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观后感6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写观后感时,常常会提到影片的音乐和视觉效果对情感的影响,大家在写观后感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观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观后感6篇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观后感篇1

原来我已经知道世界的环境问题很严重,但是看了前美国总统戈尔的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后,发现地球的环境问题已经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难以忽视的真相》不是一部普通的纪录片,他或多或少唤醒了一些人心里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没有看片之前,我仅仅是知道由于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若干年后可能由于海水上涨而危害到沿海地区……然而,这个“若干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于可能在很久以后才会发生像《后天》里那样的严重灾难,大家往往是不去想象那些遥远的事而对眼前的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好像这些问题并没有威胁到我们一样。可是,看到北极熊只为了寻找冰面而在海面上漂了60英里,最后体力不支淹死时,我感到很揪心,林肯公园的环保歌曲《wha tive done》中也有同样让人揪心的画面:一只浑身沾满油污的企鹅,艰难的抬着头游在漂满石油的海洋中——人类往往以高等动物自居,而忘记了同样是动物的其他物种是否在由于我们的自私,而饱尝他们本不应该所受到的自然的惩罚。

这让我不禁想到之前新闻上所说的南极磷虾捕捞商业化,诚然,南极磷虾富含蛋白质而数量巨大,在一定程度上的捕捞并不会影响到南极的生态平衡问题。但问题是各国已经在南极大量捕捞磷虾,如果磷虾捕捞业不断扩大,加之一些为追求私利而不计后果的私自捕捞,势必会导致以磷虾为主食的南极各种鲸类和鱼类因寻找不到食物而饿死,使南极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若人类仅仅是为了一种可替代的蛋白质或是满足口腹之欲让南极的动物们遭遇饥饿的灭顶之灾,由此产生的“蝴蝶效应”最后也必将是人类自掘坟墓自取灭亡。

所幸的是,许多国家、企业和个人都认识到了环境灾害的严重性,国家提倡节约能源,绿色环保。我们所在的热电企业也非常重视,狠抓节能减排,提倡低碳办公,从个人方面来说,我也将从约束自身做起,做到短距离不开车,而是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吃濒危野生动物,不购买他们的皮毛制品等等,尽我所能维护好身边的环境。

希望越来越多人的人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那些环保人士的奔走呼号,不会看上去徒劳的好像是与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让我们的孩子们,也能看到我们所见过的美丽雪景,看到一个如此美好的地球。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观后感篇2

?难以忽视的真相》是一部纪录片,其中揭露了气候变迁的资料并对此做出预测,同时也在电影中穿插了高尔的个人活动。通过巡回全球的简报发表,戈尔指出全球变暖的科学证据、讨论全球变暖经济和政治的层面,并阐述他相信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若没有减少,在不久后全球气候将发生重大变化。

电影包含许多段落是为了反驳认为全球变暖不明显或尚未被证实的人。例如,戈尔探讨了南极洲冰床溶解的风险,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近6公尺,沿海地区将会被淹没,也会让约一亿人因此成为难民。格陵兰冰雪融化后的水盐分含量较低,可能会中断湾流而造成北欧地区气温骤降。

为了解释全球变暖现象,电影引用了对南极洲冰层中心样本在过去六十万年间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数值的检测。飓风卡特里娜也被用来推论9-14公尺高的海浪对沿岸地区造成的破坏。

戈尔在纪录片的最后说到,若是尽快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种植更多植物,将能阻止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高尔也告诉观众如何能帮助减缓暖化现象。

同名的书籍也在电影上映后不久推出,其中包含了更详细的附加内容、科学分析,以及戈尔对于纪录片中探讨之议题的评论。

第一次看一部这样的纪录片,看完后最深刻的感觉是:震撼!

管理学里讲的一个例子:把青蛙放进沸水里,它会马上反应跳出来,而放到冷水里慢慢加热,它却会若无其事的呆在里面,知道死亡!没想到这个例子会出现在这里,以此来警醒我们,人类正在这样一个被加热的冷水里,而加热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当冰糕一拿出冰箱就会融化,我们该在么做?把世界都变成一个冰箱嘛?那压缩机又从哪里来?当北极熊因为没有广阔的冰层而溺死水中,我们有怎么来拯救他们?当山上的积雪都融化掉,长江之水又从那里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暖,但就在这暖的同时,却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就拿我国为例,越来越暖的冬天和今年冬天南方雪灾;不断增多的飓风袭击;临近省市一边洪涝一边干旱……

这些近年来不断增多的各类自然灾害难道只归功于自然的无情?我们难道没有做什么让我们应受这让的惩罚吗?当你看到某个工厂的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当你闻到化肥厂里飘出的难闻的气味,当看到露天煤窑无限制的开采,当你看到冒着黑烟的汽车排气筒……看到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空气污染、酸雨……更深一层的是什么呢?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有多少人能看到这些,当人们注意保护了环境,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维持地球这个生态圈的平衡!

