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通常需要考虑课程标准和教育政策的要求,以确保教学活动与教育体系保持一致,教案的评估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符号问题。
突破:从 小学四则混合运算出发, 采用以旧引新,课本示范,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环节1 、温故知新
1、计算 ( 三分钟练习 ) :
( 1)(-2) 3 ; (2)-2 3 ; ( 3)-7+3-6 ; ( 4)(-3) × (-8) × 25 ;
( 5)(-616) ÷ (-28) ; (6)0 21 ; ( 7)3.4 × 10 4 ÷ (-5)、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本节课我们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环节2、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先阅读完预习要求,再用15分钟时间进行预习。
预习要求:
请同学们利用15分钟的自学时间完成学习内容中的三个模块, 自学中保持自学环境的安静,认真高效的完成自学任务。
自学内容要求:
1 、完成法则自学模块,理解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2 、法则的运用。完成例1 、例2 的二个自学模块。
自学模块(一)
仔细阅读课本66 页第一段,完成下列内容。
1、 计算:
(1) -2 ×32=
(2) (-2 ×3 )2 =
2、 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3、 小组交流:
回顾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规定的?
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
自学模块(二)
例1计算:6 1 1 5
—×(-—-—)÷—
5 3 2 4
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例1 计算
1、例1 中是一些什么样的运算?像含有这样运算的习题与在小学时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观察运算: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
思考顺序: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
动笔计算: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
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2、写出例1计算过程
3、巩固练习
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16×(-3/4+5/8)÷(-2)
① ;
②、
使用运算律,解题步骤是怎样的?能计算出相同结果吗?但哪种方法更简便?
4、小组交流
自学模块(三)
例2计算:(-4) 2 ×[( -1) 5 +3/4+ (-1/2) 3 ]
1、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例2计算
仿照例1.
观察运算:
思考顺序:
动笔计算:
检查结果:
2、写出例2计算过程
3、巩固练习
( 1 )(-4 × 3 2 )-(-4 × 3) 2、
(2)(-2) 2 -(-5 2 ) × (-1) 5 +87 ÷ (-3) × (-1) 4、
3、小组交流
环节3、达标检测
( 1)1÷(-1)+0÷4-(-4)(-1) ;
( 2)18+32÷(-2) 3 -(-4) 2 ×5、
(3)计算( 题中的字母均为自然数) :
[ (-2) 4 +(-4) 2 · (-1) 7 ] 2m · (5 3 +3 5 )、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
环节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乘方,再——————————————————————
2、同级运算———————————————————————
3、若有括号———————————————————————
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并注意符号问题。
环节5、课后作业
课本67页习题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叙述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2.三分钟小测试
计算下列各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答案):
(1)32-(-2)2;(2)-32-(-2)2;(3) 32-22;(4)32×(-2)2;
(5)32÷(-2)2;(6)-22+(-3)2;(7)-22-(-3)2;(8)-22×(-3)2;
(9)-22÷(-3)2;(10)-(-3)2·(-2)3;(11)(-2)4÷(-1);
二、讲授新课
例1 当a=-3,b=-5,c=4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2; (2)a2-b2+c2;
(3)(-a+b-c)2; (4) a2+2ab+b2.
解:(1) (a+b)2
=(-3-5)2 (省略加号,是代数和)
=(-8)2=64; (注意符号)
(2) a2-b2+c2
=(-3)2-(-5)2+42 (让学生读一读)
=9-25+16 (注意-(-5)2的符号)
=0;
(3) (-a+b-c)2
=[-(-3)+(-5)-4]2 (注意符号)
=(3-5-4)2=36;
(4)a2+2ab+b2
=(-3)2+2(-3)(-5)+(-5)2
=9+30+25=64.
分析:此题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小括号可以先做小括号内的,
=1。02+6。25-12=-4。73.
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方,再算乘除.乘除运算在一起时,统一化成乘法往往可以约分而使运算简化;遇到带分数通分时,可以写
例4 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等于2,试求 x2-(a+b+cd)x+(a+b)1995+(-cd)1995值。
解:由题意,得a+b=0,cd=1,|x|=2,x=2或-2.
所以 x2-(a+b+cd)x+(a+b)1995+(-cd)1995
=x2-x-1.
当x=2时,原式=x2-x-1=4-2-1=1;
当x=-2时,原式=x2-x-1=4-(-2)-1=5.
三、课堂练习
1.当a=-6,b=-4,c=10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其中a是有理数,a≠0):
(1)a2+1>0; (2)1-a2<0;
四、作业
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a3-b3与(a-b)·(a2+ab+b2)的值:
2.当a=-5。4,b=6,c=48,d=-1。2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3.计算:
4.按要求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2)-64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2的平方的差.
5*.如果|ab-2|+(b-1)2=0,试求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课前三分钟小测试中的题目,运算步骤不太多,着重考查学生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三分钟内正确做完15题可算达标,否则在课后宜补充这一类训练.
2.学生完成巩固练习第1题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a+b)2=a2+2ab+b2,(a-b)2=a2-2ab+b2,使学生做题目的过程变成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在运算过程中能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适量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获得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的经验。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难点: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符号确定以及运算中的顺序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已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有哪些?你能分别说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吗?
观察:(1) (2)-3-[-5+(1-0.6)]
你能说出这个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上面算式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多种运算,我们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在小学里所学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这些运算顺序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是否适用?
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的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题:
(1) (2) -3-[-5+(1-0.6)]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演示,完成后,评析,强调运算顺序。
解:(1)原式=17-8÷(-2)×3 (先乘方)
=17-(-12) (再乘除)
=17+12 (后加减)
=29
(2)原式=-3-[-5×0.4]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2)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注明运算顺序,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运算顺序。
2、学生练习并与同伴交流:
计算: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选三位学生上黑板演示,比较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原式= (先算括号里的)
= (后算乘方)
=-11 (再算乘除)
解法二:原式= (运用分配律)
= (先算乘方)
=-6+(-5) (后算乘除)
=-11 (最后算加减)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解法,体会运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
3、练习:p47练习第1、2题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在同级运算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要正确使用符号法则,确定各步运算结果的符号。
3、在运算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运算律。
五、作业:p48习题1.7a组第1、2题
备选题
1计算:
(1),(2)
(3)
2现定义两种新的运算:“○”、“▲”,对于任意的两个整数a、b,a○b=a+b+1,a▲b=ab-1
求4▲的值。
3:规定a※b=,求10※(2※4)的值。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4
教材分析:为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减少运算的繁琐,增加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混合计算的步骤锐减,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二十四”点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并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计算。
2、经历“二十四”点游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培养探索思维方式。
教学流程:运算法则→混合运算→探索思维。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生活应用引入:
[师]我们已学过哪种运算?
[生]乘方、乘、除、加、减五种。
[师]这五种运算顺序怎样呢?请看实例:
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的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该花坛的关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这个花坛的实际种化面积是多少?
[生]列出算式3.14×32-1.22
包括:乘方、乘、减三种运算
[师]原式=3.14×9-1.44
=28.26-1.44=26.82(m2)
[师]请同学们说说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
(生相互补充、师归纳)
一般地,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二、混合运算举例。
1.(生口答)下列计算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
(1)74-22÷70=70÷70=1
(2)(-1)2-23=1-6=-4
(3)23-6÷3×=6-6÷1=0
2、例1计算:
(1)(-6)2×(-)-23; (2)÷-×(-6)2+32
解:(1)(-6)2×(-)-23=36×-8=6-8=-2。
(2)÷-×(-6)2+32
=×-×36+9。
=-12+9=-
3、课内练习
计算:(1)1.5-2×(-3); (2)-×(-2)÷
(3)8-8×()2; (4)÷(-)+(-)2×21
4、例2:半径是10cm,高为30cm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满了水,小明先将桶中的水倒满2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柱形杯子,再把剩下的水倒入长、宽、高分别为50cm,30cm和20cm的长方体容器内,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是多少cm(π取3,容器的厚度不计)?
分析:
解:水桶内水的体积为π×102×30cm3,倒满2个杯子后,剩下的水的体积为
(π×102×30-2×π×32×6)cm3
(π×102×30-2×π×32×6)÷(50×30)
=(9000-324)÷1500=8676÷1500≈6(cm)
答: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为6cm。
三、分组探索
下面请同学来玩“24点”游戏
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可能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11、12、13。
(1)甲同学抽到了,7、3、3、7,他运用下列算式凑成24,7(3+)=24。
(2)乙同学抽到了,7、3、-3、7,他能凑成24或-24吗?7(-3-)=24。
(3)丙同学抽到了,7、3、-7、-3,他能凑成24或-24吗?7(3+)=24
(4)某同学如抽到下列一组牌3、12、-1、-12,你帮她设计一下算式使之能凑成24或-24。
24×3-(-12)×(-1)=24或-12×3-12×(-1)=-24
(5)老师抽到下列四张牌,1、-2、2、3,你认为能凑成24或-24吗?
[3-(-2)]2-1=24
试一试,你自编两组可凑成24或-24的牌,请邻座同学帮你设计算式。
四、作业:课本第54页,作业题。
教学反思:对于有理数混合运算,关键要把握好两点,运算次序和符号,不必让学生训练太繁琐、太复杂的计算,而多应该增加探索计算题(编不同的“二十四”点题就很好)。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师: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讲评(-9)+(-6)-(-11)-7
(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
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6+11-7.
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
学生活动: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教师纠正)。
?教法说明】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
2.判断
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7、正1、负5、负9;
b.减7、加1、减5、减9;
c.负7、加1、负5、减9;
d.负7、加1、减5、减9;
学生活动: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同学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2题抢答。
?教法说明】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2.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师:既然算式能看成几个数的和,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通常同号两数放在一起分别相加。
-9+6+11-7
=-9-7+6+11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填空:
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教法说明】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7+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师:-9-7+6+11怎样计算?
学生活动:口答
[板书]
-9-7+6+11
=-16+17
=1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1.计算(1)-1+2-3-4+5;
(2).
2.做完前面两个题目计算:(1)(+9)-(+10)+(-2)-(-8)+3;
(2).
学生活动:四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教法说明】针对一道例题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组相应的巩固练习,这样每一步学生都掌握得较牢固,这时教师一定要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识有相对的集中。
师小结: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的步骤为:
1.减法转化成加法;
2.省略加号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三)反馈练习
(出示投影4)
计算:(1)12-(-18)+(-7)-15;
(2).
学生活动:可采用同桌互相测验的方法,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测验的方式来达到及时反馈。
(四)归纳小结
师: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活动:口答.
?教法说明】小结不是教师单纯的总结,而是让学生参与回答,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八、随堂练习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1)(-5)+(+7)-(-3)-(+1);
(2)10+(-8)-(+18)-(-5)+(+6)
2.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
3.计算
(1)0-10-(-8)+(-2);
(2)-4.5+1.8-6.5+3-4;
(3).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1.计算:(1)-8+12-16-23;
(2);
(3)-40-28-(-19)+(-24)-(-32);
(4)-2.7+(-3.2)-(1.8)-2.2;
(二)选做题:(1)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1)-5+7+3-1;(2)10-8-18+5+6.
2.负3加5减6加1或负3、5、负6、1的和。
3.(1)-4;(2)-10.2;(3)-.
作业 答案
(一)必做题:1.(1)-35;(2);(3)-41;(4)-6.3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
2、知识形成:
(引例)计算:
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
原式
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
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
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
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三、巩固训练:
p46.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
p471、23
六、每日预题:
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