做父母。摆正心态,在孩子面前学会放手,学会示弱。我们一次次的示弱,让孩子一次次的变得强大。这就是一道数学题引发的思考……
数学思考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