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在制定教案时需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增强他们的组织能力,通过制定好教案可以更好地安排课堂的扩展和拓展时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圆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能用线条等方法表现圆形、方形的组合物象。

2、能力目标:在视觉、触觉感官体验中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观察物象的方法;在尝试中体验各种材料工具表现圆形、方形物象的乐趣。

3、情感目标:能学会事物的搭配,合作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在参与中感受圆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学现象;在合作竞赛中,尝试交往与共同努力获取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用圆形、方形概括、观察和表现物象。

教学难点:

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表现物象。

教具准备:

教科书、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

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圆圆和方方。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

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两个个好伙伴都生气了,谁也不让谁。

引出课题方方圆圆

二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启动主体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帮忙劝劝它们:

想一想,圆圆、方方还有哪些朋友?

2、看来这两个个好伙伴朋友都很多,本领都很大,生活中少了那个形状都不行。如果没有了圆形,汽车变成方或尖的还能开动吗?如果没了方形,房子变成圆形怎么立得稳?所以这两种形状,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二)发挥主体

1、游戏、感受:这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圆形,请同学分别摸一摸,分辨形状,并说出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有什么是由圆圆、方方共同组成的?请学生从书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能不能用各种圆圆、方方组成一幅画呢?你打算怎么画?欣赏学生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三)创作:

发展主体一起来用方方、圆圆创作一幅画。

四作业评价,小结

1、比一比:谁用圆圆、方方创造的物品最多?谁用它们组成的画面最美?

2、自评:我画了什么?里面那些物体用了圆圆、方方?

他评:用美术学过的知识评价(如点线色美、画面物体形状美、组合美)

师评。

3、本课小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圆、方方的物品,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找到许多有趣的发现。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蔬果根、茎、叶、芽、花、果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能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色彩特点,进行雕刻、塑造、创意设计一个立体形象。

2.过程与方法:在联想中、能对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进行观察、构思新形象。在比较中体验添加或切、刻、雕、挖等不同制作方法。

在创作中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创造新形象。

3.情感:注意观察生活、养成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大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对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等特点进行联想与添加、组合造型,培养观察与设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对蔬果的原形进行切、刻、雕、挖创造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欣赏“蔬果童话形象”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蔬果童话形象夸张、变形的蔬果娃娃。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蔬果娃娃它们象什么?

(2)小作者是怎样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进行构想与创作的?

(3)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能用蔬果创作些什么?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蔬果的艺术作品?

3. 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蔬果艺术品的。你准备用什么样方法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多种制作方法,设计与众不同的新形象来表现蔬果的童话故事。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通过棋盘的整体布局渗透浅显的设计意识。

3、相互交流合作,体验学习与游戏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

利用简单的道具玩大型的.探险游戏。

二、观察了解

1、结合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棋盘设计的基本规律。

2、教师示范,体现棋盘设计的步骤、方法。

三、分析认识

1、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探险棋盘中遇到的关卡。

2、总结关卡的表现内容:人物、动物、植物等。

3、对比欣赏学生作业。

四、学习获得

1、提出作业要求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想法独到、线路清楚、关卡有趣的游戏棋盘。

2、开展交流与讨论:

(1)你们的棋盘将围绕一个怎样的主题进行设计。

(2)你们在集体创作中会怎样分工呢。

3、学生合作表现,教师指导。

五、游戏体验

1、作业评价

2、在自己设计的棋盘中玩游戏。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5

教学重点:

1、学会唱《童年的小竹笛》这首歌曲;

2、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让学生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绘画、表演、制作等)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唤起学生对儿时的回忆,进行创作,以反映儿时的稚爱、童真。

教学目标: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为学生能够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对语言节奏的感受能力,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和情感,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体验。

教学准备:

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盘或录音带。

2、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及录像、录音、光盘等资料。

3、绘画、折纸材料及节奏乐器等。

欣赏引导

在这个单元主题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弯弯的月亮是娃娃的小床,天上的星星是娃娃的被子,天边的月儿奏出美妙的乐曲,静静的水面仿佛在听你诉说。妈妈的催眠曲陪伴着娃娃进入了梦乡……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共同说一说各自耳熟能详的童谣,边说边表演,并说说个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的兴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咪咪……猫来了,咕噜咕噜滚下来。