经济增长建立在高耗能的基础上,燃烧石油、煤炭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我们对它们做了什么?——直接排到大气之中。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把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很大一部分保留了起来,温室形成,全球气温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我能记得好多“大片”之中灾害来临之时人们惶恐的表情,和之后的涂炭,但是人们怎么就不能在这一切来临之前就预防呢,国家、政府一系列的“应急预案”又能挽回多少人的性命!

戈尔一遍一遍讲述着这个难以忽视——严峻的真相,又有多少国家行动起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迟迟不肯支持京都议定书,还不是为了能更肆无忌惮的消耗能源换取经济的增长!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将会在40多年内采完,天然气也只有不过100年的寿命,再这样下去地球上百万年积攒下来的东西就要被我们以200多年的时间用光!

值得吗?再这样下去后代靠什么来生存!

深受格尔的精神和毅力所感动,铭记这些话,让改变气候危机从我做起!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观后感篇3

全球气候变暖如今已成为人所周知的话题,但是在数十年前,这却是个耸人听闻的事情,如今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口中说出来,有人说是骗局抑或杞人忧天,对我来说确实一语惊醒梦中人。

其实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我们都在见证着,比如四季不再分明,出现暖冬,灾难性气候,花期不规律,自然的节奏被打乱,按时来觅食的候鸟无法生存,应该冻死的虫子却蠢动着传播疾病……只是我们习以为常抑或还未有切肤之痛,顶多感到一些小小意外罢了。也许作为一个大学生或者是所谓的高素质群体,我们会感到惊奇,但生活工作的匆匆碌碌往往使我们不经意忽略。如今看完《难以忽视的真相》以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工业中大量的使用各种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我还记得小时候曾“有幸”路过一家硫磺厂,当时附近遍地枯黄的野草和如同巨兽大口正喷吐着黑黄烟雾的一排排烟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据说这在之前的德国随处可见,如今中国已有超越“前辈”的趋势了。温室气体远远不止co2,还有甲烷、nox,不仅仅是工业,大量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畜牧养殖,都是温室气体的温床。曾有人提倡素食从而为温室气体减排做贡献,那是因为肉食动物在饲养的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更多。如果气候真如科学证明的那样快速的变暖,南北极的冰会融化,洋流的走向会变化,于是,海平面升高了,均匀的降水变得不均匀了,热的地方更热,冷的地方更冷,干燥的地方闹旱灾,湿润的地方闹水灾。而且冰川融化会使人类的很多生存地方都将被淹没,人类或许会因此而灭绝。也许会有人说,我们科技这么发达,倒时候还会没有解决方法么。但是我们得明白的是在大自然的威力下,高科技真的不值一提。

这是个全人类的重大话题,当然也就有人站在反对的一面。看过《骗局》后我又一度迷茫。《骗局》提到过人类排放的co2只占大气中co2很少一部分,只有百分之几,火山每年产生的co2比工厂、汽车、植物和人类加起来的都多,制造更多co2的是动物和细菌,它们每年制造出1500亿吨的co2,而人类只制造65亿吨,而且co2的最大来源是海洋。而且根据《骗局》中的图像数据表明是气候变暖造成co2增加而不是《真相》中所说的co2增加导致气候变暖。不论二者你相信谁,全球变暖确确实实发生着,这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或许变暖是不可逆转的,或许人类必定会灭绝(因为地球上生物都是有生存周期),或许下一代的生物们就会在博物馆里放上人类的骨架观赏就像我们欣赏博物馆里的恐龙骨架一样。或许我们就是一艘艘载满基因片段的船,当我们驶离港口,驶入下一个港湾,把货物传递下去,便完成了我们的历史史命。但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所以,我想我们现在既然活在当下,就不应该逃避这个问题,再不济也要设法减缓极端气候来临的步伐,无所事事是最危险的一种状态。

但真相要得到人们理解承认总是这么难,因为相比科学的迅速发展,人性的发展脚步却是这么慢。布鲁诺,苏格拉底这些先驱们没有得到回报却是落得一个凄惨下场。戈尔来回奔波,卖力宣传,美国始终没有签订京都议定书。

就像戈尔所说的,科学家们是要发现问题,他们已经做到了。而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才行。其中新闻媒体的宣传造势必不可缺,政府的政策导向才是一切的关键。人类从是群体性的动物,必不可免的具备从众心理。当改变了羊群中头羊的路线时,其他的羊也自然会乖乖地跟着拐弯。民众的呐喊中或许蕴含无限的潜在力量,但政府的政策才是最具效率和力量的。想当年多少环保组织宣传过用布袋的若干好处,也免费发过布袋,可依旧是满大街的“白色污染”,政府的一张限塑令下来就一切了无痕了。这也是人性因素造成的,崇高的东西往往都是脆弱的,人从本质上讲都是趋利避害的。

