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帮助读者将阅读内容与自身经历和观点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理解,有了一份读后感,读者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艾青诗选《秋》读后感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艾青诗选《秋》读后感篇1
一缕风,从远方吹来,混着木质的芬芳和醉人的书香,令人满心愉悦。书籍里一个个文字沉淀着各式各样的故事:有铁马冰河的壮阔气势,有胡风边沙的驼铃回荡,有青山排闼的田园休闲,有感天动地的情意浓切……这些都使人沉醉于书中。
鲁迅说:“读书如打麻将,真正爱麻将的人,不是在乎赢钱输钱,而是摸着麻将的感觉。”其实,真正爱书的人也是如此。我觉得,读书重在心境。一片阳光,一品茗茶,一本反复翻过已有几分杂乱的老书,坐在阳台旁的靠椅上,听着树叶的沙沙响,足矣。
在那些有着纷繁复杂装饰的书中,我一眼就相中了你。你的外表十分朴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旧了。然而,我就是被这样的你,所深深的迷住了。
一个温暖却略显燥热的午后,我与你有了第一次相约。拂去你表面的尘灰,你露出了清丽的模样——一株枯树,几只飞鸟,一叶小舟,一座高山。你就是你——《艾青诗选》。
你的故事很清新,像是干净的春日枝头悄悄探出的嫩绿枝芽。同时,你又温暖的,让我在阅读时,连呼吸都不忍过重。
你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那浮躁不安的心。那看似波澜不惊的行文,却是一列翻山越岭的绿皮火车,在那外表安静的车厢里,我能够看尽人生百态。微微的酸甜苦辣,让我受益匪浅,于是我在读书笔记中留下了你的足迹。我如饥似渴的汲取着其中的水分,来滋润我荒芜浮躁的内心,让它开出一朵清丽的花。
尔后的日子里,我又在晴朗的午后,牵着你的手坐在窗前。我看到了那名为《礁石》的组诗,这首诗让我溢满水的心,摇晃着,将那晶莹的'水珠从眼睛里泼洒出来。
你说: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首诗让我更不舍得离开你。我眺望窗外,天空已微微泛黄,太阳已失去了些许的光泽。闭上眼睛,仿佛我也听到了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海浪扑打礁石的声音……
以微笑的方式生活,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论你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这也许是《礁石》给我的最深刻的启示吧。
感谢你教会我如此之思,我又想起了遇见你的那个午后,也忽然想起一句安意如的话:“邂逅一首好诗,如同在春之暮野。”
书香余韵。因为书,因为《艾青诗选》,我的青春不再苍白,我的人生从此诗意。
艾青诗选《秋》读后感篇2
?艾青诗选》的封面十分的简朴,深蓝色的封面上仅有着一个艾青的头像和一些对《艾青诗选》的赞美。艾青拥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他的诗中你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黑暗势力的不妥协和极度痛恨。
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它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国土去英勇斗争。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艾青的诗歌中不仅仅蕴含着赤子的真诚,还蕴含着感情的真挚,是艾青心中情感的最真实的写照,是艾青的诗歌之所以动人的最根本的要素。每次看《艾青诗选》时,我总会被艾青那平凡却带着强烈爱国情怀的文字给打动。好像艾青就站在我的面前,深情地朗诵着这一首首诗,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我从艾青的诗中领悟到了善良、坚忍、勤劳的真正含义。“善的`源泉潜藏在内心,如果你轻轻推开那扇心中的门,甘甜的泉水就会汩汩涌出。”从这句话中我看出艾青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我们必须要坚守善良的本心,不被邪恶所腐蚀。对生活多一分善意,少一丝冷漠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完美,充满着生机和欢笑。
一个人要想真正地成长和成熟,挫折是必不可少的。仅有经历了足够多的挫折,才能一点点地挖掘出自我身上的不足,从而去改变自我。仅有怀着真挚的热情去应对生活,生活才会给予你温暖的怀抱。仅有真正坚忍的人才能经历足够多的挫折且不被挫折所打倒,一旦被打倒那就很难再爬起来了。
勤劳能使我们的明天愈发充满活力和勇气,没有人是能够不劳而获的,仅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仅有勤劳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完美。艾青便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勤劳、坚忍、善良的人。
我决心向艾青学习,成为一个勤劳、坚忍、善良的人,尽我所能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艾青诗选《秋》读后感篇3
我喜欢叫醒世界的太阳,重复着光明。
——题记
午后,一缕风吹来,带来了远方田野的味道,带来了梦中阳光的明媚,坐下来,静品一首艾青先生的《光的赞歌》,感人至深……
“暴风雨中的雷声异常响,乌云深处的闪电异常亮,仅有经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是啊,那个时代,中国农村亘古的阴郁与农民无休止的劳顿,让他怎能不对未来完美生活有着执着的信念,又怎能不对那照耀四方的光明有着深深的'眷恋。因为有了光明,艾青看到了“杨花飞絮的春天”,看到了“百花争妍”的夏天,看到了“金果满园”秋天,看到了“大雪纷飞的冬天……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期望。光明的存在是伟大的,是威严的,它坦荡的照射人间的一切,任何贪婪无厌的人在光明的照射下便会原形毕露。光明也是无私的,世间万物在它的滋润下,蓬勃生长,它带领着我们从愚昧走向智慧,从落后走向崛起,从迷茫走向期望。不只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它的照耀下,将从小康社会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以往数次不经意间用手遮挡住了太阳,因为它刺痛了我的双眼,让我无法看清远方的道路;我也曾试着直视它,但都以失败告终。之后,我明白了,地球上光明并不单单指太阳,它指的是“山野的篝火”“港湾的灯塔”“夏夜的繁星”……以及人心灵的善良。我们的心灵因为具有光明而闪亮,因为具有光明而睿智,因为具有光明而高尚。光明,照亮了一丝黑暗,让天空映红了笑脸,让我们照亮了世界。