3、《笑一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两只黄狗会抬轿。

4、《不倒翁》: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样子象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来。

5、《鞋子和茄子》: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手指歌》:伸开手,数指头,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车,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

二、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导学生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动唱。

2、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词、节奏

3、准确后可加进行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来反思。

三、进行绘画、制作

1、听赏歌曲《小牧童》、《童年的小摇车》和电子琴曲《童谣》,欣赏国画《牧童》,观看美术片《牧童》,引导学生听赏,观察歌与画中的情景寓意及表达的.情绪等。

2、启发学生给唐诗《咏鹅》或童谣《九九歌》配画,如引导学生描述情景,分析鹅和黄牛的线条、形状、神态等进行绘画和简单描述。

3、补充:让学生欣赏一幅跳皮筋的活动场面的绘画,请学生看图编童谣或给童谣配画。使学生体会运用不同艺术形式创作、游戏及生活的快乐。

四、学生练习、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1、让学生选择一首童谣进行配画(古诗亦可)。

2、对儿时场面的回忆、重塑,进行绘画创作。

3、用手工制作表现形式让学生进行创作。

4、用舞蹈、歌曲、童谣表现儿时的快乐、纯真。

五、教学:

1、在歌唱、绘画、表演、创作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

2、将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的童谣,绘画作品等存入挡案夹。

六、教学思路拓展:

1、欣赏表现童谣的舞蹈、结合律动展开教学。

2、通过自制乐器,更加了解乐器的性能和用法。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6

课题:

我设计的自行车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在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

教学重难点:

1、把自己有新意的自行车的设计想法,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

2、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在学生设计自行车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些自行车的图片,主要是让学生简单了解自行车的'结构,最好能向学生介绍一下自行车的发明过程。

要求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在边讨论边构思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

2、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从自行车的功能出发,进行设计构思,在造型设计上可以借助自然界物体的外形进行改装,或是想象中的抽象造型。

指导学生在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使设计的草图更完美。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当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个性的表现给予及时表扬。

2、指导学生在制作自行车时,注重自行车整体造型的美观,同时让学生体验造型的艺术魅力。

四、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找各种材料,如:丝带,毛线,铅丝,铅笔,碎花布等,积极尝试,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设计出更有创意,更美观的自行车。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7

教材分析

?错位的图片》是小学美术课本第五册中的一节设计活动。

教材以儿童喜爱的图片形式,为大家提供了二条活动的线索:第一,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示了从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小图片并经过了错位处理,如摩托车、小女孩的照片等。第二,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附上了错位图片的制作步骤图例指导学生。

学生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同时也是的但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让他们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动力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1、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以同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引出其中错位方法概念理解、“怎样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探索和设计并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的合作探索和交流活动,体现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在自主探索与自主操作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儿童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团结协作。

3、在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各种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张图片通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2、 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 通过错位图片的制作,培养学生耐心、认真的学习品质。

教学流程

一、教学准备

(一)教师注意收集或网上下载与错位图片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图形变化的知识。

(二)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三)教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方法及框架。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教师使用了大量由一张图片变化而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说图片的效果或教师介绍,生边看有声音的图片演示边发出阵阵感叹声,气氛非常的热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同样一张图片通过不同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师:谁能说说看了这些图片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图片都很漂亮。

有些图片是分离的。

有些图片是变色的。

……

师: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图片是由一张图片经过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美。那么这么多图片的变化我们一节课都能学会吗?

生:能!

师:大家这么自信,那老师今天可要考考你们了,我们先来这张图片的变化吧,谁能说说它是怎样变化出来的?

生:是割成一条一条后把它放起来的。

是错开位置放的。

是隔一条错开一定距离放起来的。

……

大家讲得真棒!这张图片是把它剪开后错开位置粘贴起来的。(师边讲边板书课题)

?由图片变化的大环境,聚焦到变化的一种形式-错位图片,并由此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把图片进行错位只有这种方法吗?

生:横的,竖的,斜的……

师:大家说得方法都很好,不过老师觉得还有很多方法,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同时想一想怎样排列更美观,怎样剪得更快更好?(电脑显示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指导并点拨几个小组。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小组讨论中,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通过双向交流相互督促、检查、启迪和帮助。】

师:哪个小组代表先来说一说。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横割成一条一条后,可以的条子像楼梯一样排列。

师:斜向哪边?

生:朝左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除了朝左边,还可以朝向哪边?

生:朝向右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横条还可以怎样排列呢?

生:像小河一样弯曲的。

每一条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图片上一样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

师:大家通过动脑筋,发现了这么多横条的排列方法,那竖条的呢?

生:像楼梯一样排列的,也可以朝左和朝右的。

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波浪线一样排列的。

……

师:斜条的呢?

生:……

师:刚才我们大家发现了这么多图片错位的排列方法,那么要把图片刻成一条一条,并且刻得又快又好,谁能有更好的办法?

生:用尺子画好,然后标上数字,再把它剪下来。

也可以用美工刀刻。

不一这用尺子画的,也可以把图片折成一条一条,然后标上数字,再剪下来的。

……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对其汇报要有扶有放,积极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主操作,完成作品。

接下来,大家就用自己所喜欢的错位方法,做一张漂亮的错位图片。你可以在课本中错位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也可以自已独立设计或几人合作进行设计圆形纹样。做好的时候在图片旁边写上一句或几句自己的感受。(电脑显示)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自主操作中,正视学生的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并通过独立制作或小组成员合作,进行错位图片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动手能力较薄弱的小组,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

四、自主评价,课外延伸。

1、学生将自己做好的错位图片放在桌上,然后相互集体参观。同时将写三张欣赏卡送给你的同学(放在图片旁边)。

2、 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了不同的美。

今天这节课我特别高兴。

我能做错位的图片了。

……

师:这节课你感觉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我在刻图片刻得还不齐,下次要练练刻图片。

我的图片是横向错位的,现在我发现竖向错位会更好看些。

我觉得这节课的时间太短了。

3、 课外延伸。

师:前面同学们说都很有信心想把所有的图片变化学会,现在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错位图片的变化我们学了一节课,它的变化原来有这么多。

图片的变化实在太多,要想在一节课内学完是不可能的。

……

师:同学们都讲得对,图片的变化是太多了,我们靠一节课时间是不可以学完的,不过大家可以在课后多学习几种变化。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变化形式,做一张漂亮的图片。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通过互相帮助、引导、启迪,较好 地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意识。在实施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需要反思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如一个学生说“排列”时,讲到可以剪成三角形后再排列,只是一句带过,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继续深入。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8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船的特征,了解船的作用、构造,能自己设计并用废旧材料做一艘小船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注意如何合理、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懂得废物利用。设计有创意、美观的船模型。

教学用具

电脑、一艘自制船模型、剪刀、小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出小船,先让学生自己介绍平时看见的船,和坐船时都有哪些印象。

教师:总结刚才学生所讲,播放幻灯片边看边介绍(传统的木船、帆船、游艇、油轮、独木舟、龙舟。)

二、揭示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手工制作课。

今天,老师来教大家动手制作一个小船的'模型。刚才我们都看见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片,那就让我们亲手去做一做。

先来欣赏课本中一些小学生制作的模型,观察造型和使用的材料(引导学生懂得废物利用),简单分析制作方法(由学生自己说)。

教师出示一艘自制的船模型,简单介绍它制作的材料和步骤!

三、动手制作。

分小组合作,分工合作方式,同学之间互助一起设计制作属于自己小组的船模型。

制作过程注意事项:(小黑板出示)

1、先构思设计一艘你们要制作的船模型,这艘船需要哪些材料?(学生说)

2、动手做时注意剪刀、小刀等锋利工具的使用,避免误伤他人与自己。

3、合理分工,很重要。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完成制作。

师:各小组巡视,并指导制作。

四、交流展示。

经过15分钟左右的时间,看看哪个小组先做好。做好后,分别让九个小组,小组组长上台介绍:制作过程、材料使用、如何分工。

五、学生自评

评选小组作品活动:最具创意奖、最具美观奖。(奖品:一颗大红星)

六、课后拓展。

看~平时在我们眼中是废品,可今天却在我们的手中有了它的利用价值,制作船的模型。

只要我们懂得合理的利用,同样可以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今后我们大家要有保护环境意识,懂得再利用。为我们居住的美丽家乡献出一份力量!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工作计划6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音乐品上册教学计划8篇

语文三年级教学计划上册8篇

小学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上册教案8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