我想我们最大的目的就是促使国家政策出台,但如果我们实在不能要求到别人做好,那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我们应该尽力保护这个共同的家园,也许个人的行动看起来很无力,但我只是不甘心做那只温水里煮着的青蛙。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观后感篇4

如果不是从小受无神论,我相信自己会是个很虔诚的人。我相信世间总有什么东西应该值得信赖,有永恒的价值,可以投入全副身心。少年时相信爱,后来相信美,再后来相信死亡。我离宗教越来越近。因为宗教,其实是为面对死亡做准备的。面对死亡的态度,就是你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环保,是一种生活态度。说得简单点,就是只消费我需要的,只占有我真正在乎的。在物质匮乏的时候,这是无庸质疑的,在供应充足的时候,这需要智慧和定力。

胡思乱想的时候,会怀疑文明是否真的是“进步”,是否真的对“人”这个物种有利,还是加速了物种灭绝。我们有智力,会思考,会用工具,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过越是“文明发达”的社会,生育率越低,这难道不奇怪不值得深思吗?科技越进步,生存环境却越来越恶劣,已经是事实,难道不值得警惕吗?我们拥有的越多,却不见得更快乐,甚至更不快乐,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这样的想法,是很“政治不正确”的。所以《难以忽视的真相》还不敢这么说,它只是说了“政治不方便”的层面。英文名an inconvenienttruth,意思是“棘手的真相”。我本来以为inconvenient是“不方便”那一层意思,其实不然,片中谈的是美国政客在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上的暧昧回避态度,因为牵涉到巨大的利益。正视全球变暖是“正确”的态度,但是处理起来却非常棘手,而舒服享乐惯了的美国人,也情愿关起门来,继续无视事态,不然戈尔为什么没当上美国总统呢?

不过这个事实,戈尔也没有正面碰触。他很聪明,大部分时间让科学和气候变化的实例说话,他不正面吓人,可是每个人都吓到了。含蓄地,他在对美国人说:看,你们当初没有选我,后果很严重吧。

不过我原谅他的做态,因为他摆的事实说服了我。气候的确不对劲,所有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也都最好听听他说的话。海平面上升(的确在上升)是绝对无情的,而且首当其冲。自然是无情的。忘了哪篇文章说过,“拯救地球”其实是个错误的概念,应该拯救的是地球上现有的生物。自私一点,就是拯救人类。气候变了,冰川期来了,地球还是地球,还是那些物质,只不过液体变成固体,或者固体变成气体,它还会在太阳系里绕太阳转,太阳出了问题,才能说到拯救地球。地球变冷变热,在地球的历史上其实是常态。但是脆弱的人类,可经不起地球打个喷嚏。再说,全球变暖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

不过人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个越来越逼近的危险,并不容易,所以戈尔到处奔波演讲,试图唤醒民众。这里面当然有政治企图,有做秀成分,不过这个人,的确好过那个只知道开启战祸的家伙。

?难以忽视的真相》其实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准备充分,讲解平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煽得又不过分,不多不少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它半点也不花哨,观众却被深深震撼。它也知道要普罗大众,不能期之以高标准的道德说教,所以它先把观众吓个够呛,然后在片尾呼吁大家从小事做起。

说回“inconvenient”,我觉得把它理解成“不方便”也完全可以。人类如今的场面铺得这么大,还不是因为贪图方便,加上贪婪成性。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汽车,家电,各种耗费能源的先进科技,大多数都是为了方便人的生活。我看完片子,心虚地想:糟糕,刚买了一台烘干机呢。有烘干机很方便,再也不怕下雨,烘过的衣物暖暖软软也很舒服,可是它消耗的电能是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的石化能源产生的。如果没有洗衣机和冰箱,生活可该怎么过?洗衣机还好,冰箱是绝不可少的。放弃这些,我愿意吗?难。

我能做的,只有尽量节省水电,少开空调,少用烘干机;将垃圾分类,交给回收公司;少买不必要的东西;少用塑料袋和纸张(可是书还是得买呢);能走路就走路,能搭巴士就搭巴士。可是这些够吗?我还可以把这片dvd交给环保意识浓厚的校长,让她放给全校学生看,可是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们能明白吗?其实,我难道不是养尊处优吗?我还可以做什么?我可以皈依环保,习惯环保的生活方式。只用需要的,只占有真爱的。不攀比,不虚荣。过简单的生活,即使做个闷人也在所不惜。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观后感篇5

?寂静的春天》是号称我们环境问题发现的一个里程碑的小说。但是包括我自己,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现在除了学环境的人,又有几个人知道呢?《难以忽视的真相》里面,我被戈尔的执著感动,他到处演讲,他拍了这部电影,他改变了很多人的观念。看到他制作的精美的演示和他激动人心的演讲,很大程度上,我们不能再把他和政治联系起来。其实,这本来也就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生存的问题。

首先是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正如戈尔所列举的,种种迹象表明了我们生存环境的恶化,但是还是有人要想去掩盖这个实施。我们的物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我们的空气正在变得混浊……但是又有几个人在面对这个问题呢?我不知道,谁也不知道。看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就知道了。大家都觉得小时候的环境很好,有山有水有蓝天,这些很多东西现在都看不到了。河水不再清澈,鱼儿也都变少了,我们都看到了,但是我们没有人站出来说话,因为我们的概念里面,我们的生活在钢筋水泥结构的城市里面,我们的生活是变好了。那些可以忽略的环境问题,至少是现在可以忽略的,我们就忽略了吧。厦门,这样一座美丽的海上花园城市,现在被大家戏称为“大工地”,到处施工的厦门,到处在打一个个补丁,周围多少人在噪音中变得烦躁?这种正在被改变的美丽,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如果真的和环境冲突了,例如px,又怎么样呢?

其次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说得再多,总结到一句话,还是我们人的问题。让我想起在一堂课上老师讲“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个理论成立不成立的问题。老师说,科学技术本身,其实是无害的,关键还是在人,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其实是人类对它的运用所带来的,而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所造成的。所以,讲“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实也是人类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说法,该对科学技术造成的负面效果进行反思的,是我们人类自己。我很赞成老师的这个观点。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政客要对这些问题负责,总之是我们人思想的问题。

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环境执法的问题。在我们学习环境法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我们的环境法力度根本就不够……罚款什么的都不够重,而且很多时候环境部门没有执法权,要工商等部门才能执法。另外,环境影响评价法也已经实施很久了,强制环评虽然实施了,但是我们却仍然没有感受到很大的变化。问问市民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么?环境影响评价不过关的话,会怎么样呢?”可能满大街的人没几个知道的吧。现在的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少数人赚钱的工具,而真正法规想要达到的目的有没有达到,我们不得而知。

至少我们也没有在目前的法律宣传的节目中看到环境相关法规的宣传内容。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执法权利和力度都不够。

另外现在一个环境归很多部门管,海洋局,渔业局……这样混乱的管理机制也有待改进,而管理机制的改进,也是进一步加强合理而有力执法的保证。

如果一个公司不按规定处理污水了,我们能马上强制要它关掉甚至永久取消经营权,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只有罚款这种无力的措施,我想很多企业都不敢再忽视环境的问题了。

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去处理污染,而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我国不是没有建立健全法规的力量,关键在于我们什么时候怎么样能让环境法能有一个合理而有力的执法空间。愿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我们人类能有真正更美好的生活。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观后感篇6

看完《难以忽视的真相》,我心情沉重,真的有种破坏地球的愧疚感,一阵皱眉深思过后,取而代之的是卫地球的使命感和爱护环境的满腔热情。

戈尔先生通过大量制作精美的.图表、数据、曲线、动画片、多媒体甚至漫画来给我们上了一堂沉重的环境课。一个幽默、锐智并且坚持不懈的人,煞费苦心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演讲,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一定也能理解戈尔先生的良苦用心吧!

为什么蹙目呢?气候反常、海平面上升、土地干旱、地球上病虫害增加、飓风、海啸、灾难频繁…全球变暖的种种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多少曾经美丽动人的湖泊已经干涸,多少北极熊和企鹅因为冰山融化而死去,飓风、海啸等灾难越来越频繁地发生,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如果人们仍旧不关心我们唯一的生存之地---地球,那样的话50年后,70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呢?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在此时此刻起,从自身做起,爱护我们的地球吧!

少用电、少用火,不吸烟、不浪费食物,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做些宣传环保知识,平时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从自身做起,进而影响身边的人。以戈尔先生为榜样,好好爱护我们生存的这个大家庭,如果没有了它,我们明天怎么过呢?记住!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我热爱地球,爱她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四野飘香的花丛,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晶莹剔透的冰川,蔚蓝深邃的大海…

…请不要让他们消失,请承担起在这个星球生存的一个人应负的责任。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海的女儿的读后感参考6篇

我的高考我的班观后感6篇

鼠的月亮河的读后感通用6篇

鼠的月亮河的读后感6篇

风的故事的读后感最新6篇

愿望的实现的故事读后感6篇

长征的故事的读后感模板6篇

参观校博物馆的观后感通用6篇

风的故事的读后感参考6篇

书的故事的读后感通用6篇

难以忽视的真相的观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