因为《艾青诗选》,我的人生至此追光。
艾青诗选《秋》读后感篇4
当用手捧起《艾青诗选》这本书时,翻开第一篇被艾青优美而朴实的语言所吸引,他的诗不光是写诗,而是借诗来寄托情感。
艾青写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揭露了这个社会妇女悲惨的命运,表达了诗人的`强烈爱憎。《太阳》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期间,当时民族正处于危险之际,艾青借太阳象征阳光、进步、自信,鼓舞和坚定人们的信心,凝聚团结向上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解放的信心。《黎明》写出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作者将多个场景结合起来一起写,体现在对黎明的迫切期待。对啊,在当年那个时代,人们是多么渴望和平,渴望出现黎明啊。《光的赞歌》写xx刚结束一年不久,人民刚从黑暗中走出来,作者提及了社会主义的大好前景,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无限向往和期待。
艾青写得好诗还有很多,几乎每一首诗都带有诗人的情操,仔细去品味,会觉得诗人总是在关注中国的命运与人民的生活,他想用笔墨来鼓舞群众,挽救中国。到了新中国成立,作者又将事业转到现代化建设中去,足见诗人是个爱国主义人士。
我们可以通过艾青这位诗人来感受一下我们生活的″艺术″,当然这″艺术″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但都有着向上的力量。诗人诗中的《吹号者》便展示了一种无私奉献,不是牺牲精神;而《墙》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高、厚、长,激亢高昂的艺术情形;《启明星》让我们看到了追求光明,厌恶黑暗的愿望。
艾青诗选《秋》读后感篇5
人们所熟知的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所以这句话能够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通过书籍,我们能够学到很多……
书籍中有人生感悟,人生大道理,过往人的经验,过去的经历,使现代的人们能够有进步的思想,走向更灿烂的未来。《艾青诗选》是一部很好的书籍。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更是引发了很多名人的评价,许多人赞扬《艾青诗选》,这也是肯定的,因为《艾青诗选》是一部值得青少年认真观看并品读的书籍。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对《艾青诗选》有种特殊的.感情,那些诗看起来高大上,语言却又朴实无华。《艾青诗选》很多事中都蕴含着一种感悟,给读者以深思。《艾青诗选》的作者是艾青,一个曾经赴法勤工俭学,专修绘画的人,却走向了文学道路。他的诗的外表是极知识分子似的,但艾青的本质和力量,表现在对农村青年时的真挚,深沉,爱的故事上。艾青是记闻一多,郭沫若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产生重要影响的诗人。
?艾青诗选》这本书收录了艾青大量的诗歌作品,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这本书最主张的就是对外界的向往和追求,不要被内部的世界打击。
世界很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或经验经历。做好自己,用对未来,这是我从《艾青诗选》中得到的感悟。
艾青诗选《秋》读后感篇6
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题记
春风十里,夏花百里,秋雨千里,都不如你——《艾青诗选》!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沧桑的字眼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抛掉一切无用的矫饰,艾青从古诗烦琐的字数、行数等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因此,他所表达的情感显得更为深挚,直抵读者的内心。任时光骏马飞速的奔腾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句诗在我记忆的天地里永存。
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读来感觉昂扬向上的《向太阳》,再到时时刻刻体现着自己希望——为祖国尽一份力的《煤的对话》,无不反映着诗人希望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像麻绳一样凝结在一起,为自己的祖国尽心尽力的愿望。
几千年来,从屈原写下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开始,“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一直是文人骚客所讴歌的对象。在艾青的诗里,我们看不到像“黄河在咆哮”那样的战斗力,但它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更接近人们的生活,更易激起人们的共鸣。
曾经的我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在动乱的年代里,不需要用纸笔书写干秋。然而,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觉我错了:正是由于战乱,正是由于人心不稳,才应该在这样的日子里有人以另一种方式激励着人们奋斗前进。报国并不一定要披挂上阵,马革裹尸,不是吗?
艾青诗选《秋》读后感通用6篇相关文章: